APP下载

大学生豆瓣网站使用分析

2017-11-09雷梦恒何继军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皮尔逊信度娱乐

□ 雷梦恒 何继军

大学生豆瓣网站使用分析

□ 雷梦恒 何继军

豆瓣网是Web2.0网站中最有特色的一家社区网站之一,充满人文气息。文章以大学生用户为对象,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支撑,研究大学生豆瓣使用情况,通过访谈梳理出七大假设,通过调查问卷验证假设,结果假设1—6得到支持,假设7表明身份认同动机与豆瓣的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豆瓣;使用与满足;大学生用户

作为一个大型社区网站,豆瓣网有着自己的气质与风格,深受大学生喜爱,但目前分析研究豆瓣使用状况的论文不多。本文借助“使用与满足”理论,调查分析大学生豆瓣使用情况。我们随机选取了15位使用豆瓣的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列出提纲,一对一访谈;根据访谈结果,设计了问卷,以南方某高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在小范围内尝试后,将其投放到大学生微信群和QQ群中,利用SPSS2.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的性别: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201人,女生104人,占51.74%;男生97人,占48.26%。(二)样本收集情况:所回收的201份问卷中,51份没有豆瓣使用体验,我们以150份问卷为样本进行分析。(三)使用豆瓣的时长和频率:使用豆瓣时长为1—2年的大学生最多,占56.23%;一个月以下的新用户最少,占13.2%。每周使用豆瓣1—3次占36.67%,每天使用豆瓣一次或以上的人数占38%。(四)豆瓣使用习惯:大学生用户使用豆瓣的高峰期为晚上8点至12点,使用时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最常用的登陆方式为手机客户端登陆。(五)使用功能与目的:书、影、音是其主要功能,使用豆瓣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的最多,占82%;占比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娱乐八卦和展示自我。(六)使用态度:使用豆瓣的大学生对豆瓣比较满意的占55.33%,非常满意的占22%,一般满意的占22.67%。

二、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假设

我们对15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询问其豆瓣使用动机及满足情况,提出了七大假设。

(一)信息寻求动机。豆瓣的出现拓宽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丰富了用户信息的传播方式,允许受众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记录分享、发现推荐、会友交流,是豆瓣的使用路径,其中“发现推荐”模块有利于受众接受更多的有益信息。深度访谈时,15位同学中有11位都认为自己有寻求信息的动机,6号同学说:“我是豆瓣小组的资深成员,加入了60多个小组。很多娱乐八卦爆料我都是从豆瓣小组里最先知道的,如果生活中或者感情上有什么问题,我也习惯在小组里发表话题,征求一下大家的建议。”综上,我们提出假设:信息寻求能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

(二)社会交往动机。豆瓣允许普通用户单向或双向关注,阅读其关注对象的信息、广播及相册,可满足用户的社会交往需求,既方便用户与朋友的日常交往和联络感情,又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交友新平台,甚至实现与名人之间的“准社会交往”。深度访谈时,6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社会交往动机,2号同学说:“我在逛豆瓣时无意间看到一个女生的主页,觉得她的资料很有趣,爱好和风格都和我也特别像,就顺手点了关注。没想到过了两天她也关注我了,我们豆邮聊了几句话感觉特别投机,就加了微信,经常聊天,成为了很好的朋友。”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第二个假设:社会交往动机能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

(三)兴趣聚合动机。豆瓣网站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兴趣一致的小众聚合在一起,这是豆瓣网以文化产品中评论内容为载体,将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给他们提供挖掘、管理、记录个人兴趣爱好的空间,以实现网站的繁荣与发展。访谈时,9位同学表述了自己的兴趣聚合动机,8号同学说:“我加入了‘每天一首古诗词’‘考研’‘台湾交流’‘面膜达人’等小组,在这些根据兴趣爱好分类的小组里我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经验,获取相应的信息。”可见,兴趣聚合能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

(四)娱乐消遣动机。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包括娱乐消遣,大学生用户使用豆瓣也不例外。工作和学习之余打开豆瓣,浏览有趣的话题,关注明星的八卦,分享有趣的段子,这都出于娱乐动机。深度访谈中,9位同学提到了自己的娱乐动机,6号同学说:“我每天会逛三四次‘八卦来了’小组,很多明星的小风吹草动我都能知道,感觉逛八组会给生活减压不少。”综上,娱乐消遣能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

(五)自我展示动机。人人都喜欢谈论自我,追求个人的完美,这在豆瓣中也有体现。大学生用户喜欢在豆瓣中展示自己的品位、博学、时尚、成功等,塑造个人完美形象。豆瓣如同镜子,透过这面镜子,用户可以认识自己、展示自我。深度访谈中有7名同学表达出了自己的自我展示动机,9号同学说:“豆瓣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展示自己逼格的地方,我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听过的歌全部分享在我的豆瓣主页里,能展示出自己品味的与众不同。”可见,自我展示能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

(六)宣泄与表达动机。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宣泄情感、排解压力的平台。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随意倾诉、自由表达、抒发感慨、宣泄情绪。豆瓣为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可随心所欲表达和记录的平台,充分满足了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中急剧上升的个人表达与倾诉沟通需求。在深度访谈时,5位同学表达了这样的动机,4号同学说:“豆瓣对我来说像一个秘密树洞,因为别的平台上互相关注的好友太多,不好发太多负能量的东西,而豆瓣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好友,所以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我都会在豆瓣里吐槽发泄。”根据访谈结果,我们提出了第六个假设,宣泄与表达能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

(七)身份认同动机。张淑华等人认为“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在豆瓣中,兴趣小组成员的话题得到回应,或个人对书、影、音的看法得到好评,都可以促进用户的身份认同。访谈时有4位同学表现出身份认同动机,15号同学说:“由于我是学电影的,我看电影时经常会从独特的角度去解读,发在豆瓣里的影评有时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还会和我私下讨论,觉得很开心。”可见,身份认同能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

三、验证假设

(一)信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量表测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在含有多个测试题的量表中,题目与题目之间的相互符合程度十分重要。信度系数越高,说明题目间的符合程度越高,量表的信度越好。如表1所示,本研究采用检测Cronbach's α方法检测问卷信度,结果显示整体量表信度值为0.873,大于标准的0.60,即内部一致性良好,各题目间符合程度高(由于消遣娱乐动机所设置的题目只一题,故该假设无法做信度系数检测,不在表1中列出)。

表1 信度检验

(二)相关性检验

以“豆瓣使用频率”作为自变量,以假设1—7为因变量,为了验证上文提出的假设1至7,我们检测假设1—7与“豆瓣使用频率”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对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联程度的度量,变化范围从-1.00到1.00,而O则代表两个变量之间完全没有关联性。相关系数越大,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联就越强。为验证假设1—7,我们使用了皮尔逊积矩系数相关分析。皮尔逊系数在0.00—0.20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皮尔逊系数在0.21—0.40之间表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低度相关性,在0.41—0.70之间表明存在显著的中度相关,在0.70以上表明存在显著的高度相关性。我们使用SPSS2.0对各变量进行皮尔逊系数检测,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可知,假设1至6中,信息寻求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兴趣聚合动机、娱乐消遣动机、自我展示动机、宣泄与表达动机的皮尔逊系数均大于0.21,表明以上六个假设与豆瓣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程度的低度正相关关系;而假设7中,身份认同动机的皮尔逊系数为0.085(小于0.20),且显著性指标大于0.05,表明身份认同动机与豆瓣的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三)检验结果

表2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根据以上分析,假设1—6能够得到支持,即豆瓣用户认为豆瓣能够满足他们信息寻求、社会交往、兴趣聚合、娱乐消遣、自我展示、宣泄与表达方面的需求。依据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数据分析,假设7身份认同动机能够正面预测大学生使用豆瓣的动机,并未得到支持,假设不成立,证明豆瓣大学生用户认为豆瓣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身份认同。

四、结语

豆瓣是具有特色的多功能社交网络,以“小清新”“文艺”等特点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用户。豆瓣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多项需求,如信息寻求、社会交往、兴趣聚合、娱乐消遣、自我展示、宣泄与表达等。但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增多,豆瓣需要重视用户的精神需求与内心世界,应联动线上线下,改进其在产品特性与用户体验上的不足,使自身成为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多功能社交网站。豆瓣的标语是“My inner space”,表明豆瓣十分重视用户的内心世界。我们建议豆瓣在重视用户内心的同时,也应重视用户价值,让用户在豆瓣中有归属感,主动寻求身份认同。

1.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01).

本文是“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作者雷梦恒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何继军系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皮尔逊信度娱乐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现代统计学之父:卡尔·皮尔逊
现代统计学之父:卡尔·皮尔逊
Excel在水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卡方分布的探源
娱乐眼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