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的应对策略
——以新浪网、人民网、澎湃网为例

2017-11-09王婷婷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浪网人民网网络媒体

□ 王婷婷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的应对策略
——以新浪网、人民网、澎湃网为例

□ 王婷婷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浪网、人民网、澎湃新闻为研究对象,选取这三家网络媒体2016年3月18日至2016年5月6日之间关于山东疫苗事件的相关报道,从报道体裁、报道内容、报道来源以及报道倾向这四个方面,分析在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网络媒体是如何呈现该事件的,同时探讨面对这类事件,网络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策略调整和应对机制。

山东疫苗事件;网络媒体;内容分析

一、研究意义及项目选择

山东疫苗事件发生于2016年3月,细究此事可以发现,该事件早在2011年就开始发酵,直到2016年才爆发出来,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埋伏期之长令人惊骇。

疫苗事件属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关乎全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还在发育期的儿童,疫苗出现问题,对青少年以及成人的身体健康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从新闻传播学领域来看,这属于健康传播的问题,也是一次国家危机公关事件。对于全国民众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件事如何发生发展、事件进展如何,在面对该事件时,国家是如何应对处理的等一系列问题。

尽管山东疫苗事件发生在2016年,但该事件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山东疫苗事件具有历史代表性,值得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研究,对这类事件今后的应对策略,有着示范性作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2016年3月18日至2016年5月6日之间,关于山东疫苗事件的相关报道,分别从报道体裁、报道内容、报道来源以及报道倾向等方面,剖析网络媒体是如何报道该事件的,由此总结出,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媒体应如何面对、如何呈现,以求对日后该类事件的网络媒体报道起到经验作用。

二、山东疫苗事件的媒体呈现

(一)新闻体裁

表1:新浪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的新闻体裁分类(单位:篇数括号后表示占总数百分比,下同)

按照新闻体裁的划分,笔者将三家媒体的报道进行了分类,包括消息、通讯、专访、调查新闻以及视频。从表1中看出,三家媒体的报道中数量最多是消息类新闻,所以三家媒体在对山东疫苗事件进行报道时,更多地采用消息类的新闻报道,因为消息报道迅速、传播面广、篇幅短小,在新闻报道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新闻体裁的代表。

从通讯来看,人民网的通讯最多,澎湃新闻其次,新浪网较少。有学者认为,通讯是翔实、深入、真切生动地报道新闻信息的体裁,它是弥补消息不足而出现的详细报道新闻信息的形式。通讯无论是采写还是编辑发布,整个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也更多,同时,通讯报道的分量也比较重,容易造成较大影响,从这方面来看,人民网做得更好。

从评论来看,新浪网最多、澎湃新闻其次、人民网较少。新浪网刊登了一些专栏作家撰写的评论文章,就此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新浪网的新闻评论形式较多样,自由度较高,门槛较低,评论文章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水平更高,门槛较高,权威性强,在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更大。

(二)新闻报道内容

根据三家媒体的新闻报道,笔者按照内容的不同分成9类:事件进展、政府回应、服务信息、明星关注、相关事件回顾、财经动态、媒体发声、国际关注以及专家释疑。具体如下:

表2:新闻报道内容的分类(单位:篇数)

1972年,美国学者麦考姆斯和肖发表了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最终验证了议程设置假设:大众媒介为政治运动设置议程,影响政治事件的显著度。麦考姆斯等人在后续研究中,多次强调议程设置的核心概念是显著度转移,由媒介议程的显著度转移至公众议程的显著度。议程设置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媒体议题与公众议题间的关系。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家媒体关于事件进展的报道是最多的。而且,在山东疫苗事件中,民众最关心的就是事件的进展如何,后续发展怎么样,因此媒体在报道时更多地选择事件进展方面的新闻。同时,这类新闻多采用消息形式,采写方便、易于传播,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用最简短的形式迅速传达给受众。

其次是有关政府回应(行动)的报道。由于该事件的重大性以及特殊性,民众希望能听到来自官方的表态,如若政府放任不管,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只会引起公众情绪恐慌,让心存歹意的人有机可乘。并且,面对这类危机性事件,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全民恐慌,这个时候有关专家出来答疑解惑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山东疫苗事件中,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被充分体现出来。受众对于这件事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于媒体的报道,因此这就要求媒体在设置议题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受众,关注受众最关心什么、最想看什么。这种双向作用也能体现出媒体报道的人性化,从受众视角出发,而不是单向传播,传播效果也更好。

(三)消息来源

根据统计,笔者将这些报道的消息来源分为:政府/疫苗监管部门、专家学者、记者/媒体、专栏作者、明星微博以及其他。

表3:稿件消息来源

从表3可以看出,消息来源于记者/媒体的占大多数,其次是政府/疫苗监管部门。在山东疫苗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记者仍占主要地位,可见媒体在报道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的重要地位。同时,因为这件事的重大性和特殊性,政府有关部门的消息来源尤其重要,来自官方的声音和数据是新闻报道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石。

(四)报道倾向

表4:新浪网、人民网、澎湃新闻报道倾向

任何新闻报道都能体现出媒体的报道倾向,网络媒体的编辑在采集、编辑并最终发布这些新闻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报道倾向。笔者将其分为客观(中立)、正面(支持)以及反面(批评)三种倾向。

从表4可以看出,三家媒体发布的多数报道,以客观中立为主,因为大多数都是以消息的形式发布,只是客观陈述事实,表明事实的真实进展,并没有过多的情感流露。当然也有正面和反面的报道,相比较来说,反面批评的声音要大于正面的声音,毕竟这件事的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其中有很多不完善和有漏洞的地方值得政府、企业、民众集体反思。我国疫苗监管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督促改进,山东疫苗事件的爆发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促进了疫苗监管体制的改进和完善。

三、研究发现

怎样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一直是学界、媒体乃至国家不断探索的问题,处理好山东疫苗事件这样的问题,不论是对公众还是对国家,都极为重要。可以说,三家媒体在报道山东疫苗事件时,都做到了迅速、及时,传达受众最急于了解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信息不畅而造成的社会恐慌情绪,通过政府、官方部门以及专家的权威解读,及时破除了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给公众以及时的定心丸,良好地控制了社会舆论走向。

(一)重大危机事件传播策略的调整

1.及时公开,信息透明

传播学鼻祖施拉姆曾经指出:“对于公众危机,首先应该是信息公开。”信息不及时、不透明,有意隐瞒公众、避重就轻等行为,容易引起公众情绪恐慌,更甚者则会造成谣言四起、网络情绪骚乱、社会暴乱等负面行为。在面对山东疫苗这类国家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网络媒体的报道策略越来越倾向于及时、公开、透明化,力争在最大程度上让公众迅速了解事实真相。

2.报道全面,力争还原真相

抛弃过去那种只报道部分、忽略很多重要信息的避重就轻行为。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减少信息空白点,避免引起公众情绪恐慌。从这三家网络媒体的报道来看,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也更加详尽,让公众了解更完整的信息。

3.报道倾向更加客观

在报道倾向上,也更加客观公正,过度批评和刻意表扬,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有意放大,煽动公众情绪,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盲目批评,也不违心称赞,这是网络媒体在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时,传播策略的良好调整,也是媒体人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提升报道质量

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公共事件面前,媒体一直在力求做得更好,也逐渐展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去面对此类事件。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尤其是网络媒体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时,很容易因图快、图数量,而忽视报道质量。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质量尤其需要认真考虑和把控。网络媒体是否能做到除追求速度之外,在报道质量上有所提升,弘扬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弥补其不足,增强网络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的正面效应,需要慎重考量。

2.加强舆情监控和问责机制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我国的舆情监控做得不够完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政府部门和媒体行业进一步沟通、协商,整合资源互通信息,打通各个环节。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和媒体要立即反应、及时处理,并交由媒体进行权威发布。从媒体层面的监管来看,需要落实问责机制,一旦出现瞒报、谎报、造谣生事的报道,应该对涉事媒体进行惩罚,对涉事人进行惩罚,不断强化问责机制,力争做到减少甚至不再出现这类事件,才能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1.丁柏铨,夏雨禾.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关系研究[J].当代传播,2012(02):10-14.

2.桑义燐,樊葵.新闻报道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6-57.

3.赵玉明,王福顺.广播电视词典[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155.

(作者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浪网人民网网络媒体
智珠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平静
听声定位 粘蝉高人数分钟捉蝉数十只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人民网形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