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微”越“不俗”
——浅析微电影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
2017-11-09陈跃华张杰
□ 陈跃华 张杰
越“微”越“不俗”
——浅析微电影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
□ 陈跃华 张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观众不再拘泥于主流的长篇幅电影,将目光转向了剑走偏锋的微电影。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制作周期短、篇幅短、成本低、回报高。在同样的条件下,微电影的制作精细程度可以比传统电影高出很多倍,包括构图的精巧化、色彩的细腻化、叙事的复杂化等。构图是一部电影的视觉骨架,构成了电影的视觉主题;而极端构图则会成为微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使微电影的视觉质量更上一层楼。色彩自广泛应用以来就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不同色彩对比更会有别样的视觉刺激产生。而倒序的手法可以起到化简为繁、增加叙事深度的作用。
微电影;色彩;构图;倒叙手法
在这个微电影日趋流行的时代,导演就应该赋予微电影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使其在提供视觉盛宴的同时情节充满悬念、有起伏,这才是一部好的微电影。
一、极端构图让微电影小中见大
如果说摄影的灵魂是光影,那么摄影的躯壳就是构图了。构图可以表达摄影师的拍摄思路,也有助于摄影师表达内在情感,更可以深刻地刻画剧中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表达或喜或悲、或恐或惊、或忧或愁等情绪。构图其实就是对于画面的配置与取舍,即画面中应该出现什么,不应该出现什么。
(一)普通构图在微电影中的应用
拍摄之前应先思考构图,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微电影的片幅较小,更要精细地构思每一个画面,让每一个画面都有深意,在深思熟虑的画面前任何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2011年由Olivier Treiner执导的微电影《调音师》在法国上映。其中主人公与琴行老板对话的画面以及主人公在街道上行走的画面,都采用了黄金分割构图法:将人物放在屏幕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三分之二的位置。这样的构图极具美感,悦目之余更加赏心,结合上下情节,观众时而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落寞,时而又感受到主人公的机敏。构图贴切地表达出了主人公自认为找到了成功之道时的兴奋,也带动着观众为主人公而担忧。与此相反,在另一部微电影《盖章》中,全篇并未采取特别的构图方法,始终只是将人物放在画面正中心,使观众的关注重点始终被牢牢固定在主人公修身上。这样的构图会极好地突出主人公在故事情节中的重要性,使得观众也被修的微笑法则所感染,嘴角不由得浮上一丝笑意。
(二)极端构图在微电影中的应用
极端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具灵活性,镜头语言更具多样性,顺理成章地也就更可以让观众体会到导演的特殊意图。影视作品的画面大部分都是由普通构图构成,但少量的极端构图却会提升整个影片的质量,让画面更有张力,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得到更好的呈现。极端构图也有很多种分类,最常见的极端构图就是顶摄。顶摄打破了被摄对象的正常状态,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常常会使被摄对象显得十分渺小,①易于表现受到沉重打击的形象。顶摄在微电影中更是十分常见的极端构图,为影片提供一种独特的美感,给观众一些隐喻,暗示事件的不同寻常性,在不知不觉中带动起观众的情绪。
在微电影《调音师》中,主人公阿德里安在大赛上功败垂成,事业不顺。人生跌落谷底时,他躺在自家的大床上。摄影机从天花板的高度向下拍摄,阿德里安整个人呈大字躺在床上,无助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失望,仿佛失去整个世界一般。这样的画面直接将观众带入影片,对阿德里安产生一种莫名的同情,更加担心他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还有一种常见的极端构图是大特写,通过特写镜头强调任务动作,将某一细节之处放大,充满银幕,使观众的关注重点全部放在这个细节上。微电影《调音师》中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主人公阿德里安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中弹钢琴,画面定格在阿德里安微微颤抖的手指上,手指轻轻按下,画面切换。大特写彰显了阿德里安的梦想破灭只是因为手指一个瞬间的抖动,换来的却是15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让观众心底悄然涌上一丝凄凉,为主人公感到惋惜。微电影《调音师》中另一个大特写镜头,是一只布满了干枯血渍的手。阿德里安仍然在调音,手指依旧在颤抖,只不过这次的颤抖归结于内心的恐惧。在一个杀人现场装作盲人给人家调音,阿德里安哪怕心理素质再强悍也会有一些恐惧。此时观众的心已经紧紧地被剧情拴住了,导演再一次成功地利用大特写镜头深深刺激了观众的内心。
类似这样的极端镜头在片中还有很多,这些镜头无一不隐藏着导演的各种心思。费尽心机的设定,绞尽脑汁地调动摄影机,导演只求用别致的镜头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样的镜头堪称经典。
二、色彩搭配让微电影富有情感
色彩有深有浅,有冷有暖。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会带来视觉上的刺激,也会使人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而电影人也在色彩的搭配上有着一些属于自己的应用技巧。在每部影片中,导演会根据剧中人物的不同心情、不同状态去调整影片的颜色。1897年,电影先驱者梅里埃曾经用人工着色的方式,让每个画师负责一分钟胶片的着色,从而在他的影片中获得了多种色彩。②微电影同样需要不同的色彩搭配出不同的情绪,这主要取决于导演想要营造出怎样的气氛。
(一)利用色彩营造出悲伤
2012年,由张思庆执导的微电影《拾荒少年》获得第49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该片主要围绕一个拾荒少年寻母的故事为引展开。影片中,脏乱的蓝色外套,军绿色的裤子,一件破旧打底衫,皮肤黝黑的少年,一个破旧不堪的尼龙编织袋,这些信息显示出少年是生活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是一个拾荒者。昏暗的色调会直接带给观众压抑、悲伤的感受。当拾荒少年及中年人出现在家中时,门口暗红色的春联与破旧不堪的、泛黄的旧家具相互衬托,突出了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艰苦,让观众心中不由得生起一丝同情。等到两人踏上寻母之旅时,画面从原来温暖的黄色逐渐变蓝,也预示着寻母之旅肯定会困难重重。黑色代表着悲伤、忧郁,当中年人回到自己以前的家中时,发现房子早已无人居住,白色的墙与黑色的外套也使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突,这揭示了中年人痛苦不堪的内心,同时让观众的心底也泛起一丝悲伤之情。
(二)利用色彩形成的对比
色彩对比,主要指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对比的规律是:在暖色调的环境中,冷色调的主体醒目,在冷调的环境中,暖调主体最突出。色彩对比除了冷暖对比之外,还有色别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等。微电影《调音师》中,当阿德里安比赛失败后躺在床上,略微泛蓝的色调配上纯黑色的床单,还有黑白相间的钢琴按键和枕头——这种强烈的对比,再加上有些刺眼的阳光,充分地体现出当时阿德里安已然接近崩溃的内心。淡蓝色的T恤衫,黑色的短裤,在诉说阿德里安内心的忧郁。不算浓密、略黑略长的胡茬,又是在诉说大赛失利以来阿德里安生活的不如意。床头上放着的透明的鱼缸,一条红色的金鱼在浴缸中欢快地游着,意在表达天无绝人之路,终究会有希望,生活要向前看,最终阿德里安想到一个可以增加工作收入的方法。当阿德里安假扮成盲人进入一个中年妇女家中调音时,无意中发现这个女人杀了自己的丈夫。房间内深红色的血液及昏暗的场景与钢琴所在位置的光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观众已经在心中为阿德里安捏了一把汗,他会不会出事,这个女人为什么会杀了自己的丈夫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就此展开,导演的巧妙安排轻易地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三)利用色彩营造出温馨
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一般是由红、橙、黄色构成的,暖色调的影片可以使观众体会到温暖、温馨。2014年百度推出了一部主题为感恩母亲的公益微电影《别让爱你的人等太久》,获得了七个奖项。剧中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从未出过远门,仿佛生活都充满了阴暗,对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人来说,出去旅游仿佛成了奢望。终于有一天,儿子辞去了工作,推着坐轮椅的母亲,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从北京到西双版纳的旅行。在西双版纳的日子中,充满希望的金色阳光让母亲脸上洋溢着金色的笑容,让儿子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安慰,更让观众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在影片2分58秒处,儿子穿着白色背心,推着母亲奋力走在土路上,四周是绿色的草地,路边有一棵孤独的老树。略微抿着的嘴唇显示儿子的体力已经下降,但是轮椅前面一块红色的遮布却告诉我们,不论前方的路程有多么艰辛,身为儿子,绝不会放弃母亲,体现出了儿子坚决的内心,相信向前就会有希望,同时也体现了导演的初衷——不忘母恩。
色彩搭配是无可取代的影视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搭配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搭配是影像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三、倒叙手法让微电影更显神秘
在文学作品中,倒叙手法很常见。所谓倒叙,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③在电影中,倒叙手法也很实用,先将影片中精彩的部分提炼出来,制造矛盾与冲突,再按照时间顺序将影片一步步展开,为观众制造更好的情节体验,这样不仅能抓住观众的内心,使其紧跟导演设定的思路主线,也给观众一定的遐想空间。在观众绞尽脑汁地想了很久之后,再给予其最终的解释,会让观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为影片增加了一丝神秘的韵律。
微电影《调音师》开篇就交代了一个身穿短裤的青年坐在钢琴前弹琴,他身体有些僵直,且摄影机的角度也一直压得特别低,再仔细看会发现青年身后站了一个人。在影片55秒时“咔”的一声轻响之后,故事从开头慢慢地展开。主人公是一个学习钢琴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中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主人公重新振作,成为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④但事实上他并不是盲人,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盲人。扮盲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小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直至他来到一户中年女人家中,终结了主人公自我沉浸的美好。
这样的故事设计很轻易地就会勾起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不断的冲突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紧抓着观众的内心世界,使观众一步步地跟随导演的思路,更加期待后面发生的“意外”。《调音师》开头与结束时的一个很轻的声音“咔”,带给观众一个很大的遐想空间。女人到底有没有开枪?青年到底有没有被灭口?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一切都需要观众自己去想。
四、小结
由此可见,极端构图不仅可以表现拍摄思路,也可以深刻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情绪。极端构图可以让微电影具有一个完整的灵魂,让一部普通的微电影充满活力并极具创新,而且使画面效果得到升华。色彩可以赋予微电影鲜活流动的血液,冷暖色调可以表达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利用不同色调所营造出来的环境会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色彩还可以表达导演的意图,使观众与导演的情感达到共鸣。倒叙手法可以增强影片的生动性,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或结构变化的需要使影片产生悬念,给予观众很大的遐想空间,从而带给影片特殊的效果,引人入胜。总而言之,普通的微电影制作相对简单,但是要想制作一部越“微”越“不俗”的微电影,还需要把各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
注释:
①王汉平.电视摄像中镜头与角度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6):116.
②聂辉.浅谈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③唐焱.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05).
④白雪.《调音师》主人公阿德里安的人物解读[J].电影文学,2014(09):109.
1.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彭菊华.广播电视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周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5.蒲怡囡.浅谈宗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2011(03).
6.甘甜.电影艺术中的色彩语言运用[J].芒种,2014(09).
7.唐焱.PS色彩模式浅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06).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