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肺汤治疗肺热咳嗽47例
2017-11-09周光照
周光照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天元卫生院,浙江 慈溪 315325)
自拟清肺汤治疗肺热咳嗽47例
周光照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天元卫生院,浙江 慈溪 315325)
肺热咳嗽;清肺汤;自拟方
清肺汤为笔者自拟方,由鱼腥草、金荞麦、半枝莲、象贝母、黄芩、冬瓜子、苦杏仁、款冬花组成。咳嗽是肺系疾病常见症状,分型无外乎外感、内伤。根据笔者临床观察,以肺热咳嗽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清肺汤加减治疗肺热咳嗽47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92例均为慈溪市周巷镇天元卫生院门诊患者,治疗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11~71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个月余。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3~69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个月余。所有患者按照《中医内科学》中肺热咳嗽标准确诊[1]。排除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等疾患。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常规治疗。主要使用双黄连颗粒和润肺止咳糖浆治疗,必要者加用抗生素。连续7 d为1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肺汤加减治疗。基本方:鱼腥草15~30 g,金荞麦15~30 g,半枝莲5~15 g,象贝母10~15 g,黄芩5~15 g,冬瓜子5~15 g,苦杏仁5~15 g,款冬花10~15 g。辨证加减:痰多者,加桑白皮、苏子;肺气不宣者,加麻黄、桔梗;兼表证者,加蝉蜕、桑叶;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大黄,使肺热移于大肠,使热邪从阳明而出;热伤津、口干者,加麦冬、沙参、天花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7 d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治愈:咳嗽消失,无发热、咯痰等伴随症状,停药不复发。好转:咳嗽明显减少,伴随症状减轻。无效:咳嗽无任何改善。
2.结果
(1)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者,女,61岁,2015年11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有慢性支气管炎,1周前因淋雨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当时立即于附近卫生室治疗,予青霉素常规剂量静脉滴注抗感染,氨茶碱片止咳。3 d后症状缓解,停止用药。后咳嗽复发,偶咯黄痰,伴低热,测体温正常,但患者自觉胸中有热,口干。继用原药,无效果,症状反而加重,并出现便秘。在我院西医门诊求治,经胸部X线摄片,发现肺纹理增粗,少量点状阴影,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影像表现。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予头孢克洛片、止咳糖浆、清开灵冲剂口服,治疗1周无明显改善。遂来我处要求中医诊治。刻下症:咳嗽气粗,咽喉疼痛,有痰,色黄,不易咯,尿黄,便干。望诊: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辨证属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处方:鱼腥草30 g,金荞麦30 g,半枝莲15 g,象贝母12 g,黄芩12 g,冬瓜子15 g,苦杏仁10 g,麻黄9 g,款冬花12 g,生石膏30 g(先煎),全瓜蒌15 g,大黄6 g(后下)。3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复诊时大便转为正常,去生石膏、大黄,加百合12 g,继服5剂,告痊愈。嘱咐戒烟,忌淋雨着凉,冷暖有度。随访1个月未复发。
讨论
在基层医院中医科,因咳嗽前来就诊者比较常见。多因感冒咳嗽等经西医对症治疗不彻底或效果不明显,转为慢性咳嗽。咳嗽既是单独疾病,又是肺系多种疾病表现的一个症状,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病机主要为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急性外感咳嗽可分为风寒、风热、风燥;常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迁延不愈,肺气壅遏郁闭,郁而化热,最终形成肺热咳嗽。笔者认为治疗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为主。《医约·咳嗽》:“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医学入门·咳嗽》:“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古书医籍亦阐明“清”之观点。笔者自拟清肺汤经临床实践验证,效果颇佳。方中鱼腥草性辛、微寒,配半枝莲清热解毒,清宣肺气;象贝母苦、寒,能开郁散结,配金荞麦清热化痰,利肺止咳;黄芩苦、寒,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配冬瓜子清肺豁痰;苦杏仁为治咳喘要药,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款冬花性甘、微温,润肺止咳化痰。综观全方,清肺、宣肺、润肺、清热、泄热、化痰、豁痰、润燥、止咳并进。诸药合用,切中病机,临床随症加减应用,效果显著。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6-62.
[2]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