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的探索

2017-11-08罗俊梅

中文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罗俊梅

摘 要:“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它将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威远县图书馆也在积极参与、探索中,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从技术保障、数字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利用自身信息化建设将馆内面向读者的服务嫁接到互联网上,延展服务空间。真正做到平等、开放、共享,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9-00-01

一、打破传统服务,建立多元化网络平台

2006年8月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威远县支中心在威远县图书馆建立。按照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建设要求,由政府分期投入33万余元在馆内建立起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示厅、服务机房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与馆内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了全馆局域网络,提供馆内自动化办公和文件共享,开发了威远县图书馆网(http://www.wytsg.org/)和威远逐日文学网(www.zhuri.cn)并对外开放。通同时在《今日威远》网站设置了共享工程连接,与《中国威远政府信息公开》,全国、省、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行连接,实现了本网站面向社会全面开放。依托信息工程县级支中心,全县建立文化共享工程镇级服务点20个,村级服务点320个,建成威远县数字图书馆、威远县地方特色资源库。2016年购买了深圳科图的ILAS III和操作系统,参加地区联网服务。2016年3月威远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通,实现多渠道对外服务。

二、完善资源数据库建设,融入地方特色

1.完成威远县数字图书馆建设

投入20余万元建设完成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30万册、电影频道资源数据库800部,并对公众免费开放。逐年加入新的图书资源,报刊资源等,截止2016年12月,威远县数字图书馆网上读者达35万人次,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电子图书数据库充分考虑读者需要,分为二十二类。电子图书数据库支持pdf、html、word等多种文本格式,另特新增音、视频多媒体图书栏目,并配以简明的操作方法。给读者一个简便、立体的阅读环境。

2.构建了威远县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

威远县图书馆为威远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威远县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三馆合一”的综合性文博图单位,我馆充分利用三馆资源建设威远县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截止2016年12月我馆数据资源量达 2300GB。

2.1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专题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威远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资源,全县不可移动文物69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馆藏文物436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三级66件,700余册古籍书等等,许多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将陆续进行加工、整理、展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开展是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浏览到珍贵的地方资料,同时完成了对地方文化数据资源的抢救性保护。

2.2红色文化专题资源建设

威远县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与多部门合作建成市级廉洁教育基地 、市级党性教育基地、县人防(民防)宣教中心等,我馆充分利用单位红色教育资源,采用自制烈士事迹展播片,烈士事迹现场报告会、红岩故事专题讲座会现场为群众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的同时请县电视台全程录像,刻录光盘、上传网站、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多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

2.3图书馆公开课资源建设

威远县图书馆从2014年起开始探索图书馆公开课的建设,建设“威远大讲堂”公益性讲座品牌,我馆“威远大讲堂”开展至今共十二期活动。有内江市书法家石一先生《书法—情怀的线性语言》、威远县高级语文教师、省级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陈冬秀老师《全民阅读推广》、威远县作家协会主席袁成援《诗词格律与写作——清溪词话》、威远县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崔海斌《话说石坪山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童年的阅读意义》、我馆讲解员在乡镇村小学做《罗世文烈士事迹报告会》等优质的讲座报告。2015年“威远大讲堂”公益讲座被内江市文广新局授予内江市优秀文化志愿活动品牌。

三、推广全新的服务理念

1.拓展支中心功能,利用图书馆(http://www.wytsg.org/)开展对外服务

在电子阅览室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放到每一台电脑的桌面,读者可随时点击进入;在《今日威远》网站设置了共享工程连接;实现本共享工程网站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网站对外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服务,每年不断更新、拓展新的功能。网站、公众号的内容及时更新,让广大市民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的资讯动态,读者上网达10万人次以上/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工作人员利用QQ群对镇、村服务点进行辅导、培训,进行基层实时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问题。结合城乡的实际情况,我们有选择的把国家、省级信息共享工程提供的数字资源进行加工整理,提取我县群众所需和欢迎的内容发放给镇、村、社区基层信息工程服务点或在“送文化下乡”时到基层进行播放。

2.整合数字资源,积极开展活动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利用星期天节假日针对未成年人播放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科普类等影片,举办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讲座、名著赏析等,引导未成年人多读书。根据老年人平时生活的诸多习惯特点,上网下载了营养、健康、保健和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名著欣赏讲座等进行放映。开展《威远县大讲堂》活动,现场讲座并制作数字资源放在网站上和送光盘下乡,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电子阅览室积极发挥绿色网吧的作用,经常组织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上网读书活动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四、总结

威远县图书馆自开馆以来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开通了威远县图书馆网站及微信平台,实现多渠道对外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新的技术服务手段。在今后,威远县图书馆将继續利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数字图书馆、微信公告号等互联网手段,宣传、推送国家、省市公共资源,加快有关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图书馆公开课资源的建设,抢救和保护、收集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遗产,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全馆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满意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