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11-08李梦欣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效应是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的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是一种人或事物的行为变化引起另一种人或事物产生变化的因果效应或连锁效应。心理效应对人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对于心理效应正确的认识,合理的利用,精准的把握,会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教育来说同样如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效应的合理利用扮演者相当重要的角色,如何精准把握心理效应,对大学生的思想施以合理的心里指导,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效应;因果效应,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14-02

随着这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拥有更多的机会的同时也就有了更多的诱惑。互联网使得庞大的信息数据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即使远在世界的另一头所发生的事也会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前,每个人都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面对诱惑,竞争,挑战,人们往往很容易迷失自我。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健康积极的心理是从事其他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前提,而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从普遍的心理效应入手,结合合理的心理辅导,健康指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下文中,笔者将通过结合心理效应与心理健康教育,论述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课题。

1.当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概述

1.1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当下,不断有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其中不乏名牌高校的学生。让人心痛之余不禁开始深思,他们为什么会有自杀行为?为什么会选择在大好年华抛下可以预见的未来以及辛苦付出的父母家人,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归路?有心理学家表示,这些选择自杀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处于抑郁状态,就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的话很可能会避免惨剧的发生。就比如说2009年自杀的上海海事大学法律学硕士杨某,事后该校的心理学导师指出,就是因为杨某自杀前十有八九处于抑郁状态,这来源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过度关注甚至放大自己的消极面,对于别人烦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过分在意,对自己要求近于严苛,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如果能早些对杨某的心理进行疏导,或可避免惨剧的发生。

心理学调查显示,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这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和高校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者,这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的心理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要做好高校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就要正確认识和分析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洗礼问题,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的宗旨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开发其发展潜能,引导其生活心态,促进其健康成长。对于有心理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使他们能摆脱心理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大内容,首先是要给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俗话说,知是行之始,只有先了解了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才能去行动,去预防或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引导。[1]这是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简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认识和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再联合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心理素质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身心潜能的可开发程度,在人的各项素质中居于首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个体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反之,则会严重制约省力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3]因此,客观而准确的认识自己的心理素质显得格外重要,而事实上,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心理素质认识过于粗浅,这是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表现。所以给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将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个内容是教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方法。高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比如说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从其他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更多教学外的途径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比如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心理辅导,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社团或者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教给大学生们有效的自我调适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个内容是对心理异常现象进行解析和对出现的心理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处于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状态其实不容乐观。时常会有言行失当,易怒,冲动甚至自残,自杀现象的出现。[4]

2.心理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效应是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的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是一种人或事物的行为变化引起另一种人或事物产生变化的因果效应或连锁效应。对于高校心理教育来说,合理的利用心理效应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疏导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在下文中将通过几种常见的心理效应阐述想着之间的联系。

2.1 角色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里,除了学生这一角色之外,不同的学生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担任学生会成员,有的担任班委,有的不常参与活动。换句话说,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角色圈子,在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中学习和生活。不同的角色会对应着个体不同的心理或自能够为的变化,这就是角色效应。角色教育的产生经历了他人对自己角色的期待,自己对自己角色的认可等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普遍存在着社会对大学生角色期望的偏差。在很多家长眼中,好学生就是学习好,表现好,听话的学生,因此会培养出许多动手能力差,精神不独立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力,抗压力等都较弱。在第二个阶段中,由于现在的社会存在许多黑暗的面,比如说找工作时不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而去找关系,走后门。同学之间不比较学习和能力反而攀比父母的财富和权利,在工作中不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反而炫耀投机取巧。这些社会不光彩的一面会使我们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产生扭曲。在这些情况下,从事高校心理教育的教师要通过给学生们树立正能量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合理看待他人对积极角色得期待,努力调整心态,乐观向上的面对生活。endprint

2.2 暗示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中,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用含蓄,抽象的间接的诱导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者接受一定的意见。使被暗示者的行为或者思想符合暗示者的意愿。暗示者可以采取特定的动作,如语言,手势,音量,停顿,眼神等对学生进行暗示。或者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电影,电视或者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暗示。高校心理教育者可以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合理开导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比如说在他们心理认知产生异常的时候,通过一些针对性的媒介,诸如文学作品,案例等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们树立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引导他们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肯定,做更好的自己。

2.3 奖惩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多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和弱化,奖惩效应通过外部激励以及大学生们的自身评价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奖励或惩罚造成的学生行为上的变化就是奖惩行为。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利用奖惩效应,这往往能有效的激发大学生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上时,奖惩效应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学生中,有的学生文静听话但是胆子很小,不善于创新,害怕与人交往,有的学生聪明好动,但是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性格倔强容易激进。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学生时需要不同的方法。对第一种学生,应该鼓励他多与人交往,勇于表达自己。在他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进行鼓励与引导,这样慢慢的改变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对于第二种学生,要委婉的指出他们性格上的不足之处,但是也不能全面否定,要对其好的地方加以提倡,对其缺点加以指正。

2.4 从众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这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普遍,不同的从众效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如果一个班上大多数同学都认真学习,以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为目标,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下,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能量的带动会产生更大的正能量。相反的,如果在一个大环境下,攀比之风盛行,投机取巧,找关系,暗箱操作等不光彩的社会行为成了主流,那么更多的人会因为看到别人这么做而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同样都是从众效应,有的将好的方面扩大,有的却使坏的 方面流行。因此,作为高校心理教育来说,合理利用从众效应,树立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风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5 禁果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 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 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 ,称之為"禁果效应"。大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成熟会导致他们自然而然产生对两性关系的好奇,这本是极其平常的一件事,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如果一经学校禁止和干涉,反而会激发学生们的逆反心理,使得学生们更加好奇或者仅仅出于反抗而随随便便恋爱或越轨。因此,在心理教育方面,教育者应该合理考虑到这一效应,对学生们加以及时的疏导,只有这样,禁果效应才会产生良性效果。

2.6 链式效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链状效应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个有些类似于从众效应。

在大学校园里通常提倡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在这些社交活动中,学生们一般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链状效应不仅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 ,而且在个性、情绪、兴趣 、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综合影响。合理的利用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学生聚在一起交流讨论,可以最大程度的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

总而言之,心理效应的合理利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工作,不光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更加需要高校主管人员 、社会 、家庭作出切实有效的共同努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合理利用心理效应,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是每个心理健康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瑞瑞.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D].安徽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李梦欣,安阳师范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善用心理效应提升高职生就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