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然的坚守

2017-11-08卢建伟

记者摇篮 2017年10期
关键词:火场

卢建伟

8月11日,由省委宣传部和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17年辽宁省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举行。经过角逐,来自辽宁日报社的记者李万东获得一等奖,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朱霞和辽宁日报社记者张昕获得二等奖。

经过全省各市和省直主要新闻单位层层选拔,辽宁日报社的张昕、李万东,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朱霞,辽宁东北网络台的赵耀,大连广播电视台的高一涵,本溪广播电视台的黄慧,丹东广播电视台的董放,营口广播电视台的贾明锋,阜新广播电视台的石文欢,铁岭广播电视台的马月,葫芦岛日报社的张振贺等11名选手进入决赛。这些好记者通过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展示了新闻舆论工作者坚持“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形成了强大的正效应正能量,现场观众被深深感染。

据悉,在前三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我省组织得力,连续两届均有两组选手进入全国前20名,连续三届均有1名选手进入全国前10名。这一成绩名列全国所有参赛单位之首。

做有故事的好记者

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2014年开始举办,笔者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并在这两届荣获了全省第一名,两次进入全国20强,随同中宣部宣讲团全国巡回演讲。2016年的第三届,笔者有幸成为这场全国固定赛事的评委,今年依旧是评委。

此次比赛荣登榜首的是辽宁日报社李万东演讲的《我的新闻爷爷》,说的是他与新闻前辈范敬宜老先生的一段往事情缘,演讲生动、朴实、感人,最后以90.90分摘冠。值得一提的还有葫芦岛日报社驻建昌记者站记者张振贺,他演讲的题目是《姐姐的长发 山里的娃》。他从当年自己的6个姐姐卖掉长发,只为给弟弟置办一身新衣裳讲起,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他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但是他却是一个自身贫困的记者,每年单位都要给他补贴,但是他却义务帮助5名大学生。这些年,从他的手里发放出去500多万救济善款,却没有一分钱用于自己依旧贫困的家庭和6个依然处在贫困线的姐姐们。

演讲的现场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由于过度紧张,张振贺忘词了,他的PPT画面没能对上,也由于多次改稿,他在结尾时演讲词背串了,语言出现了逻辑错误,紧张的他没能实现最终的完美,惜败于决赛现场,无缘北京的全国决赛。

从去年的比赛结束到现在,笔者在大连广播电视台《走基层》的团队里开始了传统媒体的新征程,选择的是远海的孤岛、是危险的蛇岛、是偏远的乡村、是少有人去的深山;是弱勢群体里的农民、务工人群。一个人,带着辽师一个大四的学生,在各种环境里采访;做出了“劳动者”系列节目:《蛇岛守护人》《巡山护林人》《守墓人》《煎饼王》《老船坞上的捻匠》《磨刀人》《串起来的酸甜人生》等,做最底层人群里的知心朋友。于是,又有了更多的故事。

当好记者才能做出好事迹

去年的比赛中一位阜新来的选手格外引人注目,她高大的身躯,身体微胖,黝黑的脸庞,她不像个记者,可她的演讲词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位得十分准确——“农村媳妇”。是的,她是跑农村的记者,她进深山、下地头、钻大棚,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为助推农村经济献计献策。他们都是有情怀的记者,他们被称为“良心记者”,他们坚守着正直的品格;以勤勉为动力;以公正为原则、以忠诚为操守;以责任为使命;以勇敢为担当;以爱心为情怀;他们的笔下千言万语,他们的镜头波澜壮阔。他们是浪花里的一朵,他们是小草里的一棵,但他们的心紧贴着亿万颗心、他们的快乐融汇着天下人的快乐,他们是老百姓眼里的好记者,他们是党的好记者,他们的故事永远在路上。

就在前几天,大连一家很大的培训机构的老总找到笔者说,现在记者遍地都是,你50多岁的人了,传统媒体都快活不下去了,你还干得有滋有味儿的,图个啥?我给你五分之一的股份,每月给你两万块零花钱儿,退下来帮我管培训得了。我说,这条件挺高啊,留给别人吧,我不去。这位曾经的业内老哥们儿,就这样和我掰了。记者是社会的眼睛,媒体是社会良心。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在融媒体时代光明正大地出卖着记者的节操?是那些耐不住寂寞,怀疑红旗能打多久的传统媒体人;是那些号称自己是记者,却干着生意人的勾当的自媒体人。记者,就是这个职业,让我痴迷了33年;它可以让我的心和无数的心连在一起;记者,就是这样的人生,让我练就了担当的铁肩;记者,就是这样的追求,实现了我们的生命价值——那就是在现场、问真相。我们手中握着的 不仅是话筒、不仅是笔,更是责任;我们肩上扛的也不仅是摄像机,更是担当。记录是非善恶,让真理之光永不熄灭,让大爱之心永不褪色。

是什么在毁掉我们的职业操守

伴随着媒体的全面创新,2017年上半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415万个,70%的微信公众号坚持更新内容,受用户持续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占比仅为10%。调查结果显示,52.3%网民使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各行业微信公众号不断增多,网民已将公众号内容作为了解信息主要途径之一。曾有人并不乐观地认为,“平台为王”“管理为王”“技术为王”“内容为王”的时代,是一个把“内容逼成生意”的时代。新闻采访、信息传播,已然成为一单性价比很高的生意!那么,100来年人们遵循的新闻传播,又是什么了呢?在传统媒体主导新闻的时代,新闻行业依然在改革的路上,新闻工作者们在孜孜以求地追问事实、见证真相、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自媒体甚嚣尘上的今天,人们悲哀地发现“十万+”成了所有自媒体人的渴求,装神弄鬼的、搔首弄姿的、危言耸听的、公开发牢骚的,道听途说的、简单低下的、耍怪骂街的视频、文章充斥着网络,它们正在像凶恶的鲨鱼撕咬、吞噬着这个社会。他们利用人们的好奇、偷窥、觊觎的欲望,像毒瘾一样侵入这个社会,他们的信息发布,引来众多网迷猎奇般的围观、跟风……更有三俗的网红,人模人样地每天无聊地逗引着追腥逐臭的人,加粉、送礼、引人围观,有人以低俗、谎言、色情、下流、鬼怪来形容更多所谓的网红。还有人用这样的话来比喻现在的信息发布,“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半个世界”。但是我们依然认为,新闻采访不是念生意经。endprint

生意人的思路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且以短平快的投入、回报为最佳状态,因此,当大事发生的时候,他们不是去新闻一线探寻真相,而是喜欢观望、议论、判断、猜测;因为,派记者去一线采访,会有风险、要吃苦,需要路费、补贴等成本,因此,自媒体想要的不是谁先快速发布真相,而是谁最先出炉震惊的结论。这一切让新闻人担忧焦虑,新闻是否还能承担社会责任?新闻的社会价值在受到冲击,记者还是不是社会的瞭望者、记者还是不是社会把关人的角色?很多传统媒体的记者被外界蛊惑,或重新创业做自媒体、或被挖墙脚进了个体传媒公司。职业理想在哪里?职业雄心去何方?因此,是时候呼吁媒体人需要坚守的时候了。有人评价现今的媒体说,这是知识界觉醒的时代,是新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也是魔鬼被唤醒的时代。

我们清楚地知道,媒体一旦商业化,一旦被资本所绑架,就将成为资本的帮凶,我们的眼睛也就会被资本所蒙蔽!“那些积累了一定粉丝就去拉投资的自媒体,宁愿在‘段子创作上砸巨资,也不可能把钱花在如何追问‘真相上。”目前,国内媒体生态的结构性问题是——评论过剩,二手信息过剩,新闻事实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具有一锤定音的专业能力与公信力的新闻机构严重不足。

2015年夏天,天津滨海爆炸案。当时各种自媒体纷纷推出猜测和分析,唯独来自一线的新闻报道显得非常稀缺。我不免暗想:记者都到哪里去了?10年前一同报道汶川地震的那些调查记者都去哪儿了?大多数记者都转行做自媒体了,或者投身大企業和互联网公司做企业公关去了。有人说,现在的记者,已经失去了以披露真相为最高职业理想的雄心;现在的电视台、报业正处于所谓新媒体转型的焦虑中,或许现在的经济实力,已经不允许把记者派往新闻发生地了,或许,有的新闻机构已经不存在了。

好故事发生在好记者的身上

我记得那是2014年的9月,大连市的第一届全市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的前一天,我正在采访回台里的路上,接到总编辑的电话说,明天下午两点在新华书店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我说手里有任务还没完成,最好让别人去,领导说,你身上的故事就是好故事,去吧,讲完故事再干活儿,第二天早上,我怕被采访对象反悔,带着昨天晚上写在一张A4纸上的三个小故事手稿,去了采访现场,采访结束赶到比赛现场时,选手们刚好在抽比赛顺序,还好我抽到了第15个出场,这让我有机会回忆一下我的故事。上场后,我什么都没想,开始就告诉大家,我这个老家伙之所以没升官不是我干得不好,是因为我只想当个好记者;上场前两个小时,我还在新闻现场,大家一阵爆笑,我说,“这是真的,我给你们讲几个生死现场,你们看我是不是离好记者很近了……”我以经历的新闻现场,从头到尾一通大实话开讲,“7·16”石油大火火场里的见闻、帮助农民工讨薪的感动、曝光不法人员劈山毁林时遭遇毒打的事,一口气讲完,刚好8分钟。居然拿了个第一。

到了省里,我已经把稿子背得很熟练了,抽签时,抽了个第一个上场。没有任何惧怕,一口气讲完。因为没想拿什么名次,讲完我就出去了。结果竟然拿到了第一名。进京前已经是晚秋了,我们在省里接受了播音指导——陈红老师的辅导;得到省记协马维老师的赛前指导;更得到省委宣传部邵玉英处长提出的要求;我们代表辽宁队奔赴北京,全国131名选手,我在第三小组。我特别感谢这一次的参赛,我如饥似渴地在每个小组比赛的现场穿梭,听故事,看他们的演讲形式、风格、稿件等;在我上场的前20分钟,我还在听其他组的比赛,我震撼、我感动、我树信心;因为第一届多数是纯记者来讲故事,很少有播音员、主持人,但是确实主持人的表现赢人,他们的台上精气神儿,就是和记者不一样,但是,记者的稿子的确有深度、有温度,就是好,就是真实、可信;而播音员、主持人那种共性的过分演绎,倒有些不真实的感受;不过,在故事的描述中他们在字音、重音、情感、语气、语调上的确更胜一筹。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全国20强并取得了9.973分的好成绩,列居20强中的第四名,成为全国宣讲团成员。接受了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聂兴凤教授的邀请,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了专场讲座,随后,在2014年12月22日随同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第三组成员(10人)赴贵州、广西、广州巡讲。巡讲活动一结束,我和黑龙江哈报集团陈楠,还有北京电视台曹一楠接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邀请,去武汉参加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并为武汉大学等作了一场报告会,还为湖北报业集团的全体记者也作了一场,这期间还接受了荆楚网的专访;回大连的那天刚好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回到台里,我带着这份荣誉,开始了工作,1月7日凌晨5点,大连的香炉礁旧货市场发生大火,我从6点30分深入火场,一直拍摄到下午的3点,由于现场封锁得十分严密,我成为大连媒体唯一进入火场并离火场最近的记者。10天后,金州区桃园小区的一个液化气站发生爆炸,当场炸死7人,现场十分危险,三个3000吨位的蓄满液化气的储罐在大火中烧了20多分钟,随时可能发生爆炸,我深入到离储罐不足20米的位置,用镜头真实记录了消防官兵不畏生死奋力扑救的现场,当时与东方卫视进行了连线。这一年,我带着好记者这份荣誉深入基层,深入偏远海岛、山村采访。2015年的年初到8月份之间,我每天被“好记者”的光环笼罩着,处处事事以好记者的要求约束自己,其间撰写了5篇感悟文字发表在《新视听》月刊上。8月底领导再次把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压到了我的肩上,这一次让我带领一位新入职不到两年的小记者上场,我第二次带着全国20强的荣誉回来后,陆续接到来自河北师大、河北大学、安徽师范、广西电视台的邀请,要求以《32年忠诚坚守的情怀》作了四场专场报告会,每场2个小时;我用亲历的两届参赛感受,讲述了黑龙江哈报集团记者陈楠,采访路上破冰救人;讲新华社南京分社记者郑晋鸣历经磨难(新疆大火报道被抓、被软禁、失去儿子自己都不知道)初心不改,坚守记者岗位,尽职尽责的心路历程;讲央视住西藏女记者陈琴爬雪山、过索道、进无人区采访的艰辛;讲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汤计9年坚守,揭穿错杀内幕使呼格吉勒图案陈冤昭雪;讲我自己历经无数个生死现场不改初心、痴心坚守的情怀。endprint

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省里让我去当评委,参与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选手的辅导,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听了上千个好故事(中央比赛两届省市参加四届),都是围绕亲身经历,工作中的遇见,围绕践行新闻理想,围绕传播正能量,用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传递核心价值观,讲述新闻人自己的经历。听着、记着、想着,我想,我们的好故事就在我们走过的路上。

许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讲述别人的故事,而我们本身就会有好故事。中国记协的殷陆君老师说:“好记者的身上有新闻之外的温度,那是来自于对社会真实的忠诚;对职业良心忠诚的坚守;对坚守初心的理性选择。”而我经历的是生死现场里的故事。

2010年7月16日下班后,我和妻子请假,30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汤飞)来大连了,我在开发区招待他吃饭,6点08分我接到电话,说新港石油管道爆炸起火了,我迅速向台里通报了情况后,告诉老同学,以后再请你,我有事先走了。我开车直奔现场,远远地就看见恐怖的黑色的浓烟,到了附近,黑色的浓烟让7月份的晚上6点就像黑天一样。我把车停到了距离新港一公里外的桥头,扛着三脚架、提着摄像机就往起火点跑,6点20分我在离起火点最近的地方做了出境报道。此后火越来越大。到了晚上8点,港区附近的人开始疏散,我在拍摄疏散队伍(一万多人)时,感觉到事态的严重,就把拍摄完的两本带子放在了车里,然后,又返回了火场。

晚上9点装有10万吨的103号储油罐发生爆炸,大火冲天,带着火的石油流进了下水井,爆炸声不断,被炸碎的井盖飞到天上,就在我脚边落下来,随时可能殃及生命。我在火场里拼命地躲着火头拍摄扑救的画面,奔跑拍摄中,由于紧张、劳累,每隔一会就得深呼吸一次,由于石油燃烧的浓烟非常呛嗓子眼儿,我只好趴在地面,扒开草皮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起身拍摄,由于离火场太近,我手里的麦克风上的海绵罩都被烤化了,头发、衣服上粘满了石油,如果接近明火,我就会变成“火人”。滚烫的石油流淌,火距离化学灌区不足50米,装着液氨、二甲苯、硫化物的罐体一旦燃爆,火场上一万多名消防官兵都将在瞬间毙命。

一位20来岁的消防战士(胡已锁)跑过来对我说,你是记者吗?求求你把镜头对着我,我就说一句话,他冲着镜头泪流满面,他大声呼喊,“爸,妈,我爱你们”。说完就消失在浓烟里。一位叫许志友的消防队长给妻子打电话说,这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大的一场火,也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火场指挥了,你和孩子要好好生活,告诉我爹妈儿子不孝,不能给他们养老送终了……我看着他关掉手机后边走边哭,我这才感觉到自己正处身于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我赶紧给台里同事打电话说,告诉他们,有两本拍摄完的带子我放在车里了……然后,我给妻子和孩子发了一条短信:“我在火场采访,可能是出不去了,如果我死了,我会在天堂保佑你们。”我爱人却回了额这样一个短信:“你就喝吧……”其实,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是像她想的那样啊。就这样,我在火场苦战到了天亮,一共拍摄了6本录像带,真实记录了500多辆消防车、上万名消防官兵在大火中鏖战的场面……这场大火过后,我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记二等功,我拿着这个奖状跟我爱人开玩笑说,那天如果我死了这个奖状或许是一等功。我爱人说,我什么奖状都不想看,只想你多给家里一点时间。

这是我的故事片段,这故事中,有无畏的坚守、有人性的感悟,有心底最温情的表达,更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担当。我们的心里怀着人民的冷暖,因此,为民请命,我慷慨陈词,为国分忧,我春风化雨。

好记者要会讲好故事

我们在听取了这么多故事的同时,不得不为第一届好记者们的纯粹、真情、执着、担当、忠诚、坚守而感动,老中青的阵容中包含了广播、电视、报业、网络各个行业。老记者郑晋鸣,57岁,镇定、知性、沉稳、殷实;他的每个故事都透着一个大主题,“守岛夫妻”“临死前的入党宣誓”“孔繁森的最后14天”,演讲稿精辟到没有一句废话,每个故事都有PPT画面再现的出處;讲述者用平实的略带山西味儿的普通话,真切的感受,让人听了真实可信。中年记者陈琴,讲述一开始就把人带到藏北的冰雪世界,她在风雪中艰难前行;她在索道上从容过江;她在故事里,她是讲述人。军旅记者郭丰宽,因大雪封山,他与卡拉昆仑哨所官兵生活半月,每场讲到这里他就流泪,听者没有不动容的:战士把营房里精心养护,却一直舍不得吃的一池小白菜割下来做成菜给他吃,战士们说,“在哨所,绿色是用来养眼的,看看就行了”。“想不到广播也能救命”,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简然,主持一档夜话节目《今夜不寂寞》,她的故事就是她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简然基金救助的儿童,他们感动带动了听者,她的讲述饱含了记者与受众建立的那份电波传递的信任。在战火中坚守了3000多个日夜的人民日报战地记者焦翔,站在炮声隆隆、子弹横飞的中东战场,将体验到的血雨腥风,见证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杀戮、残暴,站在残垣断壁的战争废墟中呼唤和平的那种记者的勇敢精神,感动了每个参赛记者,也感动了巡讲时所到之处的观众。

好记者要扎根基层、扎根人民,葫芦岛建昌日报记者站的张振贺是当地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被当地人称为“好人记者”。他亲身经历了小小山村由穷变富的经过,那是他和村主任一班人,根据农村实际,调整产业结构,以教育扶贫,让村里人人有文化,个个懂得科学致富的道理,实现治穷先治愚。几年的驻村书记,让记者张振贺想得多、做得多,身上的故事就多,讲出的故事就真实、朴实、感人、动人、鼓舞人。他的身上有着青年人向上的力量。他的故事有传播价值,可以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因此,好记者用自身事迹说话,他的行为、他的事迹让群众来评判。好记者是把亲历、亲见、亲闻的好故事,浓缩成8分钟精彩的故事,篇幅短、PPT画面精美,加上精美的制作,于是一个新近的、特别的、新鲜的、真实的好记者的故事就诞生了。

倾注民生情怀、倾听百姓呼声。这句话一直印在我名片的背后。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的心跳,捍卫社会良知,守护公平正义。

接下来,我在自己的岗位,还将只身一人,深入偏远乡村、海岛、林区、港湾,与那里的百姓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劳动,感受人民群众生活中的艰辛、快乐、幸福。5分钟的节目,短小、精悍、易操作、好采集、小人物,小诉求。我的镜头里永远是一线的场景,我的脚步永远在去往一线的路上,就像中国记协殷陆君老师说的那样:“寻找拐点、集中痛点、触动泪点、走进心灵、访民情、结民情、解民意、助民富、送温暖、献爱心。贴近土地、贴近民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零距离感受、服务于百姓。”endprint

猜你喜欢

火场
特殊情况下火场飞行观察方法探讨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