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的研究

2017-11-07杨树玲唐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杨树玲 唐琳

【摘 要】教育是一项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系统工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学校有重要的责任,但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特点,而且其九年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假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默契,就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便影响孩子的核心素养的提高。要使教育达到预期目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认真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结合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核心素养教育。因此学校教育主导人才的培养,但学校教育仍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否则,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减弱,甚至会被忽视。可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深层次的需求与增补。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实已证明,社会上许多教育成功的例子表明:家长能够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确保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加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

就目前来看,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呈显著上升潮流,抑郁症、焦虑症、被动症等等都在折磨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不但让孩子痛苦万分,更让繁重的家长忧心如焚。透过这些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既一个熟悉而又令人沉思的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等的从而增强和拓展,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一孩化,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家长们挖空心思、想尽手段、采取多种方法要让自己的孩子成才,由于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家长们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要求提高了。当孩子达不到预定的期望值时,有些家长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和社会环境的身上,一些父母千方百计的安慰孩子,为孩子们提出一些要求,然后寻找方法;一些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不闻不问、视而不见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对孩子成长造成非常坏的影响。在衡量很多外部因素的情况下,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个明确的家庭教育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快速增长、情感的薄弱、情绪起伏的时代,加上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激烈的社会影响力,将导致孩子失去信心和动力。在这个时候,家庭是教育的核心,父母是孩子的导师,言传身教的角色是无法估量的!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注意自身的核心素质和家庭氛围,注意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长期生活中在压力之下,不能通过正确驾驶的孩子会导致无数的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值得家长反思。

二、教师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深化家庭与学校合作

现有的家长教育观念都比较薄弱,但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然而家长终究精力有限,而且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在能力上也力不从心,这就妨碍了家庭教育的实施。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和家长的沟通格外重要,而沟通首要的选择就是家访。家访要彻底的变换理念,将以往的告状式变为现在的沟通式,即使是针对问题孩子,也本着关爱孩子的自尊性的原则,家长和老师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分别查找教育存在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长共同寻求合理的教育办法。

在家访实践中,除了讲述孩子的短处之外也要有孩子的长处和家长分享,大到某些孩子的成绩非常优秀,小到某些问题孩子的一点进步,这不仅是分享更是对孩子、对教育的一种肯定。而直谈学生的错误而不谈学生的优点的家访是没有价值的,它往往会把重点放在罗列孩子犯的错,意在指责家长的渎职,这样就会让家长产生一种不愉快甚至抵触的心理,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就有甚至被使家长情绪消沉、态度冷漠,表现出不配合老师的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与家长交流时当然要尊重家长。让家长相信老师是在诚挚地关心和帮忙他的孩子,才会使家长乐于承受老师的意见,以便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达到实现共同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还要注意积极有效与家长互动,提高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以便促進家校共同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电话拜访十分的简洁,也可以避免到了学生家之后碰壁的尴尬。很多学校的“校讯通”也正是一种简洁、快捷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的网络办法,这样能将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及时的反馈给家长。

然后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让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先进的家长传授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家长也可以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一些表现,这样教师和家长就达成共识为孩子的教育服务。教师和家长作为参与者来改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一起健康的成长。

三、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学习,拔高家校合作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工作,教书要求你知识更新、专业成长;育人则要求你加强素养、以身示范。社会和谐发展对孩子要求也并不相同,因此家长也要进行系统的掌握表现时代性、目标明确的教育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很好地学校教育成立在良好地家庭教育之上的,很好的家庭道德的成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步行大量的深入详尽的教育工作。只有学校和家长教育观念达成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的艰巨任务。

简而言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伟大的教书育人的工程,学校教育是基础工程,培育有良好核心素养的人,老师和家长的任务非常艰巨,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体现教育的合力,几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只注重学校的正规教育,忽视了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注意纵向衔接,忽视横向沟通,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教育只有在社会合作的整体条件下才最有效。完善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建设。只有通过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完成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李璐.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教育模式及特点探析[J].社科纵横.2009(11)

[3]张洪华.和而不同 和合而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作的生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

[4]胡伶.教育公共治理与公民参与[J].教育探索.2009(10)

[5]孙成英.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6 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注:课题名称:提高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探究,课题编号:GS[2016]GHB0043,主持人:贾文科。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