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7-11-07杨小鸟
杨小鸟
【摘 要】根据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
【关键词】积极性;主人;自主;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为开创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历史与社会》以全新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社会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的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备课时心中有学生
备课时不能单纯以教材的知识为对象,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对教材的钻研,有对学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设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还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这里的每一环节都是相当具体的,设计者都需仔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中才能游韧有余。
二、课堂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新课程下的课是有生命力的,课堂中生命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自己每天新的成长和进步,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乐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导入新课是关键之一,好的导入,不一定是开门见山,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时,必须把挂图、地球仪等演示给学生看,或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投影、电视和多媒体来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设问置疑
罗杰斯认为,安全、自由是人们创造性思维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发扬民主精神,鼓励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自己的见解就能达到兴趣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又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时,展示漫画,由学生尝试提问,这样,学生需在认真分析漫画主题的前提下,结合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及答案。平常只习惯于看问题回答问题,反向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寓教于乐,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今年的中考试卷能力考查的倾向性明确,也就是说依然不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由于开卷考的负面影响,学生中总是有这样的思想存在:反正是开卷考的,平时根本不用學,到时候到书本上找就是了!因而轻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基础知识的落实是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反映在答题上的失分率较高,审题不当。如2004年中考中第24小题第(2)问“从生产力要素角度谈”,考生由于不能很好地了解题目的设问,造成答非所问。28第2问国家职能,很多考生答成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文化职能”等。这就对社会政治课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必须寻求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如进行一些类似“幸运52”、“开心辞典”节目的知识竞赛、猜谜活动、知识接龙擂台赛等等,还可以把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动画制成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笑声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合作学习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新课程的其中一个理念则是合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五个小组,分别代表生活在五类地形区的居民,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并利用日常生活的积累,讨论不同地形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农业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行动”起来,在小组学习的要求上可补充了一条:进行全班性的反馈时,可以分别答题,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回答,看哪一组回答最好、表现最积极。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更加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却有条不紊,因为在互学时,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小组获得成功和鼓励,他们互相补充,以求答案完整、具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求知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