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语用”的识字教学浅探
2017-11-07刘雪清
刘雪清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广大教师根据实际创生了许多生动有趣、形象合理、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经验。但大多数情况下,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仅仅停留在读准字音、理解意思、识记字形、组几个词、孤立地造个句子。我们认为,识字教学不应仅止于此,应发展为积极能动的“语用”表现。即结合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写字、用字,使识字教学更加立体丰厚,富有情味色彩。
一、追溯汉字字理,在“语用”中形义相生
识字教学要实现从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向运用的“质变”转化,运用字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联系生活经验将生字词语有效内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正确理解与积极的“语用”。 请看《学棋》一课中“致”的教学。
1. 看图辨认。师:这两位哪个才是专心致志?
2. 师:专心致志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神态上,还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上。课文是怎样写出他学棋专心致志?抓住 “听 、看、 問”三个动作词想象还原:他听的、看的、问的是什么?
3. 提炼出“专心致志”这个词。课件演示“致”的字理,教师相机讲解:左边的“至”读zhì,在古代是这样写的■,像一支锋利的箭射中了地面的东西,表示射“到”了的意思。而右边的反文旁在古代是这样写的■,代表一只脚迈出去,到达一个地方,这个像脚一样的字也表示“到”的意思。左边表示“到”,右边也表示“到”,合在一起,不正是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多么专心致志!来,咱们一起写一写“致”。(指导书写“致”)
4. 师:小朋友们写字真是专心致志!你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也是专心致志的呢?(生发言略)
5. 师:我们也专心致志地读读这段话吧!
教学中,教师巧借文本语境,帮助学生追溯字源、解析字理,深入浅出地讲解字理生动传神的演变,在引领学生欣赏汉字外在形态美的同时,也触摸到了汉字内在的意蕴美。在此基础上,以“你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也是‘专心致志的呢?”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在无痕、积极的“语用”中强化巩固所学的字词。这样,生字就带着音、形、义的印象,充满韵味的情态,“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二、依托文本情境,在“语用”中内外融通
有些生字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学习这类生字,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还应该指向言语模式的建构与运用;不能仅满足于在本课语境中的认识,还要从生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补充、拓展,使识字教学更加丰满、立体。如教学《鲜花和星星》中的生字“满”,教师引导学生读着“满地的鲜花”,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我好像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很多很多,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密密麻麻的花儿数也数不清……”当一幅幅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鲜花图,再次印证“满地的鲜花”,这时,学生已经对“满”的本义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举一反三,说说自己所积累的带有“满”的词语、词组。学生鲜活的语言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满天的星星、满树的桃花、满池的鱼虾、满天的云朵、满地的野草、满屋的香气……为了让学生认识“满”在不同语境的不同涵义,教师利用图片,适时地向学生展示、渗透“满”的其他义项:把酒满上,这时候“满”就是——倒的意思;爷爷奶奶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我国有个少数民族叫——满族……上述对“满”的教学实例,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满”字的表达方式,从理解到表达运用,逐渐建构起 “满”的言语模式。同时,通过适当的拓展,学生感知“满”字丰富的语意内涵,为更高层次的“语用”作了铺垫。这样的生字教学体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努力落实字词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关注语言形式,在“语用”中言意兼得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即“言”,要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言”传达出来的。在《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中,朋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陪”字无声地传达了出来。教师抓住文中的句子“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让学生说说“小树陪着小鸟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紧扣“陪”字,借助句式,展开丰富的想象:(1)小鸟跟着小树来到油菜地里,看见蜜蜂忙着采花蜜。(2)小鸟跟着小树来到池塘边,看见小鱼正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3)小鸟跟着小树来到荷塘边,看见一只小蜻蜓正停在荷花苞上……学生带着这样的体验去感受、理解、品悟,深刻地体会到“陪”的内涵,感受到小鸟和小树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言意兼得”,发展了语言,熏陶了情感,提高了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心书写“陪”。此时的“陪”字,在学生的心中已经成为朋友之间形影不离的纽带。于是,汉字就不再是游离学生心灵之外的符号了,而是浸润了学生感情色彩的“活”的语言了。
四、挖掘文化元素,在“语用”中形神合一
苏教版低年级教材还安排了一种专门的、集中的识字课,这类课的字词通常按照一定特点归类出现。教师除了要创设情境之外,还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挖掘汉字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有效运用,使汉字不孤立,更有灵性,富有生命力。例如,教学“识字7”中的“祝福”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学:观看“示字旁”的字体演变,初步了解这个偏旁的字与“祈求神灵”有关。接着,教师出示各种“福”:倒“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百“福”图;等等。指导学生送“祝福”:(1)春节到了,我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福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2)中秋节到了,我祝福大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3)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爸爸妈妈祝福我健康快乐!学习进步!…… 这样教学,“祝福”就形象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了。汉字,来源于生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因此,要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使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