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好板书

2017-11-07王晓明

新教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板书课堂教学

王晓明

时下,随着微格教学日益普及,教学条件日新月异,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交互白板等深受师生青睐,大有取代黑板之势。于是,考量教师基本功优劣的粉笔字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板书,或已成为“鸡肋”,过时了吗?

现象一:四十分钟课堂,热闹非凡。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轮番切换,课已毕,而黑板却仅有一行孤零零的课题,甚至空空如也!

现象二:课堂上,教师拿着粉笔信手而写,既无顺序,又无章法。写满一屏,若无他处可写,则擦去再写,对于板书内容及位置缺乏布局。

现象三:翻阅教师备课记录,对于板书设计,要么粗枝大叶,要么信手乱写。更有甚者,根本寻不到“板书设计”这一栏。

管中窥豹,虽不能完全反映时下课堂板书现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板书,正在被淡漠、被忽略。回到现实教学,我们投入多媒体设计的这些精力,到底又有多少收益呢?视觉过剩、知识过剩已成为学生的通病,多媒体资源没有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反而诸如知识不扎实、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暴露无遗,于是,我们又想到了那简洁、素朴的板书。

一、从宏观上审视定位板书应用价值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教学设计的精华提炼,更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它依据教学要求,以尽可能简约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表传递最丰富的教学内容;它遵循教育规律,以尽可能恰当的方式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的导学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围绕教学目标,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繁杂知识条理化,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地落实高效教学。特级教师袁瑢曾说过:“一堂课上得好坏,效果如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里,既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实际的掌握和有无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包括板书运用的好坏。板书最能体现教师基本功,是执教者教学理念与教学智慧的凝聚与升华,能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二、从微观上深入解读板书设计建议

实践表明,课堂不是简单操作的“流水线”,它需要灵动、生成,更需要目标、灵魂。板书,尤其是浓缩一课精华的优秀板书恰恰符合需求。那么,如何设计优秀的板书呢?结合个人经验,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几点。

1. 深明要求,书之有用。要使板书有价值,就要做好缜密分析,明晰主题。如,在板书内容的选择上:引入新概念,则板书定义;揭示规律、研究性质,则板书定理、推论;分析解题思路,则板书主要的思考线索;复习、巩固,则更多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点。另外,板书的位置、顺序及美的造型也要周密考虑,即何时板书、板书什么、在何处板书,都应做到胸有成竹。板书强调知识体系,强调整体美,切忌乱写乱画,无目的、无计划。

2. 狠抓重点,书之有据。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不仅要紧抓教学内容,更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并且要做到精练概括。如“倍的认识”,利用一一对应明示道理。低年级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更倚重于图像,若只是利用课件演示对应倍份,虽也能清晰,但一看即过,不利于学生在对比中留下深刻印象。

3. 巧定形式,书之有格。这是板书设计的关键。板书要做到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则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符号,甚至一个箭头,都要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如“认识周长”一课的板书:图中的数字表示板书的顺序,从三角形3条边的总和到长方形4条边的总和,再到六边形6条边的总和,学生观表象,思文字,轻松实现知识迁移,完成归纳推理,明确“所有边长”的含义,理解“图形的周长即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

4. 谨分层次,书之有序。板书设计要使各个知识点结构严谨,有主有次,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做到横成线,纵成片,横平竖直,泾渭分明。切忌横写竖写,似蚂蚁出洞;东写西画,像满天繁星,影响学生视觉。如“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的板书:简约的线条将6个平面图形连接起来,显现的是一条清晰的脉络。循此脉络,学生不仅回顾了各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依据板书可以充分联想、推知全面,更能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5. 细选词语,书之有度。板书是对教学设计的一种高浓缩提炼,它要求达到教材内容与教师讲授合拍共振。因而,板书表达更应追求凝练,语言说明更应充满情趣,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结构紧凑,使学生迷恋课堂,学习事半功倍。如“倒推策略”一课的板书:“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这一策略因板书变得简单而鲜活。“先退”,一个鲜红的退字居于黑板之中,一道弧线带着箭头辅以说明,退到最根本处。随之看到的是刚劲有力的三个进字,前行的箭头线条逐渐增多,表达着向前进的思考。突然,箭头一转,提醒学生切莫忘记过程中必须学着“找规律”,寻找中需要“回头看”。板书的书写依序分步呈现,夸张的“退”与“进”,绘声绘色的描述比拟,板书的功能此时已然发挥到极致。

6. 斟留余地,书之有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如在“积的变化规律”一课的板书过程中,笔者出示教学情境后,先让两位学生计算出广场面积和花坛面积。第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会求地砖面积,应当是0?郾3×0?郾2=0?郾6 m2。”话音未落,个别学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学生马上改口。笔者趕紧在黑板上记下重要板书“地砖面积0?郾3×0?郾2=0?郾6/0?郾06?”并布置讨论。这样的记录效果,既尊重了学生,抓住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又把问题抖了出来,利用学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过程聚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7. 妙设造型,书之有艺。板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渗透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审美情趣。因此,板书应力求做到直观形象、妙趣横生、造型优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能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力。板书追求形式美的途径有整齐美、对称美、立体美、层次美等。

三、从实践层面归纳板书设计类型

常听人们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用在板书设计上非常恰当。每一个人学识不一样,灵感不一样,设计出来的板书肯定就不一样,其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反馈,而不在于教师的层次。因此,板书设计形式应灵活多样,避免单一、呆板。纵观所有教师上课的板书设计,常用的板书设计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种。

1. 规范式。就是按照教材上的重难点,标准、规范地记录下来,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它是数学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板书类型。其优点是突出了对重难点的剖析与化解,弱点是难以涵盖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框架。此形式多用于新授课,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如此板书。

2. 提纲式。就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与综合,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再用板书沟通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板书过程直接体现教材结构和讲授过程,便于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知识网,把握知识的重点和有关问题。此形式多用于复习课,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可设计如此板书。

3. 对比式。就是用对比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用类比的方法比较异同,以利于分清知识的共性与个性,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接受并掌握新知识。此形式多用于练习课,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可设计如此板书。

板书设计从不同角度还能分许多种,如总分式、图画式、阶梯式、对称式、波浪式、层叠式、辐射式等。说白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靠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与课堂生成的灵活驾驭,只要用心探索,相信教师必能形成自己的板书风格。

总之,板书是教学表述科学性,教学效果实用性,教学艺术独特性的和谐统一,好的课堂教学,少不了粉笔这只“点睛之笔”。教师必须重视板书设计,深化板书内涵。只有最大限度发挥板书价值,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板书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板书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