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扶志大家谈

2017-11-07

当代党员 2017年19期
关键词:扶志志气信心

●授予“渔之道”,方是扶志“正道”

我曾长期在渝东北偏远区县基层工作。对脱贫扶志问题,我深有感触。

有这样一个实例:渝东南某县扶贫办以20元1只的价格购买一批蛋鸡扶持贫困户,县、乡干部把蛋鸡发到贫困户手中。干部们刚离开,贫困户就以15元1只的价格将鸡卖掉。由此看来,仅靠政府扶持是很难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的。

常言道:“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人穷最怕志短,在以往的扶贫帮困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物质等有形的东西,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帮扶。实际上,扶贫恰恰就要先扶志。很多貧困户之所以贫困,物质缺乏是一个方面,但更多的是没有志气,没有奋斗目标,“穷惯了”。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而当他们有了信心,也就有了志气。贫困户的志气一旦被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被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

“愚人富不久,智者穷不长”,要想使贫困户彻底脱贫致富,就必须先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改变他们的文化面貌。尽管帮扶资金、建设项目等“输血”式的扶贫很实惠、受欢迎,具有雪中送炭之功效,但这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解决长远问题,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扶贫的财力物力有限,让农民充分掌握科学技术,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奔小康,谋求更为持久的幸福。

——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 蒋禹文

●用文化之精髓,扶脱贫之精神

面对“精神贫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尝试走出了一条“立足当地文化特色,精准对接精神扶贫”的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包括:一是弘扬当地“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基因,引导形成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感恩心态,避免“心安理得”;二是发掘和引导当地“绿色生态文化”,避免破坏生态、寅吃卯粮等短视之举,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三是立足当地多民族地区的民居特色、村落形态,培育“村容村貌美、村风民风正”的“美丽乡村文化”,有效提振广大群众“精气神”;四是针对当地普遍存在的“办酒攀比风”“麻将瘾”,摒弃不利于精神物质双脱贫的“人情攀比文化”,引导群众齐心协力奔小康、一心一意谋发展;五是立足秀山本地花灯、边城等民俗文化,在为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精神滋养”的同时,形成民俗旅游新生长点。

这样的文化扶志,当为全市基层特别是深度贫困乡镇提供一种新的借鉴。

——重庆市委党校教师 伏虎

●扶志,核心就是扶“观念”与“心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既要帮助贫困人口改变生活环境,更要努力改变他们的心理环境,让他们从根本上告别贫困。这就需要一种长远的眼光和规划——既要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精神生活比较匮乏、经济落后等现实问题,又要放眼长远,从儿童教育抓起,阻断精神贫困的代际传递;既要注重产业扶贫,又要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入手,注重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输入,激发其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精神扶贫要从孩子抓起,特别要抓好学前教育,形成自强不息的观念;其次,要扭转成年贫困人口的不良观念,把思想引导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摒除陈规陋习,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良药;再次,要通过综合施策、组合帮扶,构筑综合性的“大扶贫”的格局,有利于改善贫困群众的认识偏差和消极心态;最后,还要以脱贫致富的实际效果促进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为贫困户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促成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心态的改善。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研究中心主任 汪三贵

●脱贫致富要掘到的第一桶金,叫“信心”

物质上的贫困贫一时,精神上的贫困贫一世。人穷最怕志短,在以往的扶贫帮困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物质等有形的东西,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帮扶。实际上,扶贫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心。信心是胜利的法宝,也是最好的财富。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首先要为他们带去信心,牢固树立战胜困难、走出贫困的信念。

为此,我们要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戴穷帽可耻、摘穷帽光荣”的观念。通过树立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形式,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骨子里挖掉“病根”,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的风尚,扶持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主脱贫能力。同时,还需突出智力扶贫,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生存致富技能,真正实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根本转变。

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绝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

——媒体评论员 黄冠

●脱贫致富在立志,志气是斩断穷根的利剑

再好的扶贫政策,再好的致富机会,如果没有贫困群众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切都是空谈,即使通过帮扶短期内有所改变,也很可能再度返贫。因此,扶贫仅仅从物质层面给予帮扶,治标不治本。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就是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内因激活,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自强自立、战胜贫困的斗志和信心,振奋自力更生、勤劳苦干的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志气是斩断穷根的利剑,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了,摆脱贫困命运的意识唤醒了,就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学者 廖富洲endprint

猜你喜欢

扶志志气信心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