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题需严谨探究宜分层

2017-11-07姜晓刚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平行线线段试题

姜晓刚

1.试题在“阅读理解”部分图文并茂地给出了“点P到图形l的距离”的定义,该定义是否应该添加“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

苏科版七上教材P165提出平行线的概念时,就特别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苏科版九上教材P38给出圆的描述定义时,也强调“把线段OP绕着端点O在平面内旋转1周,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显然“点P到图形l的距离”的定义应该基于点P和图形l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形,绝非点P在图形l所在平面外的情形,试题中“如图”是解决不了这个疑问的,所以要确保新题新定义的严谨,笔者认为应该添加“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

2.如果对“点P到图形l的距离”的定义进行特殊化的衍生:譬如图形l是三角形,那么“三角形l外一点P与三角形l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若线段PAi最短,则线段PAi的长度称为点P到三角形l的距离”,而“点P到三角形l的距离”在现行苏科版数学教材中是什么意思?感覺指向不明、语焉不详、令人费解了.

苏科版数学教材只出现“点到点的距离”、“点到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而且后两种距离的本质就是点到点的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唯一例外的是苏科版八上教材P55曾提出“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此处的“距离”应该理解为是“点到射线的距离”,教材为了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保持一致,特地加上了“角的内部”的条件.

笔者认为:编拟新定义时,切不可由新定义衍生出来的概念、法则或结论与现行的数学相干扰或相矛盾.

3.试题给出新定义后,就直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背景中以动点的姿态加以理解运用,显得过于匆忙,缺乏铺垫、层次和方法指导.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行线线段试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