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情深怀念瓷香
2017-11-07刘庆玉
刘庆玉
作为与景德镇结缘近五十年的胡辛老师,出于对景德镇的挚爱,也出于对瓷的极度热爱及瓷之性情的感悟,巧妙地将瓷与女性、瓷与人生融为一体,进而由瓷生发出无数美好的情愫,这些都体现在胡辛老师创作的一大批有关景德镇的文艺作品中,其中以景德镇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怀念瓷香》(又名《陶瓷物语》)尤为突出。读完《怀念瓷香》,就会真切感受到胡辛老师笔下瓷的世界是如此深邃广阔,是那样的色彩斑斓。掩卷静思,真可闻到瓷的馨香在四周飘荡。纵观全书,处处皆是瓷性的,书内的世界更是瓷性的,连读书的人也将变得瓷性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胡辛老师是瓷性的,就如她在著作中所写的,瓷是女性的,优雅、圣洁、艳丽、细腻。同时,瓷作为中华母体语言的构件,是女性世界感悟的源泉;瓷,更是女性形态、情爱、品格和理想的象征。
瓷为女性形态的象征
瓷作为一种机缘巧合的天赐宝物,汲取了大自然天地之精华,从荒野千万年的泥石里碎身成粉,研粗为细,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的锤打磨练、焚烧冶化,终于变成一身清亮、满眼艳洁的成品。就像书中所写的:“瓷,失却了男子汉粗犷阳刚之气,充满了女人气……如雪似玉,光滑细腻,柔美纤弱,繁缛矫饰,矫贵易碎,全是女人的肤色女人的肌体女人的感情女人的心!”仅景德镇制作的瓷器就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之美称,加之青花、玲珑、粉彩、釉里红等特色名瓷,哪一样不具有某种女性独特的外在美艳?更不用说还有哥、定、汝、官等瓷器自成佳绝的天然一色。似乎中国成语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是专为瓷器而造的一样,胡辛老师自然而然地将瓷的各种形态和色彩,象征成女性的形态,就算烧窑出瓷都极像女性生育一样。瓷之琳琅满目的形态及色调,无不包含着对瓷的感性特质的理解,从瓷之古朴、厚拙、原野等至亮丽转身是那么的水到渠成,那样的顺理成章。在《怀念瓷香》里,树青从十三岁就与林陶瓦相识,直至人到中年的重逢,她从懵懂学事逐步走向成熟,恰如瓷之选泥、成型、晒坯、上釉、烧炼以至出窑后的定型成色。树青的成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青花瓷,质地纯白无暇而显清幽淡雅,面对五颜六色姿态万千的瓷国世界却不失保真特色。耐人寻味的是,树青十三岁时将一只黑釉茶罂送给林陶瓦,多年后毕一鸣说这只黑釉茶罂是他家祖传的,后来又在另一位女性江红莓的手中出现,这只黑釉茶罂似乎构成了整部作品中人物命运的主线,所有的故事似乎都在这只黑釉茶罂流转回还中得到呈显。这种故事暗喻的价值,就在于白与黑之间审美内涵的强烈冲突而至和谐归一,原本纯白的质地变成黝黑的釉面,暗示两种最原始最排斥的生存力量相互较量而融合。这是包容的能量,是对“有容乃大”的诠释。在视觉的层面,是用瓷之形态色彩来刻画形容极端的世界构成,实则预示女性世界及生存状态的复杂与尖锐,揭示水火难容的两种价值观念的搏弈、渗透最终走向统一,这也是女性外形与内在力量自我修炼完善最直接的表现。
瓷为女性情爱的象征
情爱是上帝恩赐给人类的最大财富,也是人生最美妙的尤物。“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纵观胡辛老师的作品,怎一个“情”字了得。人情、世情、友情、亲情和爱情,哪一种情不在胡辛老师的笔下演绎得如泣如诉、荡气回肠。最令人扼腕惊叹的是,这些情爱的生发,都源于瓷国的情爱世界。正如胡辛老师所说:人生就如同炼瓷,而人的感情更如同炼瓷,愈是珍贵的感情愈经不起碰撞,就像高贵精美的瓷,不小心轻轻一碰,它就粉粉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最渴望的、人世间最宝贵的难道不是真诚的情感么?今天,我们得到的是我们从未拥有过的,我们轻易抛却的却是我们乃至我们以后的几代人所要苦苦寻求的呢。所以,人应该珍惜得之不易的情感。
正因如此,我们要特别警惕“碰瓷”。 耐人寻味的是,“碰瓷”一说,本是以损坏某种物品或身体来达到讹诈对方的目的,其目的主要是讹诈钱物,或要挟对方实现自我某种意愿,总之是一种不怀好意的举动;而在胡辛老师的情感世界里,瓷已象征为女性的情感或爱情,以及与之相濡以沫的婚姻也是如此,瓷实际上已变成家庭婚姻爱情的代名词。就一般正常的理解,爱情、婚姻或家庭都需要用心去呵护,有时甚至还要用生命去爱护,就像瓷,不能将其碰碎破裂,否则即使将其修复,也是有痕迹的,这与原来意义上的瓷已是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尽量避免去“碰瓷”。这一借喻,无疑将瓷的文化内涵提升到很高的人生境界。依愚拙见,这是古往今来常人无法感悟到的,唯独具有真心、慧心和愛心之人,才能蕴发这种诗意般的联想,孕育动人美好的情调。由此看来,赋予瓷为美妙情怀者,胡辛老师当属第一人。作为景德镇市荣誉市民的胡辛老师,对景德镇这方水土的深情挚爱,对瓷与人生的感悟,令很多本土人汗颜。胡辛老师瓷之情怀,和她与景德镇结缘近五十年有极大关系。其实当初她到景德镇时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历经坎坷和磨难中度过的,且不说物资的匮乏带来多少清贫的生活印记,光偏僻孤寂的岁月也足以消蚀常人的意志与心力。令人惊叹的是,胡辛老师不但没怨天忧人,反而甘于撷取,变苦为乐,将生活的艰难困苦酿造成醇香的人生佳酿,变成了她笔下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女性众生相。胡辛老师在书中通过瓷的介质,以树青、江红莓以及疯婆子等女性的命运为载体,完完全全地将女性的爱恨情仇融注其中,以至在这个以瓷立镇之地,所有人的血脉都浸透在瓷的灵魂之中,所有的历史都回荡着瓷的磬钟,所有的情爱都融入瓷的世界。在女性天地显现的历史烽烟和人间悲欢离合,同样都会体现在瓷上。
瓷为女性品格的象征
瓷的秉性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为女性最为明显独特的品格象征。这种品质在树青的身上最能得到集中体现,可谓一览无余,这与瓷的原始天性是有极大关联的。正如美国伟大的教育家塞德兹所说的那样:“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天造地设的奇巧,树青正是从小生活在这个白色的制造陶瓷器粘土的故乡—高岭,正是这方水土的纯朴、圣洁,并且富含柔软韧性的粘土,塑造了树青一生曲高和寡、自强不息、不随波逐流的圣洁情怀。因为有了粘土天然纯正的秉性,所以不管生活对自己多么残酷与无情,几多无奈与痛灼,都不会失却自立、自强、自信与自爱的天性。譬如养生,下养养身,中养养气,上养养心,此中之心,即为粘土之性,亘古永恒,可昭日月。正如胡辛老师在书中《后记》所写:“因为,从泥土到瓷,女人的卑贱与伟大、脆弱与坚韧、朴拙与华美、大度与小气,怕都蕴含在个中了。”瓷与女性以其博大宏阔而撼人心魄,足以令历史老人泪流满面,泣难成声。
瓷为女性理想的象征
瓷之心怀圣洁、淡泊名利、兼收并蓄、志存高远的理想,非一般常人所能理解。胡辛老师作为新女性主义的倡导者、维护者和践行者,自然而然地将女性与瓷融为一体,从而生发出如诗如画般的理想光辉。在她的笔下,出现了无数与女性和瓷相关的对象与话题,如女人与陶艺家、古陶瓷学者、老陶瓷工匠、陶瓷世家、古陶瓷、古窑、宫庭佳话、爱情传说、帝王嗜好以及仿古瓷案等等,瓷无不与女性的生存状态、情感瓜葛、人际纠缠、事业追寻等相交织、相融汇、相沉浮。在胡辛老师的情感世界里,瓷与女性都是最重要的主角,而且已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这种融合是以理想为纽带的。历经错综复杂的人际联系与沧海沉浮的人间磨砺,透过个人命运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寄托了女主人公心如瓷玉、圣洁不凡的崇高理想,揭示了女主人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这种憧憬和向往,即使从书中看来对树青最为了解的林陶瓦,都难以理解,所以会发出“你就那么冰清玉洁?那么纤尘不染?那么崇高无求?毕竟生活在人世吧”的骇世追问。
我们不难看出,在胡辛老师的的笔下,表面上虽然写的是瓷,实质上是在写女性;看起来是在写女性,又感觉是在写瓷。这种两位一体的通感是那样的水乳交融、难解难分。由此可见,瓷决定了女性历史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样,女性理想的光辉是与瓷国岁月的灿烂并驾齐驱、交相辉映的。几乎每顶瓷之桂冠都挂满着女性心灵的风铃,这些风铃足以撼人心魄令人灵魂出窍。在历史的呼吼吐纳中,瓷之赞歌也出自女性与生俱来的天籁之音,自成绝唱。
通读胡辛老师的《怀念瓷香》,使人有种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感。原来瓷与女性结缘后,瓷国万象可以用这种笔触去叙述,瓷之世界可以用这种意象去描绘,瓷之内涵可以用这种方式去揭示,瓷之美妙可以用这种手法去颂扬。抑扬顿挫、辗转腾挪,行云流水,雾里看花,纵横捭阖,首尾相顾,穿梭迂回,时空交错,别出心裁,浑然一体……万花筒般手法的运用,都在瓷与女性情感世界的交融中变得五彩缤纷、韵味悠长。
让我们一起来怀念瓷国,怀念瓷缘,怀念瓷香。
[作者系公安部签约作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