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加快重点项目管理转型的思考
2017-11-07张峰
【摘 要】 新常态下,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发展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创新驱动、调整结构,发挥重点项目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即墨市为例子,就加快重点项目管理转型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即墨市;新常态;县域经济;重点项目管理;转型
一、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投资增速放缓,资源、环境、劳动力等要素约束不断强化,加快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管理转型,不仅是应对稳增长压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的良好契机。
二、即墨市重点项目新常态
1.税费等优惠政策更加严格
国家层面已开始对税费等优惠政策进行清理,严禁地方越权制定土地价款、税费减免、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虽然国务院出台25号文,规定各地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但是随着政策变化以及土地指标越来越稀缺,传统的以政策补贴、廉价资源促进重点项目投资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依靠拼资源、拼政策发展重点项目的老路已行不通。
2.土地资源更加紧张
十八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规定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城市开发边界线、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已开始在全国大城市进行试点。今后,即墨市重点项目用地管理将更加严格、资源更加紧张,在现行重点项目地票管理模式下,土地成本将不断提高。
3.企业经营形势更加严峻
“新常态”形势下我市部分针织服装、汽车配件、机械加工等传统行业企业产能过剩,订单下滑、投资乏力。调研中仅有森麒麟轮胎、正望钢材等少数企业表示目前经营状况良好,愿意计划投资新项目。大部分企业表示当前经济效益一般甚至亏损,同时大溪地水产品等计划转型的企业受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制约,创新动力不足,转型艰难。
三、即墨市重点项目优势
1.平台优势
近年来,即墨市按照全域统筹、产城一体、组团发展的战略思路,规划建设了蓝色硅谷核心区、创智新区、汽车产业新城、国际商贸城、国际陆港等重点组团,汽车产业新城一汽大众、捷能汽轮机等汽车产业重点项目集群布局,国际陆港济铁即墨综合物流园、两仓一站项目快速推进,这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集聚发展,为即墨市项目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2.产业优势
即墨市已经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结构,形成了以重点组团为龙头、产城一体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通过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汇聚高端发展要素、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即墨市重点项目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3.存量优势
即墨市重点项目接近300个,涵盖针织服装、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太阳能光伏等各大产业行业,集合了即墨市绝大部分优势资源,经过近几年发展,既有发展形势好的项目,有停产停工项目,面对当前投融资、土地、环境、劳动力等制约要素,重点项目需打破原有的资源组合,进行重新分配,发挥其项目存量优势,以此为突破口将重点项目打造成即墨市创新转型发展的主平台。
四、重点项目管理转型对策
1.建立重点项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制
(1)通过重点项目兑现产业引导基金,使重点项目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围绕互联网工业、汽车工业、国际陆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视觉产业、现代农业等6支产业投资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会同引导基金管理和决策机构,筛选确定产业引导基金跟进投资的重点项目,分产业建立重点项目库,做好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协调工作,每年对重点项目使用产业引导基金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及时掌握重點项目执行和基金使用效益情况。(2)通过重点项目合理配置资源,使重点项目成为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新手段。赋予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和优先安排土地指标等要素支撑,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坚持存量调整提升与增量优化做强相结合,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2.建立重点项目“高进低退”的评价准入新机制
坚持“效率优先、优胜劣汰”,全面开展重点项目综合评价,设定重点项目准入条件,实行重点项目差别化管理,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效益,促进资源要素向高产出、高效益企业优先配置。(1)建立科学量化评估体系。对重点项目必须严格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有关要求,对重点项目的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预期亩均销售收入、亩均税收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2)建立严谨的准入评估程序。通过项目介绍、专家质询、企业答辩、部门联审等准入评估程序,一些建设内容和技术来源说不清道不明的“虚”项目和用地需求明显偏离实际生产规模的“胖”项目,在评审会现场被“评”出原形,从而有效阻止了一批“包装”项目和“低档”项目,从源头上减少供而未用项目的产生。
3.建立重点项目“零距离实时”闭合管理新机制
加快重点项目管理平台与我市网上审批系统融合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一个代码贯穿始终─信息实时传递反馈─全过程动态监管”的重点项目全流程闭合运行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同网管理。建立重点项目“企业与部门”和“部门与部门”网上互动协调解决机制,实现网上反映项目问题、网上分转相关单位、网上反馈协调结果,提高重点项目协调服务效率,推动重点项目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管理转变。
作者简介:
张峰(1976—),男,山东青岛人,汉族,职称:经济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