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研究
2017-11-07王永和
王永和
【摘 要】失业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了,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面临失业,而失业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有的人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失业,而有的人则是因为生活条件优越而选择失业,两者的区别在于,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业。对于被动失业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呢?应该提出怎样的对策和建议呢?这就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形式所趋;普遍现象;不可避免;就业;对策
一、失业的概念
什么叫失业,有人对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点,理解的有些不清楚,还记得西方经济学曾经提到过,一个人有工作的能力,并且非常愿意去工作,但是没有任何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算上是失业。而对于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来说,就不能算是失业了,也就不能向那些对待失业人群一样对待他们。而那些自己工作能力很强不甘心在当前岗位工作,而准备换另外一个工作时,这段没有工作的时间,也不能算是失业。那说了这么多不算失业的例子,到底那些才算是真的失业呢,比如大学生,毕业后离开学校就算是有工作能力了,为了养活父母和自己等家人,需要去工作,这就叫作有工作意愿,但是一直没有任何公司愿意录用,也没有任何可以挣钱的工作,这就叫失业,而大学生毕业失业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们也都在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所以有一些人选择继续读下去,毕业没有工作,还要继续花父母的钱,不如继续读下去,再好好打磨打磨自己,让自己比以前更优秀,让公司会更容易接受自己。
二、失业的类型
1.自然失业
说白了就是不适合这个行业的人在这个行业工作,做后被开除,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谁也无法改变。
2.非自愿失业
就是不是自己想辞职而是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被迫离开工作环境。比如:工厂倒闭,导致工厂员工失业,工作能力不及别人,没有比别人做的好,最终被公司淘汰,所导致的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需要这个产业的技术人员,被社会淘汰的失业者。
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有些人甘愿失业,因为只要失业了就可以享受国家的很多优惠的政策。那样会使有很少的人再后来会认真工作,都在等着退休。而那样我国的劳动力会大大的缩减,而且公司要求高还招不到人,就会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就会降低公司收人的要求,人们也就没有那么努力,这样大量的后果累计一起,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对失业者有很多负面不积极的影响。而对失业者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收入会相对减少,而在家庭各项花销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钱不够花,间接就会改变一家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对于本就事业的人来说,这就是雪上加霜,各种压力都会涌向自己,造成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不快情绪,然而这种情绪不护短的累计,一定会引发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建议
1.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为什么要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只有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学生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比以前。而这样也会减少小孩子上不起学的情况,从最基本的减少或者抵消“文盲”的出现。人们的知识水平高了,就会比以前更容易找到工作,就也就间接的减少了失业人群,从而也能提高了我国的文化水平。但这项措施,也需要有人去监督,如果一些腐败人私自留下这笔钱,是不会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的。
2.改变高校的教育方式
现在很多学校教的东西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就像微积分,在生活中无用武之地,學一些可能在社会或者以后工作的地方能用到的东西,跟进现实社会的发展,使毕业生可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现在有许多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根据自己学校而设立,而是根据现在社会那些专业是热点,就盲目跟风自己也开设一个那样的专业,而自己的师资还不符,这回影响一大批因此入学的学生,不仅浪费前,主要浪费青春,而且毕业后面临的一定就是失业。
3.加快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民生问题而言,经济发展是关键,也是根本因此,只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才能保障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对就业问题的有效应对。当前,虽然经济发展与其就业拉动不成正比,但是,对就业的拉动仍十分巨大。经济增长是就业缓解的基础,经济的繁荣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巨大。
4.强化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于第三产业而言,其突出的特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对当前中国失业状态十分有利。但是,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呈现滞后状态,整个社会对缺乏对其重视,投入匮乏。为此,为了实现对就业问题的有效应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容忽视,这也是有效有点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5.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多种经济模式的共同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灵活性较为突出,与市场发展环境贴合度较高,能够结合市场环境,进行经营政策灵活调整。同时,中小企业投资相对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问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继亮,陈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年2期.
[2]周生州.思想政治工作方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期.
[3]范丽娜.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