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07刘松
刘 松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 松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1班为实验组(53名),2班为对照组(5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期末比较两组平时成绩、理论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生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使教师不断成长,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理念。
微课;翻转课堂;生物化学
微课即在10 min时间内,借助多媒体、情景模拟、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途径,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翻转课堂是指把“教师白天在教室讲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结构颠倒安排,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学视频中的内容,课上则由教师组织学习活动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得出富有创造性的结论[2]。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必修的医学基础课,因涉及面广、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使深奥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形象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是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目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对少见,本研究将该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为促进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专科班共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高考统一录取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7名)和实验组(53名)。对照组男5名、女52名,年龄17~19岁,平均(18.15±2.36)岁;实验组男3名、女50名,年龄17~19岁,平均(18.51±2.75)岁。两组学生所用生物化学理论和实训教材、授课计划、实训项目等均相同。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分布、入校成绩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以“糖的分解代谢”内容为例介绍如下。
1.2.1 课前 首先,教师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构建微课互动管理平台,将所有学生信息纳入数据库,进行个性化管理,引导学生思考葡萄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布置课下任务,要求学生在人卫慕课、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观看微课,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列出。最后,师生在微课管理平台互相交流,进行小规模在线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知识点回顾和延伸,如“糖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区别是什么”等,使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生命中的各种现象。
1.2.2 课上 教师先分析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进而提出学习任务和教学重难点,针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代表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比如“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原理”,通过案例导入、情景模拟、以问题为导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1.2.3 课后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学生反思所学、所说、所做、所思,并将反思内容发布在之前建立的学习群里,以便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案和进度。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期末考核 根据学生出勤、线上测评、小组讨论参与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学期末对两组进行统一理论考试,作为理论成绩。
1.3.2 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发放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发放110份,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此问卷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预调查后修订而成,重测信度为0.78,内部一致性Cronbachc’s值为0.81[3]。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完全不同意”为1分,“完全同意”为5分,每个条目均采用正向计分法。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独立样本t检验[4]。
2 结果
2.1 两组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成绩比较(±s,分)
项目 对照组78.36±3.25 84.65±3.71 t值P值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实验组82.15±2.68 87.18±2.25 8.533 9.652 0.000 0.000
2.2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见表2)
3 结果分析
(1)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平时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可能原因是,翻转课堂将传授和内化过程翻转,知识的传授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完成,而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以及学生间的互相协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4,5]。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不断增强,能发自内心地去充实自己,课前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观看微课视频,课堂上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以拓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效果远好于被动学习。这也与钟明利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2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s,分)
t值P值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验组42.25±1.34 41.36±1.28 42.53±2.46对照组42.08±2.14 40.17±1.36 41.48±2.17 3.105 3.028 2.964 0.000 0.001 0.002
(2)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究其原因,首先,在“互联网+医学教育”背景下,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更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而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且使用方便、教学方法多样等优点,这些都有利于进行个性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枯燥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更强。这一点与李江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这种线下自学、线上讨论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和互动能为彼此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学习灵感。最后,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有限,通过案例引导、模型构建、动画演示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一些难点知识,如“DNA的复制”等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小结
在“互联网+医学教育”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能适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但是,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信息技术是否覆盖校园,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师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应等,未来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微课: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53.
[2]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2013(1):79-85.
[3]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6]钟明利,蒋德玉,魏其梅,等.翻转课堂在初级生命支持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4):273-276.
[7]李江,傅华.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性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2):107-112.
G424.1
B
1671-1246(2017)21-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