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天线接地气聚民心
——《湖北日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道回眸

2017-11-07韩少林张晓峰

新闻前哨 2017年8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党代会热议

◎韩少林 张晓峰

通天线接地气聚民心
——《湖北日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道回眸

◎韩少林 张晓峰

省党代会五年一度,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党代会宣传报道,是省委机关报的一场政治大考。

相比一年一度的省人大、政协“两会”,党代会政治性更强。执政党省级组织要进行换届选举,完成新老交替;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谋划未来五年省域发展大计。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策划为魂,注重报道细节,深化融合互动,创新内容形式。在集团党委的指挥统筹下,在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湖北日报以“开启新征程”为“总标题”的党代会会中报道,通天线,接地气,聚民心,激发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为大会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体现政治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湖北要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蒋超良同志在参加审议报告时指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湖北篇”。

第十届省委向党代会的报告,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殷殷嘱托贯穿始终,将“四个着力”的工作要求体现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提出“6+3+3+6”共十八项工作任务,紧扣时代使命,路径清晰明确,在党代表中引发强烈共鸣与广泛热议。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将党代会报告精髓融入党代会报道始终、方方面面,是党报应有的政治站位。

不偏题、不跑题、不游移。无论是开闭幕消息、领导人活动报道、社论短评等规定动作,还是报道解读、代表热议、会外反响等自选动作,报道的核心议题和中心思想,无一不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某一主题的回应与诠释。以开幕社论为例,论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文章指出“正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清晰镌刻在湖北改革发展足迹中。”这种由现象到本质,寻根溯源、正本清源,从系列讲话精神中寻方向、找答案的思维方法,体现了对舆论导向的精准把握能力。

建梁柱、筑框架、成屋宇。省党代会会期较短,会中主体报道需在四天内全部完成。本报以“四个着力”为主题,围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四个侧面,以特邀代表嘉宾共话五年成绩、提出意见建议为内容,每天用一个“关注版”聚焦一个“着力”,然后全媒体互动报道,形成舆论合力。党代会报告谋划未来的四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湖北版。本报通过引用党代表的观点,每天用一个“热议版”解读一个“全面”,报道系统深入,形成舆论强势。“四个着力”和“四个全面”是梁和柱,精确对应党代会报告主基调、主框架,使党代会报道地基稳固、屋宇挺拔。

思字句、谋篇章、铸灵魂。新闻报道的政治站位,不仅仅体现于统筹策划的高点切入,更常常表现在对字句的推敲、篇章的精心打磨之中。宏观的深入策划与微观的精心“绣花”,这样符合新闻规律的采编操作,往往能收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功。标题“现代农业,绿色沁润荆楚味”,经过多轮修改,反复推敲,如“沁润”二字,最初为“点染”,后改为“浸润”,最后改为“沁润”,更可亲、更贴切、更富美感地张扬了“绿色发展”这一新发展理念。“党的会,就是不一样!节俭务实,会议纪律也特别严格,令人难忘。”“会纪严明,会风实在,人人积极参会、认真履职的场面令人感动。我要把省党代会的好会风带回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一以贯之!”《会风彰显党风》一文,则以朴实的对话,表达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大背景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位读者点评党代会报道:“透过美的文、题、图,我们能看到清晰的政治指向,它是报道的根基与灵魂。”

以整体性、系列化、有序式呈现为特色,彰显策划力度

党代会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程序有序推进;与审议进程同步,代表们对报告的热议一步步深入;会上会下,代表们展示着履职风采;会内会外,升腾着昂扬向上的荆楚气场。

观照会议各个层面,湖北日报每天保持6-8个版的报道规模,共刊发文字稿件20多万字,图片百余张。根据会前的精心策划,依照“要闻”“解读”“关注”“热议”“风采”“互动”“影像”等的内容界分,庞杂繁复的报道内容有了清晰的呈现逻辑。

以时间为轴,会议程序报道、团组活动报道、领导人审议报道、选举进程报道次第展开,这是会议本身节奏的客观反映。特别是“连线代表团”专栏,各代表团对报告的热议,本报并不是按代表团的人数或“重要性”先后刊发,而是让跟团记者发挥主动性,一旦某代表团围绕建设“一主两副多极”形成核心观点、集体共识,就在第一时间成文并见报。

以议题为轴,根据党代会报告的基本框架,以“四个着力”、“四个全面”为重点,将代表的观点进行归纳整合。以6月26日“全面小康”为例,既有报告起草人撰写的“报告导读”《全面小康内涵丰富》,也有评论员的“盛会观察”《扬帆疾行,拥抱小康》,还有围绕全面小康设计的4个个选题《从9到17到20,千亿产业增长数意味深长——颜值要高,气质更佳》《湖北民营经济迎来新春天》《阔步迈入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文化小康,文艺创业迈向“高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回答了全面小康如何建成的若干问题。

以故事为轴,将40多位党代表的履职作为,提炼出“励精图治,不忘初心”、“夙兴夜寐,披荆斩棘”、“志存高远,砥砺奋进”、“与时俱进,风雨兼程”四大主题,形成总标题,前后贯连,首尾呼应,一气呵成,使“风采”版别有一番风采。如党代会开幕当日,在“励精图治,不忘初心”中亮相的8位党代表,均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的典型,他们用行动共同诠释了“初心”二字;而党代会闭幕当日天刊发的“与时俱进,风雨兼程”,8位党代表在讲述个人经历的同时,均联系当地实际,畅谈了会后如何发挥先锋作用,让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落实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与数字媒体相比,传统纸质媒体在时效性、信息量方面显现先天不足。发扬工匠精神,倾注思想含量,追求内在品质,以整体性、系列化、有序式的内容呈现,彰显权威、厚重、精准、耐读,实为扬长避短之道。有读者认为,比之于碎片化信息,纸媒传递了更有质感、厚度的会议内容。

比如,在党代表共话“四个着力”和热议“四个全面”系列报道中,标题全部使用“4+7”模式,保持一致风格。前者统一采用“导言+访谈现场大图+观点碰撞+资料链接+二维码”模式,后者统一采用“报告导读+盛会观察+配图主稿+侧面配稿”模式,方便读者对党代会议题进行整体把握。

如何用两个版的有限篇幅,对一万五千多字的党代会报告进行全面解读,解读版尝试“提纲挈领”的呈现形式,配以简洁明快的美术元素,使主体内容“一网打尽”、一目了然,直观、活泼而不花哨。

以民生性、话题类、互动式内容为载体,增强新闻热度

孙中山先生有言,政治乃众人之事。党代会的政治性,体现于它与具体实在的民生诉求相连,与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期盼相连,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连。只有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以民生性、话题类、互动式内容强化这种联系,党代会报道才能“上通天线,下接地气”,获得更高关注度,产生更强传播力、影响力。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奔跑的方向”。在互动版上,百姓点题专栏亮出宗旨。《就在2020,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回应网友对出行问题的关切,结合党代会报告的规划部署,通过采访交通战线权威人士,传递出“武汉至荆门城际铁路已列入规划”、“宣鹤、保神高速施工正酣”、“农村公路将有升级版”等激动人心的最新信息。《怎样让困难群众的日子尽快好起来》,回应网友对教育、就业问题的关注,带来了有关部门“零就业家庭确保上岗”、“贫困子女读技校免费”的承诺。一位来自省直部门的党代表坦言,在党代会报道中明明白白晒承诺,也是另一种舆论监督,将倒逼有关部门尽心履职,兑现诺言,把惠及老百姓的事办好、办到位。

“我们愿传递您的呼声,哪怕只言片语。”开设“捎句话儿给大会”专栏,旨在简洁直观地表达民意,架起代表与基层群众沟通的桥梁。《请增加环保投入》《留守儿童盼关爱》《何时修通农村水利“毛细血管”》等报道,只是百余字的寥寥数语,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相关部门党代表的热议与回应。《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表达的只是危房户的一种感受、谢意,却形成了一种正向激励,促使政府部门把目光更多聚焦农村困难群众,实施更及时有效的精准帮扶举措。

“打通会内会外,激发同频共振”。“荆楚回响”专栏,将笔端和镜头转向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厂矿车间,大大拓展了党代会报道的内容边界。《32个“农”字,字字见真情》一文写道:农桑事大,“三农”关情。党代会报告在描绘未来5年发展蓝图时,用了32个“农”字。“报告紧扣全省实情,字字体现了省委关心‘三农’工作的真情,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感到振奋。”《三只“独角兽”的新经济期许》《与鄂企共创全球生物药研发平台》,则是对报告如何点燃互联网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发展激情的生动描述。这些报道不是简单地反映全省各地如何学习报告内容,会议精神,而是积极报道全省上下如何从报告内容中,对坐标、寻机遇、谋发展,传递了积极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担当精神,彰扬了荆楚发展气场,收到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进一步增强新闻“热度”,本报特别鼓励记者抓“活鱼”,采写小切口的鲜活新闻。如大会开幕当日的现场特写《新征程的号角吹响了》,以充满现场感的语言描述了大会的盛况。《不封路不摆花务实高效》,用小视角、小场景、小故事反映清新会风。《掌声,为农民工代表响起》,通过蕲春县檀林镇田桥村詹智代表审议报告时的一席话,传递农民工的心声。《山区特困户牵动代表心》《两位“老相识”的首次深谈》《我是一颗“向日葵”》等报道,都是从细节入手,讲述生动故事的佳作。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党代会热议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湖北日报特刊浓墨重彩报道军运会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热议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