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德育
2017-11-06刘永锋
刘永锋
人以德为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无一例外。教师要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需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其他方面,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在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会带动学生积极地向好的方面发展,这种言行的实施是非强迫性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结果,能使学生很好地接受,不至于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会很自主地选择好的行为去做,改掉不良的言行。
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在学生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做到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如上课前我提前两分钟或更多的时间到教室,提前做好我自己的准备工作,然后对学生说:“我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吗?”这时学生会在你的带动下,积极地准备好。另一方面,还要表扬准备快的同学,树立学生中的榜样,让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榜样要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从而保证课堂秩序井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抓住小事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们知道教育中无小事,任何琐碎的事情的背后都蕴涵着巨大的德育因素,我们如果能够抓住这些小事,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会受益匪浅。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任何大道理都是基于一定的事实才归纳总结出来。运用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了呆板的说教,有事实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生会乐于思考事情的对与错,培养了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
有一次,我到三年级二班上课,上课预备铃正打着的时候我走进教室,却看到几个学生争论不休,其中一个学生还哭哭啼啼的,看得出来她很委屈,其他学生也显出混乱的样子,实习的老师在一旁劝阻也无济于事。我当即让学生停止了喧闹,立即坐好。但为了不影响受委屈的学生情绪,我首先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经过我的一一追问,得知一个女孩王某的古筝指甲不见了,她怀疑是她旁边的女孩邵某拿的,而邵某却不承认,说她根本都没有拿她的指甲。可是王某却坚持她的意见。我说:“你凭什么说是邵某拿你的指甲了?你看到了吗?”她说没有,可是她说:“我听何某说的,何某说是邵某拿我的指甲的。”我又去追问何某:“你亲眼看到邵某拿王某的指甲了吗?”“没有,可是我确信是她拿的。”这时我生气地说:“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我们是不能随便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怎么能听风就是雨呢?这样会冤枉好人的,知道吗?”“何某,你没有亲眼看到邵某拿王某的指甲就不应该说是邵某拿的,你明白吗?”那个孩子低下了头,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其他同学也应该记住这个教训的。好了,铃声就是命令,我们应该上课了,虽然没有找到指甲,但是我们必须上课了,你们说是吗?受委屈的同学现在要放下思想包袱,我们下课再来找指甲好吗?”同学们都打起精神上起课来。我在课前两分钟内很好地处理了这件小事,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面对这些事情,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教,还要发动学生对这件事进行讨论,向学生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会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更加認真地去面对,并形成正确的认识,教育效果好。在处理这样那样的事情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教育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说是教学相长也。
三、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爱提问题,善于动脑筋思考,不怕困难,敢于实验的动手实践精神
教学中我总会对敢于发问、敢于质疑的学生提出表扬,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另外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让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可贵的精神。我认为教给学生科学知识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意识到我们应该热爱科学,敢于攀登科学高峰,从身边科学做起就是达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
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它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只有共同携起手来,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的进步注入动力。
总之,把育人摆在工作的首位,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树立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心心相连,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对话,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倪嘉龙.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
[2]徐丽平.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