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动手 主动参与
2017-11-06李静
李静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鼓励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多媒体辅助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小组合作教学,创造动手操作学习环境;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喜欢上动手操作的数学四个方面来谈谈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实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鼓励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式的学习氛围,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做好备考,认真分析哪些教学内容更适合探究性的操作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如在“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積计算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公式推导的过程,采用动手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投入到猜测、观察、思考、操作、探索交流中,不但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学习数学,更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的关系,并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之后在全班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数据,感知每行摆的个数与长的关系、摆的行数与宽的关系,最后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多媒体辅助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是自己经历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思维训练的条理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思维的条理性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不懂如何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在多媒体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如在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还要教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教师一方面要准备实物钟、模型钟,还要准备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课件,在教学中,首先用课件情境导入,公鸡打鸣以及钟表闹铃报时,让学生感知钟表的作用,进而对认识钟表产生兴趣。同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针和秒针自我介绍的小动画,会让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让学生数一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这样的过程,会让学生愿意参加到数学学习中来,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自主学习中,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教学,创造动手操作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营造动手操作的学习环境。小组合作教学,是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为了各组的荣誉,会最大发挥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尤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组内合作会发挥最大作用,而且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六年级上册“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教材内容,对本册统计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复习,又要让学生明白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统计图解决问题。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动手操作,既可以画统计图,又可以通过统计图积极参与到思考中进行分析统计图。同时,教师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制作实物统计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提升对统计图的认知。
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喜欢上动手的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内进行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也要养成动手学习数学的习惯。很多数学问题,经过教师的讲授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参与,学生能够理解很多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有更多更好的思维,让学生可以课下进行动手操作的延伸探究。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在生活中思考数学的习惯。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制作不同的三角形,进而思考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操作实践获得更多的感性认知,提升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动手,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永伟.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动手操作教学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0(20).
[2]任清梅.巧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