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2017-11-06杨金石
杨金石
摘 要:在分析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及其与翻转课堂融合的基础上,以“IP协议”一节为例,从前期准备、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讨论了翻转课堂在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教学;教学实践
1 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高职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高职类院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要,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普及,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问题牵引、学为主体的整合探究式教学在高职类院校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职类院校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比如网络专业的《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探究式课堂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课程教学学时较少,班次学生较多,因而开展深入的课堂讨论交流存在较大难度。在信息化条件下,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可以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为更好的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模式。
翻转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一出现就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翻转课堂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在众多关于翻转课堂的论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布莱恩·冈萨雷斯对翻转课堂所做的描述:“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2 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
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阶段和吸收内化阶段。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知识傳授阶段,课堂教学主要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而把吸收内化的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导致的结果就是部分自学能力、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翻转课堂重构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将知识传授放到课堂教学前面,通过导学提示、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对课程知识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记录和反馈,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过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自学遇到的困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更加准确的把握,进而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正对性的调整,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问题牵引、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梳理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吸收内化教学内容。
《网络技术基础》课概念原理较多,而且抽象,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而言,系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存在较大难度。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相关概念原理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
3 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高职类院校《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需要根据高职类院校教学特点,结合具体教学班次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分解为教学资源条件开发、课前自学引导反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本文以在一个40人的教学班次中《网络技术基础》“IP协议”一节教学为例,讨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前期准备
由于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为了降低自学难度,一般需要在教学开始前将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这种用于自学的视频,一般一个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4-7分钟为宜。对于“IP协议”一节,可以分别针对“IP协议的作用”、“IP地址”以及“子网划分”等知识点分别制作微视频,以便于学生自学。
为了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和更有针对性,还需要设计开发一套“翻转课堂教学辅助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该具备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在线讨论交流、教学效果测试、自学过程监控记录以及教学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二)课前自学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提前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自学兴趣,还需要合理设置导向问题,让学生在导向问题的引导下,尽可能深入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理解吸收。在设置导向问题时,一是难度要适中,二是要能够体现教学重点。在“IP协议”这一节中,可以设置以下三个导向问题:
1.互联网中为什么需要IP协议?
2.什么IP地址?
3.子网划分的目的是什么?
将以上导向问题以及用于自学的微视频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辅助管理系统”发布到校园网上,学生在该系统下自主完成课前自学任务,并在线回答导向问题,利用辅助管理系统的讨论交流功能,还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该辅助管理系统的监控记录和统计分析功能,对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普遍性问题,进而可以对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学生课前自学和教师对自学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在“IP协议”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辅助管理系统记录的学生自学情况(如表一所示)分析,发现学生通过自学,对第一个知识点掌握较好,而在第三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以这一数据为依据,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对于前两个知识点,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进行概括性的讲解,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放在第三个知识点的学习上,可以设计通过开展分组讨论、应用举例讲解以及情境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知识点。
(四)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通过辅助管理系统在线布置课后练习,学生在线完成相关作业后,辅助管理系统将对每一名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判,教师可以通过调阅辅助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记录,对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对比,进而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评价,并提出可行的教学改进设想,以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4 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契合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都有较好的作用。在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当前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普及,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更加高效的翻转课堂教学将是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ad/news/,2011—10—09.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胡立如,张宝辉.翻转课堂与翻转学习:剖析“翻转”的有效性[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52—58.
[4]刘艳.翻转课堂词汇教学模型构建及其有效性研究:基于三所高校的教学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6,167(1):43—49.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