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的教学编导与制作

2017-11-06赵中枢

卷宗 2017年29期
关键词:微课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知识点可视化呈现教学内容。其制作重点是教学设计,而核心部分的视频制作属于影视范畴。当前大多数微课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如何充分发挥影视媒介的特征来设计微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微课教学编导和制作流程,以期为教师制作微课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教学编导;制作流程

0 引言

微课是来源于美国的外来语,在我国最早由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提出[1]。近年来,微课的流行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等院校和中职、高职都普遍认识到了微课的重要性,使得微课成为目前风行全国的学习形式。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高校教师,均开始大量制作微课,各种微课比赛层出不穷。随着“微课热”的持续升温,微课的质量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其微课的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环节,然而在微课的视频制作上,有关微课教学编导设计却往往被忽视[2]。

微课是基本以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单位,以集中解决某个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短小精悍的微型课程形式。是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3]。微视频作为微课的主要载体,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影视媒介的特征来设计微课,显得尤为重要[4]。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它的编制过程与影视教材有类似之处,在编制过程、任务等方面可以借鉴相对成熟、完善的影视教材编制的相关做法[5]。不同的是,由于微课编制的知识点较为集中、编制人员配置少、拍摄设备简单、成片时间短等特点,在微课编制中编导与制作任务就有了相应的新变化。参照影视节目的创作规律,运用编导创新技巧来设计微课,是优化微课资源的新途径。

1 微课编制过程

微课的编制过程一般包括了三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阶段:准备阶段、摄制阶段、以及后期制作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完成不同的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微课正式拍摄制作前的计划准备工作,根据教学根据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确定选题;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选定微课表现形式;编写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选择出镜人员、拍摄场景,制定拍摄计划。拍摄阶段按照分镜头稿本的要求和制订的拍摄计划进行现场拍摄和屏幕录制,为微课的后期编辑制作提供符合分镜头稿本教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要求的充足、适用的视听素材。在后期制作阶段对摄制阶段拍摄、录制的真人实景授课演示视频、PPT课件视频以及软件操作视频素材进行精挑细选,按照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要求,充分发挥数字视频后期编辑制作的强大功能,结合数字视频特效手段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將前期拍摄录制的视听素材编辑制作成短小精悍、逻辑清晰、声画并茂、适于碎片化学习的微课,最终发布为符合网络传播要求的视频格式文件。

2 微课教学编导人员的工作与要求

顾名思义,编导是要担任编与导两方面的工作。“编”即编写微课教学的稿本;“导”即根据稿本按拍摄于制作的规律,指导录制工作的全过程。“编”与“导”这两项工作可以同时由一人去承担,承担这两方面工作的人,称为编导。

通常编与导两项工作有两人分别承担。承担“编”的人称为“编稿”,其主要工作包括:第一,根据教学需要、学科教学的特点,确定适合微课教学的选题;第二,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编写出微课的教学文字稿本;第三,协助导演完成微课的拍摄录制和后期的编辑工作。承担“导”的人称为“导演”,其主要工作包括:第一,参与编稿,选定微课选不同的工作,编与导这两项工作既有分工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要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微课的质量。总之,编导工作是一项有机联系的整体工作。由于任务涉及的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往往难以做到一个人即有“编”的学识水平又具有“导”的技术与艺术水平,所以,通常将编与导的工作分配给两人以上去承担。但分工后仍须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做好工作。

教师在微课的编制中需要承担前期编稿、现场导演和后期制作3项工作。在前期编稿阶段,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确定微课选题,编写微课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在现场导演阶段,教师按照微课分镜头稿本组织、实施现场视频素材拍摄、计算机屏幕录制以及后期的视频编辑制作。在后期制作阶段,教师需要对原始素材做深入的加工处理。在微课制作中,教师一人需要承担上述3项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既具有编稿的专业学识水平,又要具备视频导演的艺术水平以及制作的基本技术水平。

3 微课教学编导制作

教师在微课编制的3个阶段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按照微课编制阶段划分,教师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筹备阶段的工作任务

1.确定选题与知识点

教师应该根据微课的表现特点,扬长避短,合理选择微课的核心内容与题目,充分发挥微课视听综合、时空自由、形象直观、动态呈现的表现力,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细分,选择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在10~15分钟时间长度内组合为微课的选题。

2.选定表现形式

确定微课的选题后,教师应当进一步考虑微课的表现形式。在微课表现形式的选择上,应当摆脱文字教材的思维束缚,充分发挥微课的特点,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知识点内容、微课制作成本等因素,确定微课采用讲授型、演示示范型、情境剧型或综合型的何种形式。

3.2 编写微课文字稿本

微课文字稿本的编写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教学大纲中抽象概括的知识内容视觉化是每一个教师在文字稿本写作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叙述视点应当多样化,摆脱教师视点的单一模式,可以考虑以学习者的第一人称视点来组织微课,挖掘以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地设计学习环节,这样的视点比第三人称视点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

3.3 微课的分镜头设计

微课教学内容是以视频方式呈现的,因而微课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需要借助视听语言手段来完成。一段完整的微课视频通常有若干个场景构成,每个场景由若干个镜头段落组成,每个镜头段落则是由若干个独立的镜头组接而成的。此处所说的镜头是指微课视频中,两个剪辑点之间一段连续画面。微课中出现的PPT课件视频中每一个页面内容都可以理解为一个镜头。镜头是微课视频的基本组成单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依据微课教学设计,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镜头组接基本原则,将微课分解成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这就是微课编制中的分镜头工作,微课分镜头工作的成果形式就是分镜头稿本。endprint

3.4 选择出镜角色

微课需要通过人员出镜扮演相关角色,应当根据微课的教学目的、表现形式来确定微课的出镜角色。教师是微课中的主要出镜角色,出现在微课中的教师应当精通学科专业内容,熟悉微课表现的特点,五官端正,形象气质好,善于运用语言、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传递教学信息,感染学生。微课中学生数量不需很多,依据教学设计选择1~3人即可,没有必要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出现在微课镜头中。扮演学生的表演人员需要能够呈现现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屏幕性格特点突出,具备一定的语言、表情、动作表演能力。

3.5 选择拍摄场景

微课的拍摄场景选择不必局限在教室内,可充分发挥微课视频在空间表现上的高度自由性,通过蒙太奇手段将多个空间组合在同一微课中,扩充教学信息量,增强微课的情绪感染力和可视性。一般将微课开头、结尾以及中间串场过渡性的内容安排为外景拍摄,将教师授课内容和操作演示内容安排为内景拍摄。这样做既能提高拍摄效率,也能够使微课镜头画面富于变化,有利于突出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

3.6 制定拍摄计划

正式拍摄微课前应制定详尽的拍摄计划。在制定拍摄计划时,建议的做法是把同一场景、同一景物的相关镜头安排在同一个时段一起拍摄,录制屏幕或录音的工作在一个时段内统一完成。可将微课开始介绍、中间串场以及结尾总结部分需要教师出镜讲解的内容在同一地点集中拍摄出来,后期编辑时再将拍摄素材分开使用。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微课拍摄制作的效率,也可以保证录制内容的画面、声音质量的一致性,避免因录制时间不同而出现的画面色彩亮度偏差以及声音语气的不同。

3.7 摄制前的演练

对于有出镜人员表演的微课,再正式拍摄前,微课教师应该组织出镜人员认真研究微课分镜头稿本,研读、理解相关镜头的表演要求,按照稿本要求组织排练活动,使大家熟悉表演与摄像配合的关系,直到符合拍摄要求为止。对于包含演示、示范内容的微课,微课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场地、仪器、设备等,并反复进行演练,以保证正式拍摄时正确、顺利、熟练的演示效果。

4 结语

本文强调将编导意识贯穿于微课制作始末,充分应用编导技巧来编制微课,这位制作优质微课提供了较好途径。编导意识是摄像师的“第三只眼”,而编导技巧是剪辑师的“第三只手”,编导意识决定教师是否能使用一定的编导技巧来可发微课。充分发挥视频媒介的特点,需要微课教师不断升华自己的编导技巧,从而编制出与众不同的、知识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微课视频,以切实提升个性化学习资源质量。

參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8-44.

[4]吕森林.在线教育微课修炼之道[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9.

[5]黄晋.编导意识与微课程制作[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66-68.

作者简介

赵中枢(1978-),男,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