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课堂教学
2017-11-06韩芬
韩芬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下,小学课堂教学获得了长足发展的支持——教学设备的完善、教学方式的丰富、教学内容的变更。然而,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形成完善的学习认识,使得小学课堂教学工作存在困难。对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有效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课堂;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一、小学课堂的良好发展前景
小学课堂的教学历来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师获得了诸多教学工作上的辅助:教学方式多样化,新课改提倡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笔者分析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的教学,而若要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到学习的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那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教师必然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得新课改在无形之中扩大了教师能够选择教学方式的范围;教学设备完善化,新课改以来,教育相关部门为完善教学设备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金,使得小学课堂教学设备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彩的学习体验;教学内容合理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同背景下的学生,必然有着不同的学习特色,新课程改革更新了小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转变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偏、难,为学生选择了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内容编入教材,供学生进行学习……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课堂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诸多助力,为小学课堂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诸多捷径。
二、小学课堂的诸多现存问题
纵使教学的辅导者和教学的环境已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的主体——学生,却在小学课堂课堂学习之中呈现出了多种问题。
一方面,受到涉世面较小、经验不多的影响,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并不标准,这种不标准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学习意义不理解,一些学生认为,在课堂之中进行学习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掌握识字的方法,就算是学好语文了,这样错误的学习认识使得学生在课堂之中对语文的思维方式、写作手法、阅读分析等均缺乏关注,使得小学生将语文课堂当作“识字课堂”。
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认识存在偏差,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无法取得高效,一些学生在“识字课堂”上掌握了要学习的字之后,就感觉完成了课堂学习的任务,进而以消极的态度进行后续的学习,有一些学生由于持续注意力发展水平偏低,使得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之中仅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持续关注,还有一些学生出于对语文的错误学习认识,在课堂学习中没有热情、不积极参与,使得小学课堂教学课堂颇为沉闷。
三、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面对小学生错误的学习认识、偏低的参与程度,小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展开教学工作,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长足的发展。笔者接下来所要详细论述的,就是具有时代标签的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之中的运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时代产物的信息技术,具有前沿、潮流等诸多标签,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然能够借助其新颖性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之中发掘语文的魅力、惊叹语文的博大精深,进而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认识。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做到这一点,小学课堂教师可以把视野放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之上。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将相和》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呈现廉颇负荆请罪的图片,小学生的注意力会一下子被吸引到这张图片上,“他为什么跪着”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个‘鞭子”,学生为了弄明白这张图片的含义,会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来逐渐揭开这张图背后所包含的原因。课堂的导入环节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存在的,在此阶段运用信息技术,能够逐步达到上述的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远不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么简单,利用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例如,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观潮》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教学的进度,为學生提供平静的钱塘江、汹涌的钱塘江等图片,还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学生朗读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音乐伴奏,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从而对这一课的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
总之,无论是多媒体,还是投影仪,抑或是教学课堂之中所使用的微课,这些教学设备都是信息技术的先进产物,将这些信息技术设备引入小学课堂,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东.浅谈小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158.
[2]邸晓莹.对小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的感悟[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1):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