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探讨
2017-11-06刘庆
摘 要: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愈来愈多的学校在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并尝试融资渠道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在日渐频繁的经济活动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高校内部的财务风险的不断加剧,制约了其发展的速度,降低了运营质量。文章首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高校财务 内部控制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0-093-02
一、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急需完善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较落后较简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通过多元化办学来扩大自身规模。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模式陈旧,并未健全与完善学校层面的内控制度。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督泛力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是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关键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有:(1)由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与校内其他部门是平行设置的处室,独立性不强,很难开展对全校层面的有效审计监督,不利于建立和執行审计监督制度和奖惩机制。(2)审计范围狭窄。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日常财务收支、大宗仪器设备的采购、基本建设等方面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而对学校院系的日常支出、各部门创收及其分配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3)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审计少。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没有参与到经费预算、预算执行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很难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监督职能。
(三)预算管理不规范
首先,预算编制不科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编制当年预算,往往根据上年度财务数据进行简单调整来编制当年预算,没有站在考虑学校全局规划发展的角度,更没有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和拟定科学的预算方法。其次,预算执行不到位。由于我国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根据工作变化调整预算的现象,对资源造成较大浪费。最后,没有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高校经费投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生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增长较快,高校出现了一些内部管理问题,如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科研经费支出不明晰,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不按规定使用“三公”经费和专项经费,仪器设备等物资的采购、使用和管理不规范,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内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也没有严格有效的问责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率。
(四)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健全的风险管理措施对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全面、系统和客观地评估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目前,我国高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不规范,许多高校没有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如高校为扩大规模贷款建房过程中,没有规范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也没有跟踪监督、风险分析等,更没有应急措施,巨额的还本付息影响高校日常运转或者可能导致高校资不抵债。
二、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各高校应该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根据自身的财务工作实际情况来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控制度能约束全校各职能部门和所有的人员,要涵盖本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另外,高校要建立内部报告制度,用于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内容,及时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不能让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要切实确保它的执行力。
(二)强化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管
高校依据当年编制的财务预算开展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和科研等工作,故高校应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管理和监督。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高校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必须要认真考究所进行预算编制的内容和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保证预算编制环节的准确性、科学性。其次,加强高校预算的执行力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各方互相多沟通配合,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最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搞好预算绩效评价,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以提高预算效益。
(三)强化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
只有对高校内部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才能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首先,对高校中的基本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高校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和经费支出等环节来进行,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管。比如物资采购,应按照相应物资采购过程的审批程序来进行严格的监管与验收。其次,对高校财务的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其中任何可能存在漏洞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再次,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应定期对高校资产进行清查,实现高校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风险评估和防范
要全面提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有效地控制高校内部存在的风险。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经济活动复杂化,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财务风险。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财务风险识别意识、风险分析以及评估意识。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针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这些风险,高校应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对高校所有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检查,对经营风险进行相应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尤其是对高校内部的年度预算、重大投融资项目以及投资决策等内容,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如高校融资方面,需要结合高校战略发展规划,科学合理预测所需资金,严格审核需要贷款的项目,综合分析后续偿还能力和方式,预估项目贷款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后期因未按时偿还贷款或无力偿还所造成的风险,影响学校的正常发展。项目执行过程中,应该不定期追踪和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存在违规操作应尽早发现和制止,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高校应按照制度规定,由高校负责人明确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除了对学校年度财政收支进行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之外,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并且对预算的使用情况,包括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高校审计部门还应将内部控制审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把预算管理与执行、经济责任履行、重大经济决策执行、经费使用绩效等纳入常规审计工作,为有效防范高校经济活动的风险,还应当采取措施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学校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的评价以及监督,公开学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加强审计结果的使用。同时,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监督作用,有效实现内控制度与廉政建设的完美结合。此外,在实行内部监督的过程中,高校要制定严格的追究问责制度,以体现内控系统的严谨性和约束力,完善财务内控监管体系。
(六)加強信息公开与信息化系统建设
及时有效地公开高校信息,可以避免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内部控制效率得到提高,还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徇私舞弊、损害高校利益行为的发生。加强信息公开有利于高校文化建设和推进高校事业发展的进程。
随着我国高校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日益增多,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高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打破了信息孤岛,能使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及时达到共享,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保护学校信息安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高校应从自身情况出发,合理规划,搭建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平台,让财务信息在阳光下进行,资金运作公开化,定期报告高校财务报告等等,为外部监督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支撑,促使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文明.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会计之友,2014(12)
[2] 秦丽姝.试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6(01)
[3] 王春举,梁勇.英美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6(05)
[4] 俞恭银.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以H高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财务处 湖南吉首 416000)
[作者简介:刘庆(1967—),女,湖南浏阳人,吉首大学财务处,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