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综述
2017-11-06戴鸿丽
戴鸿丽
摘 要:目前人们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研究是对金融创新研究的继承与深化。相对于西方理论界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的“冷”,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正方兴未艾。系统梳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近期研究,对业务创新活动的基础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来说可以细化为:商业银行适应环境变化所进行的业务创新;商业银行业务市场细分所进行的业务创新;商业银行选择合作伙伴后进行的业务创新;操作平台变化后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西方的研究对比,我国的研究热点较多,但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是我国现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的薄弱之处。
关 键 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7)05-0063-08
Abstract: Currently, the research on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innovation is inheriting and intensifying the research on financial innovation. Compared to the unpopular research on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innovation in western academia, the research on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innovation in China is rising. The paper analyzed recent study 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analyzed business innovation basis and restriction factors and then summarized current business innovation. These innovation include, business innovation facing changing environment, business innovation in response to market segmentation, business innovation after commercial banks selection of cooperation party, and business innovation after commercial banks change of operating platforms. Compared to the study in western countries, research hotspots in China are abundant but are decentralized, and lack of empirical study is the weakness of Chinas current research on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innovation.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innov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过去,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多是西方商业银行成熟业务的引入和调试过程,很难称之为创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的增强和商业银行经营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融入激烈的区域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 商业银行坐享利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互联网金融的步步逼进,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内容受到巨大的冲击。逐利本能和生存危机双重驱动,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热点纷呈,为理论与实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為从理论上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有系统性的认知,本文对已有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进行梳理。
一、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目的是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和取得竞争优势。要理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相关问题,首先要清晰地界定“创新”和“商业银行业务”两个关键词。
(一)关于创新的理解
在经济思想史上, 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定义,当属约瑟夫·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给出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换言之,是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从而获得更高的产出。熊彼特认为是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的发展①。 他进而总结归纳了创新的五种情况:开发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构建新的企业组织[1] 。熊彼特其后的学者继承了其对创新的定义和理解,将其创新理论演化扩展为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但人们对“创新”的理解至今未能超越熊彼特。
(二)关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理解
商业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进程中依据所在国或区域的法律法规,合法进行的与资金融通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理解可以是多维度的。
1. 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规定。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依据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储蓄、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储蓄;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从事的业务活动划定的边界,同时也是业务创新所能作用对象的基础。endprint
2. 经典教材、 专著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理解。最为常见的商业银行业务分类是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教材中将商业银行业务区分为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这是基于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的业务类型的划分。何铁林等(2010)所编的《商业银行创新业务》 则将商业银行业务按此框架区分为资产业务创新、负债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创新、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并购业务[2]。这是因为,当商业银行业务复杂程度加深时,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并购业务不能简单区分为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或中间业务,而是这三类业务杂糅在一起。因此,只能单独加以说明。贺强等(2006)所著《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将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放在中间业务、信用卡业务、代理业务、银证合作、外资并购领域[3],在我国商业银行转制尚未完成的背景下,该著述具有较好的前瞻性。何开宇(2013)所著《国外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区分为存款业务、借记卡业务、住房按揭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网上银行业务、支付业务[4]。但同时,他将产品组合创新、客户经营策略创新、 渠道创新放至研究框架之内。这说明,著者认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研究应以营销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同时,认为商业银行业务中个人金融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关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著述不多,仅见的几本论著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区分各持己见。一方面因为划分商业银行业务的标准可以是多维视角的,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因为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运营平台的复杂化,商业银行业务的种类更为繁杂,很难找到大家认同的划分方法。
(三)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理论流派
西方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实践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规避金融管制,花旗银行率先推出了“可转让定期存款单”业务。此后,由于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回购协定、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一系列创新业务与工具层出不穷。丰富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与保险、证券等业务创新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由于西方奉行混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因此,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理论基础即金融创新理论。随着创新活动在金融领域广泛展开, 金融创新理论也随之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 金融创新理论基本上形成了体系,并成为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5]。其各理论分支的代表人物有:以美国经济学家Silber(1983)为代表的约束诱导金融创新论[6],Kane(1981)、Finnerty(1992)为代表的规避管制金融创新论[7-8],Hicks(1982)、Niehans(1983)为代表的交易成本金融创新论[9-10],Davis等(1971)为代表的制度学派金融创新论[11],Hannon等(1984)为代表的技术推动金融创新论[12],Greenbum等(1986)为代表的财富增长金融創新论[13],Friedman(1977)为代表的货币促成金融创新论[14],Mckinnon(1973)、Shaw(1973)为代表的金融深化创新论[15-16]等。上述学者认为政府约束、行业管制、节约交易成本、制度变革、技术进步、财富增长、金融深化等原因推动了金融(银行业)创新的步伐。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研究
西方上述理论的形成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同一时期,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转轨时期,商业银行的企业化经营机制未能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由计划经济管理体系向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变,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研究有了实践基础。此后,我国加入WTO,西方商业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竞争机制日趋完善,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从此蓬勃开展。发展至今,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因市场环境日臻完善而十分活跃。学界关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研究热度渐升,至今仍方兴未艾。
(一)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因
究其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实践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力:
1.商业银行的转制。李永兵等(2015)的研究表明,股权所有制混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转型[17]。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成功转制与众多股份制银行的设立,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土壤。计划经济年代,国有商业银行靠吃利差即可生存,业务创新动力不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外商业银行的不断涌入,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必然会促进商业银行积极寻找获利机会。
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黄绍辉等(2014)指出银行传统业务在互联网平台上, 彻底更改了其营销、风控等管理模式[18],电商的介入使网上银行业务的内容更为丰富、便捷。王亚辉(2015)描述了互联网技术出现后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19]。即“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出现,使传统的银行储蓄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大量客户“存款搬家”至天弘货币基金,天弘货币基金将90%的资金投入同业存款。这使得传统银行一方面为获得稳定资金来源,要支付天弘基金高额利息,另一方面又要提高理财产品收益,以稳住其存款客户。“支付宝”“微信支付” 等也对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构成威胁,迫使商业银行在其网络银行服务中不得不增设类似支付服务。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结果显示,47.2%的银行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将加大投入, 占比最高;42.5%的银行家选择继续保持稳定的投入,上述两项占比远高于互联网金融不作为发展重点、暂不确定和减少投入的银行家占比[20]。
3. 环境保护的需求。低碳经济是一种能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格局的社会发展形态,它正演变为规制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新规则[21]。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必然带动一系列业务创新活动。endprint
4. 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我国的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2016年, 有9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个人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与之相适应,个人金融业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围绕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授信、住房按揭及理财服务的商业银行业务扩展与创新发展迅猛。
5.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企业不断引进外资,同时也积极参与跨国投资活动。由于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全球第六大国际银行间贷款货币和全球第七大外汇交易货币,在国际债券余额中排名第八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跨境业务创新领域将大有可为[22]。
6.监管体制变革。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目前仍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分业监管有利于系统性风险控制,其缺点是监管成本较高。目前,随着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保险、证券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推进,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基础条件便日臻完善[23]。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因具备,同时,粱萍(2012)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有助于提高其经营绩效,因为创新业务对银行来说有范围经济效应[24]。但其顺利推进却并非一日之功。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制约。商业银行业务可以细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其中中间业务的创新最具开发潜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日益缩小,不占用银行过多资金的中间业务可以有效利用银行现有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客户资源,有利于增加银行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带动传统业务发展,增强银行市场竞争力[25]。严小喻(2012)基于工商银行2005—2010年的数据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改变了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以中间业務为代表的创新收入比重不断上升[26]。但赵聚辉等(2015)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创新的投入尚显不足,资产收益率与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呈显著负相关。商业银行目前还是将管理的重心放在盈利性管理上,中间业务被看作是维护客户关系的辅助业务。研究同时发现业务及管理费用占比与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中间业务的开展主要靠营运费用的投入[27]。杨淑娟等(2011)研究认为中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差距在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研究的周期长, 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低;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营销的相互贡献率均十分低,仍需加强两者整合营销的力度,并需同时提高创新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28]。
2.监管体制的制约。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为金融企业带来新的收益来源,但收益与风险并存,因此需要相应的监管制度与之匹配[29]。由于监管滞后于业务创新,当问题出现时,会出现监管不足。例如,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经营理财产品。 对于居民来说, 理财产品提供了较之储蓄存款略高的收益率,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品种;对于银行来说, 理财产品吸纳的资金不用上交存款准备金,银行的资产经营有了更为充足的资金来源。各商业银行均将这一业务迅速推广。由于理财产品不用上交存款准备金,相当长时间内处于监管之外,形成巨大规模的影子银行业务,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30]。还有部分理财产品的创新是基于政策套利的“通道业务”,侵犯投资者权益的事件频发。监管不足的背景下,业务创新影响了商业银行长期积累的高信誉度的维系。与监管不足相对应的是过度监管。 过度监管表现为限制竞争,具体体现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仍存壁垒,银行进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前者使竞争者的数量受到限制,后者使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受到掣肘。
(三)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领域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因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加剧而不断推陈出新。尽管西方商业银行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的技术仍居领先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复制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形式的学习阶段已经结束,结合国内业态竞争特点的创新业务会越来越多。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适应环境变化所进行的业务创新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商业银行跨境业务创新提供了契机。例如2008年以后人民币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新增业务中最具潜力的板块[31]。具体来说,跨境人民币业务有人民币NRA业务、 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融资业务、人民币代付业务、跨境购汇业务等[22]。商业银行跨境业务创新的思路主要是基于客户跨境贸易中所需的交易类融资需求、投资类服务需求设计产品。合理套利业务成为跨境业务创新的重点。
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不得不关注地球环境的承载力,资金资源的配置也需与此同步。因此,当过度的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时,世界各国为此商定了彼此应承担的碳减排的义务与责任。碳金融市场随之形成。刘佳(2010)、张雳等(2011)等认为碳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和综合实力提升的良好途径[32-33],商业银行在碳金融市场交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自2013年深圳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陆续发放了绿色信贷, 贷款种类包括CDM项目下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节能收益抵押贷款等。除了贷款业务,还逐步涉及CDM财务顾问业务、绿色融资租赁、清洁发展机制融资综合解决方案等金融业务创新。如果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被许可,在商业银行已开设的碳理财产品基础上,开展碳期货、碳期权、碳基金、碳保理、碳信托等投行业务就顺理成章,指日可待。
法律监管环境的变化则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盈利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理财产品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些理财产品所理资金主要流向了难以获得贷款的民营企业、有担保或无担保的地方政府项目及房地产企业。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商业银行实质上在央行监管之下重新设计了资金流向及管道,形成部分影子银行业务。武文超(2013)指出影子银行业务也是一种金融创新[34]。与此同时,近三年来监管制度的变革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范例包括:2016年,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突破了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在国内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限制[35];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发布新规,明确非银行支付(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 这项新规不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存管业务的扩容,而且激发了具有网络银行业务优势的商业银行对支付业务市场份额的争夺。endprint
2.商业银行业务市场细分所进行的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业务按资金的性质可以区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比较而言,专门针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创新的研究数量要少于中间业务创新的研究。陈雨潇等(2017)的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高于3.24万亿元人民币,那么中间业务的发展能对银行绩效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就需要量力而行,将业务创新重点放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36]。中间业务创新的着力点,除了传统的代收代付与各种结算业务之外,还应关注技术含量较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期货期权等业务[37]。投贷联动业务是兼具资产与负债性质的业务类型,可以解决小型科创企业先期資金投入多而抵押物不足,因而融资困难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进而对具有增值潜质的科创企业提供股权资金与债权资金的支持。2016年我国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启动以来,该业务的相关研究数量迅速增加。 代表性的研究如蔡苓(2016)、刘澈等(2016)、肖兰华等(2017)[38-40]等。投贷联动业务创新的研究方兴未艾。
商业银行业务按服务对象可区分为企业业务、个人业务和同业业务。商业银行针对企业客户的业务创新有票据业务创新、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投贷联动业务创新、结构性融资业务创新、供应链融资业务创新等。公司业务创新的路径可以通过传统的业务区分法,即企业存款业务创新、企业贷款业务创新、企业中间业务创新和海外企业业务创新思路展开, 也可以按交易银行的思路进行。 王婷婷(2015) 提出商业银行对于公司业务创新应立足于交易银行的定位,即针对公司交易目的、交易行为、交易风险、交易需求等开发新业务,以利于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41]。针对于个人的商业银行业务包括个人理财业务、个人贷款业务等。相对于公司业务创新和同业业务创新来说,个人业务创新的文献数量最多,但研究的深入程度远不如商业银行公司业务。何开宇是我国较早系统性进行个人业务创新研究的学者,他列举了西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种种创新方法,如美国第一国民信托银行的社区英雄支票账户(Community Hero Checking)、英国劳合银行设立的年轻存款帐户等[4],目的是针对商业银行未来可以获利的优质客户群体提供特别设计的服务产品,以维护好客户关系,吸引新客户。孙勇(2014)提出针对于同业的业务创新包括同业代付、同业偿付、票据和信托收益权的返售回购等。同业业务创新降低了商业银行资本的占用,规避了监管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存贷比的限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率和盈利性[42]。更多的学者指出同业业务带来风险控制与监管问题, 代表性的研究如:肖崎等(2014)、步艳红等(2014)[43-44]。随着同业业务规模在2017年金融业控风险、 严监管的背景下收缩,人们将关注点放在风险防范的范畴。
3.商业银行选择合作伙伴后进行的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办吸纳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如代售保险、代售基金就要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伴随着合作伙伴的多样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例如,朱焱(2015)认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正由银信合作模式逐步过渡到“银行—券商—信托—企业”四级模式[30],这意味着理财产品从资金募集到投资管理的过程中,银行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分工更细。韩民等(2016)对中油控股的昆仑银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供应链金融能有效实现产融结合的协同价值,产融结合的组织应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45]。
PPP项目是政府与商业机构合资投入的项目,应用于基础设施、 基础产业等对经济社会影响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商业资金无法控制风险的建设项目。PPP项目下, 政策性金融机构可能会投放种子资金,但不会承担其全部。商业银行可以根据PPP项目未来所获得的稳定现金流或在国际市场上可便利销售的产成品的获利能力来计算其可控风险的投资额。杨晓琨(2015)提出商业银行在PPP项目中可以开展的业务包括银团贷款、 资产证券化、 投贷联动等,PPP项目还可能带来结算、 汇兑、融资咨询等相关中间业务[46]。苏安益等(2017)总结了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的具体困难,对商业银行深入展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47]。
4.操作平台变化后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大大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网络信贷与手机银行业务应运而生,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因此而变得更为多样化。网络信贷可以打破传统的一对一发放抵押贷款的形式,通过网络数据分析,在小微企业联贷联保的情况下可以发放无抵押贷款,也可以通过网上商品交易市场为其提供电子仓单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在互联网平台上,参与信贷业务创新的不仅有商业银行,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实体企业。互联网信贷呈现出明显的跨界竞争[18]。蔡昌达(2015)根据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大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为缺少足够信用数据和抵押物的大学生提供信用评级服务进而为其发放贷款的业务创新模式[48]。这种银行业务创新模式同样也适用于数据信息占有较充分的中小企业。在移动支付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凭借丰富的客户资源、掌握多条支付渠道、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水平等优势, 跻身支付业务市场。饶明杰(2017)认为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领域存在支付产品创新滞后、应用场景偏少、系统操作相对繁琐、 客户体验有待改进等不足[49]。显然,支付业务创新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述评与展望
技术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理论与实践都在不断地演化与推进。 尽管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 的创新在整个经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却始终关注不足。西方相关研究的“冷”与我国相关研究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因为从理论研究角度而言,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几百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演化过程, 即商业银行不仅经营存贷款、结算业务,还经营证券、保险、投行等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被一并纳入金融创新的研究范畴,很难独立析出。而从实务研究角度而言,西方发达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已成为金融企业追逐利润的一种自发行为,由于差异化竞争格局分明, 创新可复制性概率较小,同时,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原因,业务创新的信息较少外泄,自公开媒体获得的创新内容极有可能失去研究的时效性。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过度创新导致的次贷危机,人们仍然心有余悸,严监管的呼声余韵犹存。因此,西方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表现为理论基础雄厚,个案研究不足。endprint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起步晚,目前还处于“调试期”。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市场环境改善、居民财富快速增长、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金融管制制度的变革等各种创新诱因,带来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这种创新历时短,看似繁荣的背后,同质化竞争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业务创新的排他性“壁垒”仍然比较低。此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环境仍需完善, 创新伴随着风险,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有时不得不“一刀切”,导致创新业务“活不长”。业务创新的热点转换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研究的深度。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表现为热点散乱,浅尝辄止,亟需进行系统化思考,并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与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竞争加剧,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趋势为数量不断增长、 内容日益复杂化。这意味着未来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有可为。从研究内容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具有国际市场推广意义的自贸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跨境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亟需加强;从资金来源、运用与风险角度而言,商业银行负债端业务、资产端业务、交叉业务(如投贷联动业务)、中间业务均可以细分化后再深入研究;从研究切入点来看,区分银行规模、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地域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从研究方法来看,针对于业务创新的典型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由于更贴近市场现实,会同时受到业界与理论界的青睐。总之,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将有更为广阔的领域等待人们去拓展,未来的研究也将更为系统、深入。
参考文献:
[1]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何铁林,张涛. 商业银行创新业务[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贺强,杜惠芬,李磊宁.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何开宇. 国外个人金融业务创新[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5]尹龙. 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 金融研究,2005(3).
[6]SILBER W L.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2).
[7]KANE E J. Accelerating Infl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creasing Effectiveness of Banking Regul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1981(2).
[8]FINNERTY J D. An Overview of Corporate Securities Innov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2(4).
[9]HICKS J R. Money,Interest and Wages[M]. 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0]NIEHANS J. Financial,Innovation,Multinational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83(7).
[11]DAVIS L E,NORTH D C.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12]HANNON T H,MEDOWELL J M.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the Banking Industry[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es,1984(11).
[13]GREENBUM S I,HAYWOOD C F. Secular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1986(5).
[14]FRIEDMAN M. Time Perspective in Demand for Mone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4).
[15]MCKINNON R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Washingto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16]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7]李永兵,袁博、 駱品亮. 混合所有制、业务创新与绩效表现——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5(10).
[18]黄绍辉,李 楠. 商业银行网络信贷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J]. 金融论坛,2014(5).
[19]王亚辉. “互联网+ ”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问题研究——以济源市为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2).endprint
[20]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21]张金山.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5).
[22]冯毅. 基于商业银行微观视角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J]. 财经科学,2011(6).
[23]唐菁菁,孙灵刚. 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机制研究[J]. 南方金融,2012(1).
[24]粱萍.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2(13).
[25]唐林洪.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 现代金融,2012(4).
[26]严小喻.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动力及成效[J]. 中国商贸,2012(20).
[27]赵聚辉,窦敏.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J]. 企业技术开发,2015(8).
[28]杨淑娟,刘明显.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J]. 经济导刊,2011(10).
[29]朱钢,陈小慧.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8).
[30]朱焱. 商業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J]. 财政问题研究,2015(12).
[31]王轶昕,程索奥.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分析: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J]. 南方金融,2014(2).
[32]刘佳.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探研[J]. 金融经济,2010(4).
[33]张雳,成巧云. 基于“碳金融”视角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1(5).
[34]武文超. 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差异及监管对策分析[J]. 中州学刊,2013(12).
[35]常佳. 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业务发展探析[J]. 农村金融研究,2017(2).
[36]陈雨潇,周昭雄.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 2010~2015 年 40 家商业银行分析[J]. 农村金融研究,2017(1).
[37]江军. 创新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
[38]蔡苓. 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商业银行“投贷联动”视角的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16(3).
[39]刘澈,马珂. 我国投贷联动运作模式、障碍及对策研究[J]. 西南金融,2016(9).
[40]肖兰华,徐信艳. 缓解科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模式:投贷联动[J]. 财会月刊,2017(2).
[41]王婷婷.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思维在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中的运用[J]. 南都学坛,2015(6).
[42]孙勇. 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对信贷管制的突破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4(2).
[43]肖崎,阮健浓.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2014(3).
[44]步艳红,赵晓敏,杨帆.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模式、影响和监管研究[J]. 金融监管研究,2014(2).
[45]韩民,高戌煦. 产融结合型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性研究——基于昆仑银行的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5).
[46]杨晓琨. 商业银行开展PPP业务的模式探讨[J]. 中国经贸,2015(10).
[47]苏安益,缪锦春. PPP 模式在国内商业银行深度展业的策略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17(3).
[48]蔡昌达.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以高校学生贷款为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8).
[49]饶明杰,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策略研究[J]. 南方金融,2017(2).
(责任编辑、校对:龙会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