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2017-11-06郑文灏黄安楠
郑文灏+黄安楠
摘 要:雄安新区的设立正值我国产业升级关键时期,传统“重资本、轻质量”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环境质量,绿色金融应运而生,成为金融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对绿色金融概念进行界定,研究地方绿色金融发展具体案例,探寻绿色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并基于雄安新区的目标设计和现有产业结构特征,从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启动“绿色金融行动计划”、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发展绿色信贷这五个方面厘清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路径,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河北实践。
关 键 词:绿色金融;雄安新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7)05-0007-07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Xiongan New District coincides with the crucial stage of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mode focused on capital but ignored quality, thus abundant environment problems were accumulated. To improve environment, green finance was introduced and became a major subject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upply side reform. The paper tried to define green finance and conducted case study of local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tried to find out operating mechanism of green finance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green finance in Hebei Province, the paper also based its research on the target design and cur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Xiongan New District and summarized the approache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formulation of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plan, initiation of “green finance action plan”, establishment of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fund, issuance of green bonds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credit.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Xiongan New District; green credit; green bond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成本占我国GDP的比重高达9%,而我国2016年GDP增速为6.7%,若将环境成本考虑在内,“绿色GDP”实际上是负增长[1]。我国政府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过去污染型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式将“绿色发展”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将绿色金融提到了新的高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制定的《“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也将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财政部、证监会等七部委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體系的指导意见》, 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规划。
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不断明晰的同时,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河北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2017年4月11日, 河北省金融办、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关于金融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情况报告》,强调要“重点发展绿色金融”,期望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出台相关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的政策,引导和促进省内民间资本更好地投资绿色产业, 推动绿色金融的普及和发展,促进建成“生态优美蓝绿交织的雄安新城”。 本文将基于雄安新区的目标设计以及现有产业结构特征,重点探索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路径。
二、绿色金融概念界定
绿色金融于1991年首次提出, 从已有文献来看,又称为环境金融、低碳金融或者可持续金融,主要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金融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绿色金融还没形成统一解释。
国外学者尽管对绿色金融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其核心均在于体现“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C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主要研究绿色资金融通问题,是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金融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2];Labatt等(2002)认为,绿色金融是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基础,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移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效益的工具[3];美国传统英语词典则将绿色金融定义为通过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以解决环境危机等问题的手段。从政府层面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定义”上有一定差别, 突出表现在后者更加关注气候因素,将未来气候的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技术调整作为金融机构主要风险来源;而前者更加注重是否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防止污染、有利于环保。这与两类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不同有关。endprint
国内学者对绿色金融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在借鉴国外绿色金融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侧重“金融业与环保的关系”的阐释。如安伟(2008)认为绿色金融的基本含义是,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信贷、证券、保险、产业基金以及其他金融工具为手段,促进绿色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4] ;張全兴(2011) 认为绿色金融是指在金融部门实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政策,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发展战略[5]。
兴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研究报告对绿色金融的解释更为准确和权威, 更符合中国实际。鲁政委等(2016)在《绿色金融半年报(2016H1)》中提出:“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将环境影响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作为重要的因素, 纳入投资决策和日常业务中,以此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相关领域集聚,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模式”[6]。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2016)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7]。与此相适应,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金融活动。相较于传统金融,绿色金融更加关注环境、社会效益,把对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程度作为衡量金融机构成效的标准之一,寻求金融业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
三、雄安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认真考察、科学研究、民主讨论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比肩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战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雄安新区定位为“国家大事、千年大计”,相关规划建设要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将雄安新区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 协调发展示范区、 开放发展先行区”。其中,将“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放在了首位,这是与雄安新区的区位特征和环境状况相适应的,是建设的首要目标。
雄安新区地处河北省,系京津冀大气环境和水资源污染区域,雾霾频发,常年PM2.5含量超标。虽然紧邻有“华北之肾”美誉的白洋淀,但白洋淀区数万户村民的生活污水一直以来都是直接入淀,白洋淀面临水资源污染、淡季湖水枯竭等现状,而保定地处华北平原,本身就缺水,白洋淀如果枯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雄安新区的规划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充分考虑白洋淀生态流域及其周边水网系统,寓新区发展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当中,构建清新明亮、蓝绿交织、生态优美的生态新区。应当借助这一股“绿色”春风,普及绿色理念教育,并借助“绿色金融”这种创新性的制度安排,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完善绿色金融基础、保证资源的绿色流向,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优美生态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的绿色智慧新城。
基于此, 雄安新区发展绿色金融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一次责任担当,更是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河北实践。
四、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案例
(一)福建、江西、贵州国际生态文明试验区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地方绿色发展战略的推进,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2016年8月,《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印发,决定将福建、江西、贵州三省确立为第一批国际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地方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制度。设立一年以来,这三个生态基础较好、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的省份,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一国家级综合试验平台上,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贵州省定位“山地公园省”,牢牢抓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探索经济与生态的双赢路径,2016年实现全省绿色经济生产总值占比超过30%,绿色项目投资达到1.57万亿元, 全省支持节能环保和低碳项目共计836个,绿色贷款余额1400亿元,有效缓解了节能环保领域的资金需求。福建省定位“生态省”战略,率先实施“党政同责”,开展“一季一督查”,2016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达95.5%,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98.4%; 森林覆盖率达65.95%,位居全国首位。江西省立足“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勾画水土资源、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文明考核机制,推行生态补偿、退耕还林机制,2016年,建成了覆盖省、市、县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筹集到了20.91亿元生态流域补偿资金,成为全国生态补偿金力度最大省份。闽赣黔三省国际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功开展,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开创了中国地方绿色发展的序幕。
(二)青海省绿色金融改革
2016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青海省委、省政府、人民银行西宁支行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适应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青海模式,构建起了青海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绿色金融监督和评价机制, 有效对省内金融资源进行了绿色引导。endprint
全省金融机构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青海省自然资源总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的特点,合理利用水能、光能、风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珍贵资源,实施绿色开采、绿色利用,全力支持省内金融业的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截至2016年6月底,青海省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1813.03亿元,较1月份增长239.5亿元,同比增长34.59%,绿色信贷覆盖率达到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绿色信贷成效初显。2016年8月,国开行青海支行承销了全国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实现了绿色债券的零突破。
(三)浙江省绿色金融改革
浙江省作为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省份,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客观上为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提供了内在动力。多年来,浙江省委政府、监管部门以及银行机构形成高度共识,凝心聚力,着力推动经济金融绿色发展,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2016年初,出台《浙江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明确了浙江省绿色金融建设的主要目标、具体途径等,《方案》提出在湖州和衢州两市先行试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
目前,浙江省衢州市紧紧围绕“绿色金融体系化、绿色产业金融化”,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而湖州作为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起源地,更是在探索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在生态建设上强化金融保障,加大信贷供给力度与强度;二是在绿色发展上强化金融倒逼, 引导金融资源流入绿色信贷;三是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上强化金融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轻质化”、经济结构“绿色化”、发展质量“优质化”。截至目前,浙江省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443亿元, 在全省各项贷款中占比超过9%,资产质量优良,浙江绿色金融的发展之路,正在成为绿色金融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衢湖两州绿色金融的有益尝试,有望“以点带面”,形成可以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的宝贵经验。
(四)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设立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首批试点设立在浙江、广东、新疆、江西、贵州五省(区),从政策支持、绿色金融主体结构、市场基础设施、产品体系、风险防范体系五个方面进行了任务布置,预示着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工程将进一步落实。 紧接着,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印发了浙江省湖州市与衢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与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江西省赣江新区、贵州省贵安新区等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时间之快、规划之周密,前所未有。 这不仅彰显了中央发展地方绿色金融的决心,紧锣密鼓、不分晝夜地研究、讨论、制定、出台具体省份的改革试验方案,规划地方绿色金融发展具体路径, 更是显示了2017年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更多地落实在推进层面,而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增长融合的重要改革措施,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将步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取得突破性成果,与此同时,中国的绿色金融实践将完全有可能突破国际上现有发展模式(如基于“赤道原则”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五、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机理
从福建、贵州、江西、浙江等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实践经验中,可以总结出绿色金融的地方发展方向和路径: 先由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 进而通过金融业的绿色改革(如差别化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使其逐步从“两高一剩”企业退出转向节能环保行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终带动地方绿色金融的全面发展。这可以从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信息传导、风险分担这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一)政策引导机制
绿色金融将生态环境变量引入金融政策的考量当中,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机构谋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诉求,是对中央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的响应、配合,通过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引导本地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更好地支持产业结构升级。
(二)资金流向机制
绿色金融寓节能、环保、低碳理念于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活动当中,通过“区别对待”指导思想,采用诸如差别化信贷政策之类的手段,引导资金逐步退出“两高一剩”企业,流向绿色环保产业,加速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调整。
(三)信息传导机制
由于绿色金融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这会削弱私人部门参与绿色金融的热情,造成其有效供给过少,低于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水平,导致市场失灵,进而引发信息的不对称。由此,绿色金融可以利用金融行业本身的信息搜集、处理、评价能力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甄别,筛选出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带动资本配置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风险分担机制
绿色项目普遍具有前期投入大、 回收期长、风险大的特点, 导致企业不愿意去经营绿色业务,因为其不愿意独自承担项目失败风险,绿色金融则将金融机构、政府、私人资本与企业绑定在了一起,为那些初期面临较高风险的绿色新兴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分担了项目风险。金融机构本身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能力、机制也有助于为投资的绿色环保项目提供全方位、宽领域的风控服务,采取入门审查、风险核查、风险管控等手段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检测和评价,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助推产业升级。
六、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升级的路径
雄安新区现有产业以中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以服装、塑料、鞋业为代表的轻工业是其支柱行业。容城县以服装业为特色支柱产业,纺织业和毛绒玩具产业也蓬勃发展。拥有华北平原最大淡水湖白洋淀的安新县则是中国北方的旅游胜地,制鞋业、羽绒业、有色金属加工业发达,形成了集回收、电解、线缆加工、精密仪器制造为一体的产业链布局。 而塑料业对雄县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雄县四大支柱产业是塑料包装、压延制革、乳胶制品、电器电缆,被誉为“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塑料业每年对GDP的贡献超过70%, 拉动了雄县超过50%的就业。 但是按照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定位,未来雄安新区将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科技研发、金融、旅游等方面构建高端产业链,在接纳产业导入过程中实施产业升级与体制改革,坚决淘汰过剩产能,鼓励、支持、 引导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企业在雄安新区落户。要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对新区交通、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生态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就需要借助金融尤其是绿色金融的力量。endprint
(一)制定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构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
根据中央深化改革小组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结合雄安新区实际,突出雄安国家新区的高点定位、京津保腹地的区位优势以及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任务,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导向、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提出绿色金融发展重点和具体任务、举措,构建能够支持雄安新区绿色转型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议参考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指导方案,颁布《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制定专项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有法可依,推动绿色守法、绿色执法、绿色护法,充分发挥全社会绿色发展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为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奠定法制基础。
(二)启动“绿色金融行动计划”,建立绿色项目推动机制
建立绿色项目推动机制是落实绿色金融行动计划的抓手。与传统经济发展相比,绿色经济发展成本相对较高,回报率较低,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政府提供绿色优质项目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实现绿色金融对企业项目的扶植。应制定绿色金融支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
第一,从财政支持、金融优惠、税费减免、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项目推荐等角度制定并完善新区内绿色金融发展正向激励与奖惩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增强企业采纳绿色发展的意愿, 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顺利落地。
第二,设立绿色金融评奖评优机制,对区内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绿色金融参与者进行奖励,并加大典型代表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公众认知,为进一步拓宽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提供舆论支持。
第三, 强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环保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环保、绿色发展意识,提高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识,将绿色发展内生化。将绿色标准、目标、评级与绿色金融直接挂钩,强化企业环保减排等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第四,要建立绿色生产动态监督和信息披露机制, 推动绿色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信息透明化、阳光化。
(三)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運作
整合雄安新区现有环保节能等专项基金设立雄安绿色发展基金,增加绿色产业投资。鼓励白洋淀流域设立污染治理综合防护基金,支持绿色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支持区内部分轻工业、重化工业的改造、升级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设立雄安新区民间资本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雄安新区PPP绿色项目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引导省内各类社会资本参加绿色项目和产业,推动绿色产业投资市场化、专业化运行和管理,促进民间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四)大力推进绿色债券发行,完善配套发行机制
第一,制定雄安新区绿色债券发展规划,改革区内绿色债券发审流程,从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绿色环保项目方面界定绿色债券标准。
第二,加强绿色债券评估机制建设,规范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绿色债券认证资质和评级标准,完善信用评级机构对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评级机制, 基于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和社会效益细化绿色债券信用评级分类,加强绿色债券评级信息披露,完善债券资金投向和后续发展监督机制。
第三,明确绿色债券筹集资金投向,制定雄安绿色债券发行、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改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安排;建立绿色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和上市绿色机制, 简化审核流程,对发行主体从财政贴息、发行担保、税收减免等方面实行政策优惠,加快绿色债券发行,继续扩大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券, 设立特定绿色项目为债券筹资提供投资标的;引导、引入各类资金投资绿色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绿色债券产品,鼓励机构投资者开发公募、私募基金以绿色债券为投资标的,为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或基金提供便利。
第四,支持雄安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加入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鼓励投资人发布绿色投资责任报告,提升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投资评估机制。
(五)发展绿色信贷,构建雄安绿色信贷体系
第一,推动政府、银行、行业自律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协作,构建企业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设立信息共享平台。
第二,构建绿色银行评价机制和绿色信贷分类评级机制,完善绿色信贷投放主体评级机制; 加强绿色信贷贷前调查,将环境和社会责任风险纳入绿色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环境高风险领域贷款敞口进行评估,并依据评级结果实施差别化信贷投放政策。
第三,实施绿色信贷“窗口指导”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建立绿色信贷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鼓励政策性银行提供绿色项目再贷款支持, 扩大绿色财政贴息规模,完善绿色信贷担保机制, 健全绿色信贷贴息机制,实施正向财政贴息激励和利率优惠机制。
第四,以银行为主导,推动绿色金融部门化和专业化, 积极成立包括项目融资、碳金融技术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的团队,开展绿色金融信贷培训。
第五,将绿色信贷纳入雄安新区宏观经济运行审慎评估框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 银行绿色评价结果纳入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正向激励机制和“两高一剩”贷款约束机制,构建雄安新区绿色信贷奖惩机制。
七、结语
雄安新区的设立正值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的关键时期,城市化进程也处于关键的变革点: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债务问题刚刚解决;大城市虹吸效应明显,中小城市面临逆向城镇化;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异化发展逻辑,“宜居、人本”的初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宏观金融形势历经多年的宽松也步入了趋紧通道,金融去杠杆、强监管态势正在演变为趋势。这些都说明,雄安新区的建设不能走过去“重总量、轻质量”的粗放式增长路径,而是应当将环境保护、 生态治理放在等同经济增长的位置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创新探索新城优化开发模式。
在土地、资本、环境等要素对雄安新区的发展形成刚性约束之际, 雄安新区的建设离不开绿色金融,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雄安新区在开发初期所面临的资本需求问题,要时刻牢记雄安新区的设立目标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加速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成具备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的智慧新城,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雄安新区可以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雄安·绿色金融”特色发展道路,这对在经济新常态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协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骏. 国际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2]COWAN E. 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Z]. 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CIDA),1999(1).
[3]LABATT S,WHITE R. 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M]. Hoboken: John Wiley& Sons. Inc,2002.
[4]安伟. 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J]. 经济经纬,2008(5).
[5]张全兴. 浅议基层央行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J]. 上海金融,2011(7).
[6]鲁政委,汤维祺. 绿色金融半年报(2016H1):中国开始引领全球绿色发展[R]. 兴业研究,2016.
[7]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 http://news. xinhuanet. com/fortune/2016-08/31/c_129264820. htm.
(责任编辑、校对:李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