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研究

2017-11-06张细松张玉王芳

金融理论探索 2017年5期
关键词:普惠信贷商业银行

张细松+张玉+王芳

摘 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经上升为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农村普惠金融供应主体之一。新常态是我国宏观经济新阶段与特征的概括,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必须适应金融生态新常态。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转型的挑战并呈现出金融服务新业态。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不同的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风险暴露和商业可持续性两方面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分别采取加强风险管控和推动商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针对性对策。

关 键 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商业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7)05-0041-07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to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 banks are a major supplier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New Normal is a summary of the feature of Chinas macro-economy in the new s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among commercial banks must accord with the financial ecologys New Normal.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New Normal, commercial banks face challenges in transformation and display new service mode. Large commercial banks and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ve different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problems like risk exposure and commercial sustainability. Therefor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measure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finance;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ommercial sustainability

一、問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新常态是我国宏观经济所处阶段和特征的概括,经济新常态在增长方面的主要体现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1]。金融新常态背景下,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同行为主体能够逐渐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另一方面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市场机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增强。同时,全社会利润的既有分配格局不断被打破,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的利润分配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将进入减速阶段。与新常态相对应, 我国金融政策的导向也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大力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是其中重要的方向。 实际上,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并不完整,其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长期实行金融抑制政策,这种金融抑制政策长期是作为政府对资源进行动员和配置的最有效机制;二是金融自身的商业属性导致了在我国金融体系之中普惠理念的缺失,普惠式发展的金融并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2]。

国务院2014年4月份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突出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地位。2016年1月15日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并上升为国家农村发展战略。规模更加微小化而服务内容更加广泛化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国内,近年来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商业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问题。张海峰(2010)在剖析商业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银行实施普惠金融业务的具体路径和建议[3]。胡国晖等(2012)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运作模式,同时区分大型与中小型商业银行分别进行了普惠金融功能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运作模式[4]。娄飞鹏(2014)认为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来实现其商业可持续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径[5-6]。苏伟琦(2015)认为大型商业银行能够起到推动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作用,但同时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7]。赵利军(2015)以中国交通银行为例探讨了其普惠型网点的经营模式,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普惠型网点建设的建议[8]。许有科(2015)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优势,一方面不断丰富市场与产品的层次,另一方面不断降低其参与的资金期限匹配与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成本[9]。欧理平(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其商业可持续性[10]。龙军等(2016)在总结中国部分商业银行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展望了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方向和趋势[11]。彭军(2017)认为商业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应该运用基于与客户长期合作的关系型借贷技术,通过借鉴运用关系型借贷技术不断降低其普惠金融提供的成本和信息与抵押约束,最终实现商业可持续性[12]。卢一铭等(2017) 认为以业务创新的方式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是中小商业银行的选择,其中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普惠金融业务创新是一种有益的尝试[13]。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2017)在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认为商业银行面临信用、法律和操作多重风险[14]。韦博洋等(2017) 梳理了国外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比较成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就具体产品、定价方法和合作金融以及具体模式提出了设想和建议[15]。苏冬蔚等(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普惠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应该不断拓展社会网络资源,另一方面还应该与利益相关者开展互信互惠的长期合作[16]。endprint

总体来讲,关于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研究依然处在理论探索的阶段,部分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能够提供部分借鉴,但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并且还不具备普适性,其地方性和个体性还比较突出。 本文基于这些理论探索和特殊性经验借鉴,探讨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农村普惠金融运作的相关问题。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转型挑战及金融服务新业态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转型挑战

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发生变化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部分信贷资产质量面临新的考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一些“铁工基”及相关行业获得了商业银行巨大的信贷支持。 但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传统企业,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的老旧企业,在新常态下普遍会面临经营不善、资金紧张的局面。一些依靠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也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因此,在我国进入新常态时期,商业银行大量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将非常巨大, 信贷资产质量也不断下降。据中国银监会官网统计信息《银监会发布2016年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第2季度, 正常商业银行贷款金额为80.8万亿元,其中77.5万亿元为正常类贷款,3.3万亿为关注类贷款,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为1.4万亿元,其不良贷款率为1.7%。

2. 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变化

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金融体系也渐渐从银行主导型转向金融市场主导型。在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下,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直接融资方式逐渐成为社会融资的主导方式,银行融资将处在辅助地位。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在2016年1月份大约为3.4万亿元,在这之中仅人民币贷款的规模大约为2.5万亿元(占73.5%),债券和股票融资大约为0.6万亿元(占17.6%);到2016年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大约为1.4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贷款大约为0.7万亿元(占50%),债券和股票融资大约为0.4万亿元(占28.5%)。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获得客户存款资金的成本不断攀升,银行传统利差收益下降,其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17]。

3. 跨界竞争更为激烈,新的业务模式亟待形成

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财务公司或者是成立一些类金融机构,使得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依赖不断降低,并使得它们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对手。同时, 一些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军金融市场,开展结算、理财和信贷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尤其是阿里集团、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在个人支付结算领域与商业银行形成非常激烈的竞争态势。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已经转向依赖创新驱动,这种新的模式需要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重新确立创新型经营业务模式。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业态

1.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普惠化”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金融服务“普惠化”是一种新的业态和趋势。在这里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所发挥的作用巨大。首先,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的企业组织结构更为扁平和高效,商业银行的运营以及产销模式更加有效,而且在注重社会责任兼顾市场竞争的市场风气下普惠化发展成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现实。其次,金融市场金融供给能力获得极大提高,在人口结构限制导致市场金融需求遭遇瓶颈的趋势下,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成为金融服务的新常态[18]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普惠化”正好较好地契合了需求导向型金融市场的需求。

2.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混业化”

相较于金融分业经营,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多维度模式更有效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混业化”一方面能够实现商业银行范围经济效益并致使其规模经济效益得到强化,另一方面这种“混业化”还能够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使其资本的配置更为合理。

在新常态下,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驱动,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加巨大,商业银行与潜在市场进入者以及替代商品提供者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在行業内部,商业银行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总趋势。在国际上,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会进一步向前推进,商业银行要保持高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在国内,为了继续压缩其资本供求的链条、对运营成本进行调降、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等最终实现金融服务“普惠化”,商业银行也必须进行金融混业经营。

三、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模式

(一)大型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

1. 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小额信贷企业合作

农村小额信贷企业以其信贷资产作为抵押品,或者是由需要贷款企业的发起人和资助者等提供信用担保,大型商业银行为那些经营效益较好的小额信贷企业发放批发贷款,并且对这些小额信贷企业进行业务监管。在这种模式下,小额信贷企业具有的小额信贷专业技巧客观上能够与大型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巨大以及网络通达的优势进行非常好的结合。通过这种优势合作,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小额信贷企业双方均能够获得额外的益处[19] 。对于小额信贷企业来讲,这种合作弥补了其信贷资金存在不充足的缺憾,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小额信贷企业能够成立起来,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能够流入到农村普惠金融领域之中。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讲,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使其资金使用的范畴进一步扩大,而且还能够使其从与小额信贷相关的支付以及存款等其他金融服务之中得到一定的额外收益。同时,这种合作相较于直接向农村客户发放小额贷款,大型商业银行所最终承担的信贷风险要小一些。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在浙江、安徽等多地开展小额贷款企业融资试点,同时在福建等省份就农村地区客户组建担保公司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协作等。endprint

2. 大型商业银行成立村镇银行等控股企业

受国家发展村镇银行政策的影响,我国主要大型商业银行积极筹建村镇银行控股企业。其模式为:首先,由大型商业银行独立或联合其他中资或者外资银行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成立村镇银行控股企业。之后,由这些村镇银行控股企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立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村镇银行[3] 。在这种方式下,这些村鎮银行控股企业和不同的村镇银行各自都是独立法人,各自都严格依照市场的规则自主地进行业务经营。村镇银行控股企业的主要职责就是设立村镇银行, 并对其进行股权管理、运营支持以及提供管理服务等。例如, 中国农业银行于2008年8月分别在湖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设立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以及内蒙古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2010年3月及以后在中国陕西安塞等地区设立多家村镇银行。

(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

1. 中小型商业银行设立相关普惠金融业务部门或者业务单元

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总行、分行、支行三级行层面逐级设立小额信贷普惠金融业务部门或者业务单元。具体来讲:在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层面,设立农村金融部,主要从事农村市场的各种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和其他涉农金融业务管理,包括监督各地区分行和支行进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在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分行层面, 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中心,主要从事相关农村小额信贷等普惠金融具体业务的管理,包括农村普惠金融产品的开发、审批小额贷款以及具体政策制定等;在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支行层面设立农村信贷中心,主要从事具体的农村小额信贷等普惠信贷业务,包括进行营销、人事绩效考核以及开展业务培训等日常的业务[4]。这种运作模式的关键就在于设立专门的农村普惠金融业务部门或者业务单元,广泛吸纳一些专业普惠金融方面的人才,持续开发适宜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普惠金融产品,并不断进行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盈利模式的创新。例如,哈尔滨银行在总行层面、分行层面和支行层面逐级构建小额信贷单元,其中在总行层面建立小企业金融部和农村金融部,在分行层面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在支行层面则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和农村贷款中心。通过这种层层设立相关业务部门或单元的模式,不断拓展当地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业务。

2. 中小型商业银行直接设立村镇银行

在实践中,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已经成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经验,并且也已经初步具备了设立农村地区村镇银行的基础条件。中小型商业银行,尤其一些经营绩效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开始尝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都已经开始在我国农村地区进行设立村镇银行的尝试。中小型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能够发挥其接近客户、精准定位和单次业务规模小的优势,比较有利于实现中小型商业银行农村地区“金融惠及大众”的普惠理想。其中,有的银行为了普及金融服务,不仅增设营业网点,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一些社区银行和自助银行。 截至2015年末, 民生银行包括农村客户在内的小微客户数量有450万左右,累计一年提供小额贷款0.49万亿元。截至2016年初,中国光大银行在全国各地区共设立了628家社区银行,其中部分社区银行就选址于全国各农村地区的乡镇街道。

四、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暴露问题

1.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第一, 政策补贴引致商业银行逆向选择风险。在农村地区,对普惠金融机构以持续政策补贴方式进行支持长期将会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忽视成本和风险的边界。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一旦市场存在政策补贴机制时,其经营往往会忽略或者不重视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组合限制,可能会将政策补贴当成市场存在一种既定的前提, 在这种状况下,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容忍程度会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一些潜在风险极高的客户也极有可能被纳入农村信贷的对象范畴。长此以往,一种本来有益于农村一般大众贷款者的政策补贴事实上却变成了商业银行对农村一般大众贷款者的权益侵害。

第二, 缺乏信用约束引致农村客户道德风险。具体分为两种情况:首先,农村信用惩戒机制不健全引致风险。在没有健全的法律约束和信用惩戒机制情况下,农村地区小范围内的农户联保和互保以及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等不仅不能够降低道德风险, 相反却放大了道德风险。由于农村地区政策补贴的权属并不明确,农村客户往往倾向于不履行信贷合约,并通过联合寻租方式骗取政策补贴。同时,这种农村互保和联保的模式还能够导致风险传递,农村联保圈内有一方发生违约,还会带来农户集体性违约甚至农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20]。其次,农村信用信息不完整引致风险。 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农村信贷相关风险的信用信息在获取方面的成本比较高,而在使用方面的成本却比较低,这使得农村信贷风险相关信息的提供缺乏市场激励。在农村地区一些商业银行虽然也建立了农村信用档案,进行了一些示范户建设等信用建设工作,但由于数量较少,还无法建成农村信息完整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再加上农村地区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客户潜在的道德风险时刻存在。

2. 预期收益不确定风险

商业银行预期收益不确定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农村潜在信贷客户发放普惠信贷的实际收益率与商业银行的预期或者期望收益率之间存在偏差。在农村地区,经济分散、地区差异明显以及产业化程度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自然气候和市场影响,农业生产的可变性比较大,再加上农村信贷客户普遍缺乏信贷抵押品,这些都会造成商业银行在进行农村贷款时, 其实际收益率通常比较低,而且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极高,农村普惠信贷的风险很大[21]。

由于农业是商业银行发放农村农户信贷的主要面向目标,商业银行农村普惠信贷的资产组合相对是比较单一的,在农村信贷资产组合中不同资产间的正向相关性较大,这使得很难通过构建信贷资产组合的方式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时间一致性较强,这会导致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呈现出较大的信贷协同风险。农村地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农产品市场出现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就会出现,商业银行的农村普惠金融预期收益不确定风险就会急剧增大。endprint

(二)商业可持续性问题

1.现存市场经济体制障碍导致经营不可持续

我国现存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利于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22]:首先,普惠金融产品业务比较缺乏。在农村,针对普惠金融相关产品的开发还非常少,种类比较有限,农村储户的储蓄与银行信贷也是分离的,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农村地区对普惠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所依赖的市场载体也是显著不足的。 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很少,农村金融市场相对非常弱并且极不完善,使得本来就很稀缺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更加难以吸收到农村较多的储户存款。最后,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性很差。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很不完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大量规模小和单次交易金额不高的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时,其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都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使得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在财务上不具有可持续性。

2. 内部管理不善影响经营可持续性

在农村地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和缺少专业性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这使得商业银行经营农村普惠金融的持续性不强。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农户主观违约风险和农村农业系统性风险。在农村地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系并不健全,一些银行工作职员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并不一定始终严格按照金融信贷的操作规程进行办理。另外,在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专业人才比较少,他们在管理和业务操作过程中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和错误,导致比较多的管理和操作风险。所有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

五、解决对策

(一)加强风险管控

1. 强化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市场化运作

第一,健全农村信贷担保的风险分散与风险共担机制。一方面,需要强化对农村地区信贷担保机构的业务监督,在资本金、从业人员基本要求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等方面对农村地区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明确规定,并且从严监管其经营行为,确保其能够健康运行。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构建一套符合农村地区的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这方面可以借鉴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经验,运用小组贷款机制来弥补农村地区客户贷款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抵押担保物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运用动态激励机制化解道德风险。

第二,加大对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扶持。这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 其服务对象为农户和农村地区的小型企业,采用政府牵头, 农户和企业入股进行组建的方式;二是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以及协会组织直接创立服务对象为农户和小型企业的信贷担保公司; 三是积极引导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并开发设计针对农村信贷的信用担保产品,直接提供农村信贷担保服务[23]。

2. 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风险管控作用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需要进一步拓宽数据累积渠道, 大力构建互联网综合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在提供线上农村客户资信评价和农村信贷服务以及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时不断进行数据积累。同时, 这些不同数据平台之间要互联互通,最终建成能够随时进行法定程序查询的大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完善数据加工和分析的流程化操作,经过进一步挖掘和评价,形成对农村客户的普惠金融风险定价和风险管控策略,并把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应用于商业银行具体的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之中。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全国范围和多层次的农村互联网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征信系统[24] 。这种征信系统的信用信息数据一是来源于中央银行征信系统,二是来源于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的民间数据库。

3. 严厉惩治农村地区恶意逃废商业银行债务的行为

首先,在农村地区建立和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并不断扩大征信的对象,把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均纳入农村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中,打造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商业银行债务行为的信用信息平台。其次,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宣传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活动, 树立起人人诚信的思想意识和观念。通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断降低中国农村地区开展普惠金融的运作成本,同时有效控制和不断降低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所遇到的实际风险。

(二)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发展

1.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机构联盟,进行业务规模经营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机构联盟即把农村地区个体普惠金融机构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及其他专业机构相互之间进行合作。这种联盟使商业银行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这种联盟可以为农村地区专业机构带来一些好的商业机会,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覆盖率。

业务规模经营对于农村普惠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非常关键,普惠金融业务规模经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扩展,不一样的客户适用不一样的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这种方式下普惠金融单个分支机构甚至是所有分支网络系统的业务量都能够得到增加,产品与客户也是多样化的;一种是横向扩展,也就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以此来维持很低的管理与人事成本,并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产品的研发成本[25]。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于农村互联网金融。

2. 深耕农村传统金融服务,加快商业银行自身转型

第一,深耕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服务,逐步实现传统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对商业银行传统普惠金融网点的投入,不断优化县域商业银行的网点分布。另一方面,要不断培育和发展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 并不断拓展更广范围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真正实现商业银行农村传统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第二,商业银行加快自身转型。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互联网金融布局,实现自身转型[26]。在运行模式方面,商业银行要开展转型优化,也就是更加注重互聯网金融业务的市场培育,而不是太在意其业务收益。在资金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资金分类,对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分别设立独立的账户,同时确保新型业务获得一定的资金倾斜, 而对其考核也应主要集中于非效益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粘性等。在业务网点布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推进传统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络并行,同时线上与线下实现同步的客户开发与跟进一体化营销网点布局模式,其中在网点功能的配置上更为强调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体验区等。在业务政策和措施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激励,制定互联网金融的激励政策和具体措施。endprint

参考文献:

[1]李扬,张晓晶. “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 经济研究,2015(5).

[2]李建军. 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是关键[J]. 金融市场研究,2014(5).

[3]张海峰. 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 农村金融研究,2010(5).

[4]胡国晖,雷颖慧. 基于商业银行作用及运作模式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 商业研究,2012(1).

[5]娄飞鹏.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问题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2014(6).

[6]娄飞鹏.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J]. 西部金融,2014(4).

[7]苏伟琦.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J]. 当代经济,2015(33).

[8]趙利军. 商业银行普惠型网点建设路径初探——以交通银行为例[J]. 河北金融,2015(11).

[9]许有科. 普惠金融——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J]. 甘肃金融,2015(3).

[10]欧理平. 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 学术论坛,2016(4).

[11]龙军,李庆磊. 我国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区域的普惠金融实践研究[J]. 财政监督,2016(8).

[12]彭军.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问题探讨[J]. 河北金融,2017(5).

[13]卢一铭,张乐柱. 互联网生态下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创新——以民生银行为例[J]. 海南金融,2017(1).

[14]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及风险防范研究[J]. 现代金融,2017(1).

[15]韦博洋,宋晓玲.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7(1).

[16]苏冬蔚,陈纯纯,许振国,等. 商业银行社会网络与微型金融可持续发展[J]. 经济研究,2017(2).

[17]张学兵. 金融新常态下银行转型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 (11).

[18]吴炜. 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新业态[J]. 福建金融,2016(5).

[19]周孟亮,李明贤. 普惠金融视野下大型商业银行介入小额信贷的模式与机制[J]. 改革,2011(4).

[20]张忠宇.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1).

[21]谭文培. 基于“三位一体”视角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6).

[22]谷卓桐,陈俊求. 微型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J]. 上海金融,2014(9).

[23]吴田. 试论我国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J]. 农业经济,2014(6).

[24]丁杰.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J]. 财经科学,2015(6).

[25]范秀红. 国外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研究参考,2014(59).

[26]郑志来.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 财经科学,2015(5).

(责任编辑、校对:龙会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惠信贷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