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背景下运用新媒体加强青年公务员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考

2017-11-06李晓丹郝海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碎片化新媒体思考

李晓丹+郝海龙

【摘 要】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大环境里,新媒体等网络应用平台已成为青年公务员获取信息、学习娱乐、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为更好地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强和改进青年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然而,如何克服“碎片化”信息传播带来的负效应,引导青年公务员在复杂多元的网络环境中汲取有用信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Abstract】In today'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reasingly developed environment, the new media and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platform has become a major tool for young civil serva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learning, entertainment,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situatio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young civil servants. However, how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fragment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rings, guide young civil servants to learn from th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complex network environment, adhere to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we should think deeply.

【关键词】“碎片化”信息;新媒体;思考

【Keywords】"fragmentation" information; new media;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092-02

1 信息传播“碎片化”现象分析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是指完整的信息通过网络、手机、博客、微博等媒介的再编辑与传播呈现块状、零散的描述形式,导致信息、受众与媒介细分化的现象。新兴媒体平台为“碎片化”传播现象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其快餐式的文化传导提升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但同时也导致了深层次、系统性文化内涵的缺失。“碎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信息内容的碎片化

互联网为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種便利导致了信息爆炸,受众被淹没在大量繁杂的信息中,个体的有限接受能力和信息的无限制造数量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依托新媒体而产生的“微信息”放弃冗长的叙述,以简短精炼的语言概括所要传播的内容,使受众一目了然地获得信息。以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为例,信息内容只要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即可发布,不受文法、体裁限制,信息传播者发布的每一条信息并无关联,也不成体系,这些信息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或是语义的表达上都是碎片化的[1]。这种零门槛的信息传播带来三个问题:一是就知识型信息而言,受众很难获得完整并且成体系的知识;二是就事实型信息而言,信息获得者难以从只言片语中得知全面的客观真相;三是就意见型信息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受众易在信息发布者的引导下产生盲从。

1.2 传播媒介的碎片化

新媒体出现之前,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充分占领市场,具有极高的受众吸引力。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分割了传统媒体的固有市场,以其多样的选择、丰富的形式吸引受众,使每个个体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需要的应用软件,推动信息传播向着小众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媒体的碎片化。传播媒介的碎片化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话语权,使信息传递模式由“中心-个人”的辐射式变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散点式,任何个人都可以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其他人也都可以以此为对象进行意见表达并且被记录存档,一种分化的、互动的、裂变式的主体交流方式被制造出来,这就是新媒体的“去中心化”[2]。

1.3 信息受众的碎片化

受众的碎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众群属分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日益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日益明显,不同阶层内部又因个性、兴趣、观念等因素分化为多样的群体,这种受众的离散导致了信息传播领域的分众现象。为迎合受众的群属分化,媒体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小众媒体,它们的覆盖范围比传统媒体要小,聚焦目标受众更精准,从而又反作用于受众的分化,使得受众的社群属性更加明显。二是访问时间碎片化。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趋于碎化,用餐、候车、睡前等等零碎的时间成为群众浏览信息的主要时间[3]。

2 信息传播“碎片化”对青年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1 阅读“浅表化”限制了青年公务员的全面发展

“碎片化”的信息传播造成了阅读的“浅表化”。青年公务员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在丰富多样的“信息快餐”、“知识快餐”中迅速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但不可忽视的是,碎片化信息快捷便利的背后,暗藏着知识泛化的隐患。这种泛泛的知识获取不成体系、缺乏深度,无法真正融入到个人的价值观之中去指导实践、提供行动准则和思维方式。有研究者认为,在短篇幅的碎片化信息中,逻辑推导过程往往会被省略,而给事物定性的判断式语言充斥网络,常此以往,受众习惯于接受直接给出的结论,因此导致了逻辑判断和理性思考能力衰退。由此可见,长时间以浅表化阅读代替系统性学习将有可能在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限制青年公务员的成长发展。endprint

2.2 新媒体“去中心化”导致传统意识形态阵地引导力减弱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诉求选择平台、获取信息,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权威媒体,人人都可立一家之言[4]。在这一形势下,“公知”、“大V”等新意见领袖在青年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权威媒体,传统意识形态阵地的宣传对象逐渐流失,覆盖领域日益萎缩,对青年公务员的思想引领作用也随之不断弱化。

2.3 信息选择“自主化”使青年公务员思想动态监测难度增加

建立思想动态监测预警的有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务员思想状况,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公认有效方法。传播媒介的“碎片化”使得各类媒体平台的数量迅速增长,给受众创造了自主选择的充分空间。这种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增加了对青年公务员八小时外思想动态监控的难度,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不了解工作对象的关注重点和兴趣所在,很难准确地判断其真实思想动向。

3 “碎片化”现象下运用新媒体加强青年公务员思想引领的建议

3.1 打造具有现代化媒体素养的青年队伍

现代化的媒体素养是网络使用者正确选择信息、理解信息的必要保障,在建立严密、规范的外部保障的同时,提升青年公务员的现代化媒体素养应成为工作重点。一是提升信息辨识能力。通过开展媒体素养培训、互联网思维大讨论等活动,提升青年公务员对信息真伪的思辨能力和对价值导向的判断能力,从而在“碎片化”的网络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提升信息运用能力。注重引、疏结合,引导青年公务员主动运用新媒体资源服务工作学习,疏导“碎片化”负面效应,全面提升广大青年面对新媒体的自控力。

3.2 打造贴合青年公务员成長需求的媒体体系

新媒体对青年人的吸引在于满足多样的兴趣需求,我们构建公共部门自身的新媒体平台必须从“服务青年”这一宗旨出发,对碎片化、零散的网络资源进行汇总整合,提供适应青年公务员发展需求和合理诉求的服务体系。一是做好观点整合。在信息发布时事先运用理想信念和社会逻辑整合已有新闻脉络,事发时触觉敏感地动态公布来源可靠的新闻进展,事后做好舆情调研并总结新闻观点意见,力求为青年公务员提供客观完整的舆论观点、辨证合理的现象解释和行之有效的方向指导。二是做好价值融入。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信息传播和解读中去,增强思想引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 结语

新媒体所展现的只是一个由数字构建的虚拟社会,对网络信息的分析研判,最终落脚点仍然是提升认知水平。广泛参加实践活动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的使用最终应该服务于青年公务员的实践创造。只有将网络涉猎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碎片化”的新媒体平台上成就现实生活中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缪子梅.“碎片化”视角下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策略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9-123.

【2】陈丽娜.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王蕾.互联网信息消费碎片化特征及文化意义[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4】林楠,吴佩婷.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现象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50(4):47-51.endprint

猜你喜欢

碎片化新媒体思考
想象力都去哪了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