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2017-11-06许雅婷鲁菊红
许雅婷 鲁菊红
基于SEM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许雅婷 鲁菊红
论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性,构建以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为一级指标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14个观测变量;其次,构建基于SEM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通过归一化系数得到指标权重;最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类企业当前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一般。研究结论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决策参考。论文研究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能力评价 SEM
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发展,对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取长补短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必要性。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对文献进行综述:
(一)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角度
伴随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需求变化,高技术中小型公司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所以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科技导向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评估。
国内外学Carayannis and Provance将可体现不同标准的衡量指标集中为投入、过程、绩效三类;在用指标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中,国外许多学者引入多层次的、综合型的评价指标来弥补单一指标的局限,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
Larry指出技术创新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能力水平来衡量,包括: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Burgelman和M.A.Maidigue认为,组织结构组成状况、已有及其可利用的资源、对行业市场技术的理解预测水平以及组织的战略管理水平等方面,是衡量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维度。
D.L.Barton研究表明公司技术创新水平是一个综合概念,涵盖了组织的科技研发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创新者的管理水平、组织文化及其愿景等核心价值观念。
Durand等学者认为对技术创新水平的评价应从多角度来衡量,如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供应链流程、工业化水平、销售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判,评价的影响指标可分为以下五类:优质资产、认知水平、程序化、组织能力、企业文化。
Klein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系列能力水平的综合达成的能力,可以用一个能力网络图来表示。
国内学者杨青和梁新(2012)认为合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以技术和产品评价为基石的评价体系。其研究的重点侧重于说明技术创造市场需求的能力是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陈云等(2012)提出由于高技术中小公司的成长率显著高出其他类型的公司,因此其创新水平评估可从现有的创新力水平和提高的潜力两方面着手。
颜莉和付腾(2013)认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看,我国统计局提出的四个创新力评判指标,使得现有资产的结构和质量没有得到重视,而是重点关注以短期运营状况或盈利能力为主的指标。
粟进等(2014)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选取4家代表企业,运用案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4个关键因素是: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
贾广超(2015)等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结合现有理论及分析结果建立风险评价体系。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不同
国外学者Chun-hsien Wang(1990)构建了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在高技术公司的创新水平评估中,非线性的模糊积分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估手段。
Richard(2006)运用DEA评估法建立实证模型,可有效地评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受其科技水平影响的程度。
Chun-hsien Wang等(2008)指出技术创新能力属于比较难于测定的概念,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定量,采用定性标准,并运用非可加模糊积分及模糊测度等方法。
Gudio Capaldo等(2008)在基于组织配置和资源基础理论框架上,提出利用模糊逻辑的方法来评估企业创新能力。
国内学者张东亮(2010)根据BP神经网络相关理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陈鹏超(2012)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
吴岩(201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粟进等(2014)运用多案例分析法,研究了高技术中小公司创新力的驱动因素,建立了驱动因素研究模型-ERMG模型,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影响其技术创新力的因素主要分为四大类,即企业家精神、产品开发水平、产品的市场需求力与同类品的竞争程度、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等;
贾广超(2015)等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通过使用AHP评价分析,认为决策风险、研发风险、生产流程风险、新产品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5大风险主要影响了该类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
综上所述,第一,在指标体系构建上,大多学者的研究都是从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总结出以“技术创新投入水平、技术创新产出水平、技术创新营销能力”等主流一级指标。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资源能力水平较弱,本研究首次引入“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级指标,主要因为与大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掌握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较少,通常需要外部引入资源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辅助力量,以及与其他可以合作的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因此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评价时除了企业自身内部拥有的能力,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也需要考虑。基于前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分析,本文重新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创新投入水平、创新产出水平和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14个可测量的二级指标,从而构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第二,在评价方法上,目前大多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层次分析法、BP神经网络分析等一类的传统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些方法计算相对比较单一,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不能完完全全反应出来,因此,参照SEM理论的技术原理,本文构建了科技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力评价模型,并结合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因子分析。本文选择SEM的主要原因在于SEM可同时考虑及处理多个因变量,处理测量误差,分析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且参数估计更准确。
表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比较
二、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既重视创新投入也重视创新转化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市场结合紧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创新目的,但同时也需要更快,更好的利用技术创新成果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创新转化能力比大型企业更为重要。
二是重视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相比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掌握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较少,通常需要从外部引入资源或者与其他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因此对中小企业创新评价时除了企业自身的能力,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也需要考虑。
三是既重视数量也重视比重。科技型中小企业体型较小,在指标评价时有时可能数量虽然较小,但是却在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企业影响大,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两者都有体现。
具体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三个二级指标,十四个可量化的三级指标。
表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表
创新能力外部资源获取能力(3)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紧密度(4)合作申请专利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5)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创新项目的比例
三、科技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SEM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SEM的基本原理
SEM模型由两部分构成——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和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
(1)测量模型:即验证性因子分析,它是一个将隐性变量概念化的过程,反映了线性指标对隐性变量进行量化的过程。以下两个关于隐性变量的方程构成了测量模型:
(公式1-外生变量的测量方程)
(公式2-内因变量的测量方程)
两个关于潜在变量的方程式中:X和Y都是向量,外因观测变量用X表示,内因观测指标用Y表示;用ΛX来表示X指标变量因素符合量,ΛY表示Y指标变量的因素符合量,外因隐性变量用ξ代表,内因隐性变量则用η代表,随机变量δ和ε是潜在变量误差,不能被潜在变量解释。
(2)结构模型:它可以同时对隐性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关进行解释,还可以表现其他变量中不能被解释的变异部分,所以结构模型也叫做因果模型,用公式3表示:
在上述式中:同样的,ξ、η分别表示外因隐性变量和内因隐性变量,由内因隐性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组成的矩阵用B表示;外因隐性变量间的回归系数组成的矩阵用Γ表示;干扰变因用ζ表示,指模型中不能被预测或解释的误差值。
(二)模型的基本形式
构建基于SEM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基本框架如图一。
(三)数据来源与分析
1、数据收集
图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基本形式
利用5点李克特量表设计问卷,原则如下:(1)对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各项因素按照5点李克特量表进行赋值,即“很不满意”为1分、“不满意”为2分、“一般”为3分、“满意”为4分、“非常满意”为5分,然后被调查者根据以上赋值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打分,然后加权汇总各项分数。通过实地访查以及电子邮件两种调查方式对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范畴的公司发放问卷调查,其中有湖南创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沙柏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贝士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长沙云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三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诺盾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捷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瑞尔安防设备有限公司、长沙道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发出10份问卷,一共发出了350份,实际收到了326份,进行筛选后,剔除了15份无效问卷,剩余了311份有效问卷,回收问卷率达到93%,问卷有效率也达到了95%,样本数结果满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需要的样本数量要求。
2、问卷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的Cronach’s Alpha系数见下表:
表3 数据信度分析汇总表
可以看出各个观测变量数据和整体数据Cronach's Alpha值都大于0.55,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同时,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即通过对各二级指标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投入各测量变量因子荷载在0.651~0.906之间,隶属于创新产出和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的各变量因子荷载分别在0.869~0.935和0.789~0.925之间,都大于0.5之上,为可接受水平,说明具有良好的效度。
(四)模型的拟合结果
使用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评价,拟合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拟合指数汇总表
图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结构方程模型归一化系数图
可见模型符合拟合标准。同时,利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计算的各层次指标的因子载荷(归一化后)见图2。模型拟合很好,所以无需对模型进行修正。
(五)模型评价结果与分析
根据SEM的归一化系数值(图1中数值)作为科技型中小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并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指标测量:
其中A表示一级指标,ρk为其下二级指标的第k项的权值,mk为其下二级指标的第k项的分值。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为:
其中θ、A、B、C分别代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外部资源获取能力。λ1,λ2,λ3分别表示其权重。评价指数越高,说明创新能力越好。
(1)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根据公式4、公式5计算出每个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数,再根据公式6可计算出样本整体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其中,θ代表样本整体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θi代表第i个样本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n代表样本数。同理可计算出样本整体的各个创新能力一级指标评价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从表中可以发现:
①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评价指数为3.245,以李克特5点量表为依据,推断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处于一般与满意之间,尚未达到理想的目标,有待加强,并且需要从各个具体的指标影响因素进行加强。
②这些企业的的三项评价指数都处于4以下的水平,表明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尚未达到中小企业行业的技术创新的理想尺度。
③在一级指标中,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的评价指数是3.451,相对其他两个一级指标较高,且居首要地位,说明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基本上与政府政策制定保持同样的方向,且与高校、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力度相对较大。而创新产出能力的评价指数是2.936,指标指数中排名第三,相对较低,说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产出环节是目前创新进程的弱项,需要加强影响创新产出能力的各个因素。
(2)二级指标评价分析
样本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级指标平均分数如表6所示:
表6 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级指标平均分数
从表中可以发现:
①在创新投入能力中,研发人员数量的评价分数是3.516,这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研发中研发人员数量确实较多的情况,此外硕士学历以上员工占总员工比重为2.339,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顶尖研发力量还不够。
②在创新产出能力中,各二级指标分数都较低,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数最小,说明新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还不够或者营销没跟上。此外申请专利数和专利拥有数相差0.401个点,说明申请专利成功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③在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中,企业获取政府项目数和企业获取政府资金分数都相对较高,这与政府大力倡导创新有很大的关联,政府应继续加强在各项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对上述35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和分析可推断,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处于一般与满意之间,尚未达到理想的目标,有待加强,并且需要从各个具体的指标影响因素进行加强,这需要企业加强新产品的市场吸引力,真正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创新。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本文客观地实证研究数据结果可以发现:SEM归一化数据值表明创新投入能力>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创新产出能力;而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数排名依次为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总的技术创能力评价综合指数为3.245;从整体来看,目前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处于一般状态。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创新自有能力与企业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将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新投入能力方面
一个企业的建立首先是从投入开始,投入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规模的大小,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抗风险能力进行投入规划,并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对技术研究的投入费用应当把控好,用到实处,用到刀刃上,特别是人才投入的引进与培养,技术研发人应当是高知识水平的优秀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所以企业可以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方案,吸引更多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对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送出海外交流,了解国内国外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
(二)创新产出能力方面
目前,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专利申请的数量相对较低,应当增强申请专利数量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同时,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企业可以多做调研,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目标,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研发不同风格不同品质的新产品,生产产品主要是用于消费,所以需要充分了解消费者偏好需要,制定不同的研发方针。
(三)外部获取资源能力方面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资源的获取,离不开与外界的合作以及政府的扶持。一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推动进步,政府可以通过贷款补贴、减税等方式继续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当今是一个跨界的、多元化的、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交流、协作等方式与不同领域的企业开展合作创新项目。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关于资金的获取来源,企业应当开展多渠道化的融资,以便提高企业自身创新实力。
[1] Carayannis E.G.Provance.M..Measuring firm innovativeness:towards a composite innovation index built on firm innovation posture,propensity and performance attribute.International journ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12008(1)90107
[2]LarryE.WestPhal,W.Phee and Garry Pursell Sources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the Third World.Edited by M.Fransman and K.King.1984
[3]Burgelman RA,Kosnik TJ,Vanden Poe M.Towrdan innovative capability audit framewaork.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RobertA.Burgelman and Modesto A,Maidigue Homewood,IL:Irwin,1988 (1)31-34
[4] Barton D.L.core Capability&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trategic Mgt.1992,13(13)56-61
[5]KLINE A,ROSEBERG P.An overview of innovate on in the positive sumstrategy: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growth.National Academic Press,1986:289-298
[6]DURAND R.Firm selecti o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organization Studies.2001(22)393-417
[7]刘霁,李云,刘浪.基于SEM的建筑施工企业KPI安全绩效评价.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6)123
[8]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
[9]王济川等.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贾广超,张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5.28(9)1-3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T Enterprises Based on SEM
XU Ya-ting,LU Ju-hong
Bu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
In this paper we u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First of all,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s,the paper sets u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which is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input,innovation output and external resource acquisition,and the fourteen observation variables were determined by questionnaire.Secondly,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SEM by using AMOS software to carry out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Finally,the normalized coefficient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on this basis,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Hunan province was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x of SME impact intensity:innovation input ability>ability to external obtain resources>innovation output capacity.In addition,the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MEs in Hunan Province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in general.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T enterpris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S&T Enterpris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apability Evaluation,SEM
F406
A
许雅婷,女,中国台湾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技术创新;湖南长沙,410083鲁菊红,女,湖南湘西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管理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跨文化冲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