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理解英汉词汇不对等现象
——以亲属称谓词为例

2017-11-06孙景美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汉家庭成员汉语

孙景美, 李 珊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理解英汉词汇不对等现象
——以亲属称谓词为例

孙景美, 李 珊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对英汉两种语言里不对等的亲属称谓词进行了具体描写和详细梳理,并分析了其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启发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注意不同语言中词语的不对等,培养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以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亲属称谓词; 不对等; 文化差异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上的差异。如果不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即使词汇、语法、交际规则都精通,也有可能出现交际上的偏差、误解,甚至是反面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包含多种因素、多重维度,而其中又以词汇的差异最明显、最活跃。本文拟以亲属称谓词为出发点,以管中窥豹,从英汉词汇不对等的表现形式来揭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角。

一、语言、词汇和文化的关系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文化的特点,传达文化的信息。同时,文化对语言有着制约作用,是语言的载体,人类创造的丰富文化和悠久历史靠语言得以记载、传承[1]。不同民族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语言的使用上差异显而易见。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单位,我们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清楚地看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交际中,称谓词是首当其冲的,在许多情况下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交际过程中不同的称谓词,可以反映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属关系、情感好恶等。称谓词可以分为社会称谓词和亲属称谓词。社会称谓词指的是对亲属之外所有其他人的称呼,反映了交际各方的社会关系、社会角色及尊重程度等[2],如经理、处长、教授等。亲属称谓词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

二、中西方各种不对等的亲属称谓词的具体描写

称谓语系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鲜明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总体看来,中国人“重名分、讲人伦”,而西方人信奉“人为本、名为用”[3],双方各自的思想差异反映在称谓语上是比较明显的。汉语中亲属称谓语体系较之英语称谓语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1) 讲辈分,长幼有序。(2) 重性别,男女分明。(3) 分血缘,内外有别[4]。下面我们对中英文中的亲属称谓语做一详尽的梳理与对比。

(一) f a m i l y与家庭

在英语中,f a m i l y通常指的是单纯的由丈夫、妻子、孩子组成的小家庭(n u c l e ar f a m i l y),一般不包括上一辈人。而汉语中的“家庭”意义宽泛得多,可以特指小家庭,通常是指大家庭(e x tended f a m i l y),不仅包括丈夫、妻子、子女,也包括父母、祖父母[5],甚至是旁亲和外亲。在中国一些地方,有可能半个村子的人都是一个大家庭生发出来的。

(二)中英亲属称谓语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语主要有:father,mother,son, daughter, uncle, aunt, cousin, 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in-law,mother-in-law等,称谓系统比较松散、笼统,主要用于称呼家庭成员,不分年龄、性别、父系、母系。而汉语中的称谓语则复杂得多,英汉语中的称谓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具体见表1:

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基本的家庭成员称谓,比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外,大部分家庭成员的称谓,汉语区分得要精细得多,不仅要区分性别、大小,还要区分父系或是母系,泾渭分明、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三)中英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

亲属称谓词在汉语中不仅仅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许多也被用于没有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的人之间,比如现代汉语中用法越来越泛化的“X哥”、“X姐”。英语中也同样存在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但是远远没有汉语中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程度高。在英语交际中,直呼其名的现象很普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甚至是子女对父母也是这样。相比汉语而言,不管在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社交场合,英语中亲属称谓词一般不会用于称呼没有血缘或是婚姻关系的人。

三、造成中英亲属称谓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由于中西方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哲学理念、宗教信仰。所以在对待家庭、对待亲属的处理方式和称呼上不尽相同,造成了亲属称谓词的不对等现象。

(一)地理因素和自然环境

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渔业和航海密切相关[6]。尤其是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航海技术的成熟促进了远洋活动,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也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英国人富于探险精神,喜欢征服,喜欢挑战,活泼外向,他们交际范围广至世界各地,追求独立的人格,注重个人隐私,崇尚人人平等。他们的人际关系是点线式的,直来直去。从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较单一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而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区域广阔,土质肥沃,河流众多,人口密集。它东面是一望无际的海洋,西面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戈壁荒滩,南部是辽阔的印度洋,北部我们的祖先修筑了万里长城作为屏障。在这种自然兼人为的封闭的生活环境里,人们进行的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农业生产活动[7]。这个古老的农耕国家,讲究深耕细作。在古老的东方文明中,父系氏族是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形成了汉语称谓语中父系、母系分明的传统。在农耕社会,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论是在大自然中生存,还是深耕细作养家糊口,要靠家庭成员间的密切协作和努力。因此,汉语称谓语中,家庭成员区分详细。

(二)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

语言是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每种语言都具有各自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从中英文中亲属称谓词的对应表我们可以看到,英文中有的家庭成员的称呼被赋予了法律的概念,比如m o t h e r-in-law,f a t h e r-in-law,s o n-in-law,d aug h te rin-law,还有比如b ro t h e r-in-law,s i s te r-in-law,这反映了西方人比较重视法的概念,与他们的传统是分不开的。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成文法学,在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伦理思想中,都包含了许多关于法的基本问题的探讨,以至于影响到现在。

中国是一个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里,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漫长的农耕文化下,家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又是基本的生存方式,造成了中国人家庭观念重的传统。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养儿防老”、“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多子多福”、“儿孙绕膝”、“含饴弄孙”等等。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家庭伦常和亲属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每一个称呼都十分精确,不会混淆。

(三)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主要有三个来源: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也就是基督教文化[7]。他们主张个人自由,重视科学研究,在哲学和科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思维方式强调把事物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即分析思维。其特点是注重定量分析,结果精确,富于逻辑性。分析思维的结果是将个体与部分置于首位,产生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极其重视个人价值、个人身份、个人作用。不论是朋友之间,甚至是家人之间,都注重个人隐私,强调个体的力量。较之我们古老的东方文化,家庭观念松散得多[8]。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强调家庭在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重家庭、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爱家人是“仁”之根本,要求我们孝敬父母,“兄友弟恭”。不同于西方社会中家庭以单纯的夫妻关系为主轴,儒家文化认为父与子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男子的地位远高于女子,形成了男尊女卑的传统。反映在亲属称谓上,父系亲属的称呼比母系亲属的称呼更全面,以父系为本,母系会冠以“外XX”,比如母亲的父母被称为“外祖父”、“外祖母”等。

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中英文亲属称谓词的不对等现象,我们进行实际交际时,或者进行文学作品的互译时,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忠实地将亲属称谓词转化为目的语,有时候要加以解释其内涵,以便交际对方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境意义。比如已经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亲属称谓词的翻译,也涌现了相当可喜的研究成果。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彼此熟悉、彼此尊重,才能更好地促进交流和合作,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我们应该主动了解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就要注意在语法上、词汇上对比区分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中英文称谓词,尤其是亲属称谓词的不对等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家庭观念和思维方式,同时对于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互相翻译也大有裨益。

(二)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语言也没有高下之分。不论是英语中笼统的家庭称谓语,还是汉语中精确的家庭称谓语,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是受历史传统和地理、自然因素长期影响的。

刘润清等指出:“两种文化相遇,只有区别,没有优劣;尽量去理解、容忍、接纳对方,而不是排斥、敌视、污蔑对方。”[9]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言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有效进行。

[1]付颖鑫.从日常生活比较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祁伟.从社交称谓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李瑾程.论文化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英译的影响——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词的经典译文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09(4).

[5]申厚坤.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03(1).

[6]袁知乾.透过英汉动物词语,看英汉文化内涵差异[J].海外英语,2012(11).

[7]路佳.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J].山东外语教学,1999(1).

[8]胡红云.从动物习语解读英汉语中文化内涵的异同[J].怀化学院学报,2014(3):103-105.

[9]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inship Terms

SUN Jing-mei, LI Sh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Anhui 246133)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differences of Kinship Term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finds the inequivalence of them,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deep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a.The reasons contain:geographic position and natural factor,historic tradition and life style,cultural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We should understand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Kinship Term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awar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It is of great help for mutu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and other nations in the world.

Kinship Terms; inequivalence; cultural difference

H313

A

1671-9743(2017) 09-0091-03

2017-09-11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渗透研究”(2015j y x m233)。

孙景美,1983年生,女,山东临沂人,讲师,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旅游英语教学;

李 珊,1985年生,女,安徽安庆人,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汉家庭成员汉语
学汉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