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2017-11-04吴寿仁
吴寿仁
【摘 要】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便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隔代教育成了这些孩子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关键词】留守儿童 隔代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98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众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便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当前教育面对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父母们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只好将孩子们留在家乡。据最新权威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有留守儿童二千五百多万,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地区,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绪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时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
(二)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人的交往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人的人际交往正常进行的不良心理因素。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并不是没有遵守交往规范,也不是不懂人际交往技巧,而是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都属于交往心理障碍。很多农村儿童对班上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也不积极参加,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他们很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产生交往的心理障碍。也有的儿童需要别人叫他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从这些也可以看出,隔代教育中的儿童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帮助的,他们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帮助与沟通。
(三)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由于生活在隔代教育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因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本来就与儿童存在时代的隔阂,在认知方面多的只是一些封建的顽固思想。天天只知道叫儿童呆在家中看书写字,不允许儿童随意的外出、玩耍。这样,封闭了儿童的视野,禁锢了儿童的思维,使得本来应该天真活泼的儿童多了几分木讷。因此在学习上始终不及那些爱玩爱动的小朋友。又加之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二、隔代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隔代监护人方面的局限性
祖辈精力有限,承担着替子女种田和照顾孩子的双重任务。繁重的农活已占去不少时间,再照顾好孩子已是力不从心;祖辈受到自身文化不高的限制,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爱莫能助,采访中好多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不会签字;祖辈的教育方法简单,容易走极端,孩子出现问题后,要么非打既骂,要么溺爱、袒护。隔代监护人普遍缺乏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育儿观,重学习成绩,轻思想品德十分严重。
(二)父母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淡漠
部分外出的家长一心只想着挣钱,似乎遗忘了家中有读书的孩子,重养不重教凸显;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反正有老师在管就行了。这些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于孩子思想、心理、道德方面不作过问,带有侥幸心理。
(三)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学校对“留守儿童”特殊性认识不到位,缺少针对性的管理教育措施。留守儿童在家没有父母管教,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生存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关注,教学起来要比其他孩子费心,教育中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学校基本上没有区别对待留守儿童。
三、解决的对策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管理机制
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第二阵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起主导作用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局限性,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产生隔阂或较为疏远的情况下,教师理应担当起主要教育者的角色。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尤其是了解清楚其父母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经常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以信件或短信等方式向其父母反映,让其在工作之余多教育子女。這样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留守儿童问题,仅凭家庭或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首先要加大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留给青少年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其次是学校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形成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因此,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他们创建一片美好的蓝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