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2017-11-04李坤君

魅力中国 2017年41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因材施教

李坤君

摘要: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中职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作为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课程,是中职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全面提高,进而促进中职美术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关键词:因材施教;审美能力;积极引导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教育,各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美术的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有效的互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进行高效的学习。在中职美术的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理解,培养艺术思维,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增加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接触和认识

让学生与多个艺术教师学习,从不同教师手中学到风格各异的美术风格。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加强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理解了,从而衍生出自己早期的艺术风格。加强与国外艺术界的交流探讨,这对进一步开拓学生艺术思维提高学习理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外国的美术艺术与中国的美术艺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外国的美术作品更注重的是通过绘画表达思想,中国的美术更注重中的是用画表达真实的景观,表达时间,更注重的是“意境”。所以中外结合、推陈出新培养现代化的美术学者。才能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高歌猛进,才能把中国的美术文化发扬光大。

二、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

中职美术教育注重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本身就具备独特性,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品质。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特异思维予以嘲笑、讽刺。例如,在欣赏《蒙娜丽莎》这一副作品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蒙娜丽莎》蕴含的丰富内涵,并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分析自己对于《蒙娜丽莎》的感受。因为每一个中职学生,其家庭背景与审美观都存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注意倾听,尊重他们的个性,谆谆诱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作为美术教师,要学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尤其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更要体现美术教学的这一特点,将学生的专业课程与美术实践相互联系起来,争取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加深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中职美术教育有着实践性的特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应该停留在理论知识讲解层面,而应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措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与实践能力,科学分配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如在教学中重视室内教学、室外写生,以及安排一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认真的、详细的观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进行敏锐和准确的观察,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鉴赏和创造各种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人审美能力

在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理论技能教学方面的内容,还要多关注学生个人审美能力。通过对各种名家的作品进行欣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个人技能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各种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课堂的权利教给学生,并将学生作为课堂发展的被引导者,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技能。比如在《中外建筑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介绍各种中外建筑历史以及中外建筑在美学方面的内涵,之后帮助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切入角度,让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中外建筑,比如金字塔等。教师为学生找出建筑学习资料,让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全面赏析。通过学生自主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来直抒胸臆。如果教师只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未免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精品,比如《蒙娜丽莎》、《向日葵》等作品,将精品作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

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引导学生

美术学习仅靠一时的兴趣是不行的,只有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并长期有兴趣才可能学好美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容易遇到“拦路虎”,学生此刻容易灰心,对美术学习丧失兴趣,此时教师应给予帮助,通过讲解、分析、示范、鼓励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素描写生时,学生画不准基本形体结构,教师要多讲解、多分析,教导学生运用比较的观察方法力求做到形体结构准确,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示范;图案色彩配置时,学生因色彩配置不理想容易对作业失去信心,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些建议并鼓励学生完成作业。经常以学生中的优秀美术作业为范例进行点评,对于缺点存在比较多的学生作业应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取得进步。平时按各人学习水平状态分类指导作业,使学生清楚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继续取得进步。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教师的推动和引导。对于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性,我认为一副好的美术作品,一次完整的示范,和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

美术是素质教育之翼。而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从提高學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顧晓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3,11

[2]刘丹.中职生工艺美术专业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3]张继琼.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