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17-11-04刘莹魏寿煜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表现性科学素养科学

刘莹+魏寿煜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更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因此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本文构建了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期末素质报告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维科学素养的发展。

【关 键 词】 教学评价;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教育评价被人称为“世界级难题”,在教育实践中暴露的诸多弊端,已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存在诸多的弊端。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评价系统进行改革,从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

一、构建巴蜀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依据

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鉴定学习的质量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和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评价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科学精神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其间包含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

3. 巴蜀小學科学学科育人目标体系。巴蜀小学科学学科组依据国家核心素养征求稿内容和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基于巴蜀小学律动课程体系,跟踪学科前沿,遵循律动教育思想,结合巴蜀小学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分析,将学科育人目标表达为“质疑求真、探究交流、应用创造”。

二、巴蜀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

第一,通过学习评价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第二,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通过学习评价的实施,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四,通过评价使学生成为成功者、积极参与者和自我反思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第五,通过评价,给予不同特色学生不同方面的肯定,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有激励性。

第六,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巴蜀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过程性评价

1. 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第一,学情诊断原则。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影响,有必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学情诊断,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的出发点在哪里,这是学好科学的前提。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或概念图、观察等。

第二,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树。

第三,学生的主体自评和客观互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指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以及与他人互评交流的活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活动很重要,因为弥补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和目标之间差距、矫正错误概念过程的人不是教师,而只能是学生本人。为此,学生必须清楚自己是否知道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该怎样前行才能达到目标,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该如何修正。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学习价值无限。

2. 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式

第一,课堂表现性评价。记录针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中的学习习惯、科学态度、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为了更好地落实课堂评价,我们从教师实时现场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评价两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第二,单元小结评价。主要是围绕单元科学研究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研究活动)确定主题,收集资料,乃至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且记录实验成果,用不同方式(图画、文字、表格、剪贴画)表达出自己的发现、观点和意见以及新问题。

第三,表现性测评。表现性测评指在学生现场实际完成一项任务过程中,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应用能力的表现水平进行测评。这是综合测评学生科学素养状况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要进行表现性测评,应设计基于解决问题的操作性任务,避免将其等同于单一的观察实验技能考查;应分别设计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任务单,保证测评工作有序进行;应设计翔实的评分标准,明确测评点和给分原则,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分层评价。

(二)终结性评价

1. 终结性评价的原则。终结性评价指在进行一个阶段的科学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在于让社会、家长、学校及学生本人对学习的质量和水平有一个具体、确实的了解,以确认学生学习所达到的水平。终结性评价的期限一般是以学期或者学年、学段为界。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表现性的考试、学习总结汇报、成长记录等。

对于表现性的考试方式,学科组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尊重儿童年段特点,特拟定 “学科能力达标测试”内容表,进而有效彰显科学学科特点,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最后就是进入中高段以后的纸笔测试。小学科学期末笔试遵循核心知识+综合运用+生活应用迁移相结合的笔试命题原则,考查学生对科学“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迁移”的应用。

2. 终结性评价的实施方式

第一,“能力达标”测试。“能力达标”测试是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我校学科能力达标测查方案为主要参考。中段强调这种培养学生的观察、制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如三年级主要测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观察小动物、小植物开始,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比较;四年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可以考查学生通过绘制天气日历对天气的记录进行分析整理。高段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推理、实践及模拟演绎能力的培养。

第二,综合运用题。通过创设科学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各种实际的情境中。在处理科学问题时,方法的选择以及表现通常与问题所置的情境相关。以在个人、社会以及全球背景下的科学应用为情境,应用的领域涉及“健康”“自然资源”“环境”“危机”和“先进科技”等。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认真思考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变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评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费红. 小学英语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 课改在线,2010(8).

[2] 董曼曼,杨培禾. 论即时评价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调控作用——以“比较水的多少”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现性科学素养科学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