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017-11-04纪勇曹丽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长方体面积图形

纪勇+曹丽

当下,为了追求 “观赏性”,很多老师的课堂因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了深度思考与感悟,缺少了必要的思维交流。如果不加以纠正,学生能力的提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数学问题的设计

要避免过度包装,首先要在问题的设计上多下一些功夫。要以问题为导向,让活动形式为解决问题服务。另外,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二、重视活动方式的设计

设计课堂活动应考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但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进行了,可思考、感悟却很少。为了避免这种弊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从中感悟万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重视提问方法的设计

思维训练从提问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因而,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圆的面积》一课的练习阶段,我出示了一个习题:用一根31.4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平面图形,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回答:三角形和梯形肯定不行,因为计算它们的面积都要除以2。老师问:成平行四边形呢?学生说:也不行,因为S平行四边形=底×高,若以一条边为底,那么这条底上对应的高一定比这一条边短,这样所得的面积肯定比同底的长方形小。看来只能考虑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老师再问:在这三种平面图形中,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经过教师点拨及学生间的讨论,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而且还发现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宽的米数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一规律。

四、重視活动过程的设计

新课程目标规定要注重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训练过程的设计。在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1答:(5×5+5×10+5×10)×2。学生2答:5×5×2+5×10×4。我问: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学生3: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10。每个侧面可以看作2个底面,那么4个侧面就有8个底面,再加上下2个底面,一共是10个底面,算式就是:5×5×10。我及时表扬他:非常有创新,真是太简便了。学生在老师的热情鼓励下,创造性思维瞬间迸发,不但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更重要的是数学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方体面积图形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分图形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找图形
表面积是多少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