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2017-11-04蔡河洲
蔡河洲
【摘 要】从提髙学习兴趣、构造学习氛围、落实主体地位、提髙思维能力、注重因人施教等方面,提出了教师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达到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等目的。
【关键词】兴趣;数学;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数学的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是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提髙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宄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是求知的先导,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当学生学习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亲其师,信其道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以饱满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二、设情境教学,构造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下,教育己普遍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昔日单纯的传授知识己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数学教育要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与教学质量;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启发学生去寻找三边应满足怎样的条件。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仍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敢放手,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替代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结论,掩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有违新大纲的精神及对数学教育的误区。
从新大纲、新教材实施以来,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新的数学教学大纲,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的思想,树立课程与教学并重发展的观念,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在大众数学的意义下,数学课程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中应注意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单一的“传授一一接受”的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即“学数学用数学”。
四、重视解题的反思,提髙逻辑思维能力
长期的学习经验表明,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解题训练的过程中,只求质量,普遍欠缺解题后的“反思”。何谓解题反思?一道数学题目经过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及思考:命题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面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目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本题目的解法和结论是否可推广,条件是否可更换?能否得到有益的普遍性结论是否可推广,条件是否可更换?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就是“解题反思”。大部分同学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未能在更深和更广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为了提高同学的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从而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更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五、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分层次学习,提倡互助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对“兴奋型”学生,可釆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的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让积极发言又能丢三落四的学生讲推理;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的学生说一说别人分析的对不对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素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
[2]张仁贤.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