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学生品质的策略研究

2017-11-04黎冬琼

魅力中国 2017年41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黎冬琼

摘要: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讲授,也要关注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发展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有需要良好品质的培养,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本文中,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以《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为切入点,探究了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策略,希望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发展;良好品质;教学质量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品质教育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来说,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课程就是“背多分”,只要学生下功夫死记硬背,短时间内是可以提升学习成绩的。存在这种观念的甚至还包括个别教师和学校领导。《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就是三维的,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知识目标占得比重太多,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处在边缘化的尴尬地位。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提升学生的品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品质教育,自觉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等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把三维的关系处理好,让课堂充满着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课《走进父母》的时候,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设定:【知识目标】掌握为什么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代沟,掌握与父母和谐相处的策略与方法。【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孝敬父母,拥有与父母沟通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父母的辛苦和伟大,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做到感恩父母。那么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设计和课堂授课的时候就要以此落实,促进学生的品质发展。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心里面都有一杆秤,有时候“称称”自己,有时候也“称称”别人,这就是他们在用道德与法治来评价自我和他人,青春期的他们对老师充满着敬畏,所以对于老师的表现,他们十分的在意。很多的初中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着假大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又或者现实中很多的做法与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截然不同。其实,他们有这些思想反馈,给予社会现实的观察,也有就是教师本身带给他们的信息。一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重视理论讲授,甚至是灌输,吹嘘高尚的价值观和情感,但是在私下的生活中又截然不同,这些都让学生看在眼里,考量在心里。要想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发展,必须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时时为人师表,处处做生表率。老师对学生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身充满社会正能量,传递健康、积极、乐观和豁达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尊重学生,关心同事,热爱本职工作,拥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主义精神。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做出表率;禁止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等等。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规则与秩序》的时候,谈到规则种种,讲到秩序来自规则,这是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提升良好品质的最佳时机。那么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班规校规,不迟到早退,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在食堂就餐的时候,排队打饭;在参与交通的时候,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中国式过马路等等。以上做法才是正确的选择,才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良好品质,效果绝对比理论性的灌输好得多,进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既定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品性发展

初中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身的好恶和兴趣。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采取理论性的讲授,学生基本上参与性不高,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和排斥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品质教育,重点在体验,那么构建既定的教學情境,就显得显得非常重要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那么至于采取何种方式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常用的包括材料情境、多媒体创设的视频素材情境、设问情境、体验式生活情境等等。这些情境模式的构建是通过一定的情感感悟和感受才促进学生品性发展的,如果情境创设成功,学生的品质发展绝对比空洞的理论讲授效果好得多。比如在学习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美好的青春》时,很明显教材内容中涉及到了孩子们青春期的一些变化和烦恼,并且这些烦恼的出现,很大一部分跟生长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很多的孩子体量不到父母的辛苦,他们对父母严重逆反,使得家庭关系很不和谐。其实很多的学生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看到其他同学存在逆反,总觉得青春期可以为自己掩盖众多的错误和逆反,殊不知这种变化会对亲人产生很多的伤痛,也会使得自己陷入无穷的烦恼当中。那么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播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镜子》,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构建既定的教育教学情境,让这面《镜子》折射出内心的情感,通过观看别人的故事,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这个纪录片拍的很写实,也很现实,对人的触动很大。那么在观看之后,学生其实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伟大和无私的,自己的情绪发泄却是无情的,严重伤害到了其他人,那么在反思和反省中,就会做到角色的自我调整和行为的自我纠正,从而正视自我,成就自我。

四、结语

品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使其更具科学性、实效性、人文性,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更是关系到学生成长的现实问题。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品质的塑造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品质和深度发展的素养。按照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和品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题中之义,更与教育教学规律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赵永明.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17(11)

[2]宋玲.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