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债务异质性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7-11-04任宇宁

统计与决策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经济波动负面影响宏观经济

任宇宁

(中国政法大学 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 100088)

债务异质性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任宇宁

(中国政法大学 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 100088)

文章分析了债务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机理,并用政府债务代表公共债务,用家庭债务代表私人债务,实证研究了债务对经济增长及经济波动的影响。认为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经济增长均具有负面影响,且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大于家庭债务,初始经济增长率是影响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政府债务与家庭债务;债务异质性;经济波动

0 引言

债务和宏观经济存在密切关系,一般来讲可以把债务分为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两大类,两种不同类型的债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从国际数据来看,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债务的作用,无论是公共债务还是私人债务,债务可以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可能成为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我国政府也对政府债务给予高度重视。鉴于债务对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两个方面研究债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用政府债务代表公共债务,用家庭债务代表私人债务进行研究。首先对债务影响宏观经济的理论机理进行数理分析,然后使用我国的宏观统计数据实证研究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经济增长及波动的具体影响,以期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为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正确的决策参考。

1 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1.1 模型构建

债务能通过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影响宏观经济,一般来讲债务包括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不同类型的债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我们把这种差异称为债务的异质性。本文用政府债务来代表公共债务,用家庭债务代表私人债务进行理论模型分析,这里以单一部门的封闭经济为例进行阐释,借鉴Honjejtr(2015)的做法用影响函数来描述债务和宏观经济的关系,债务能通过影响社会中的资本流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同时宏观经济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分性影响函数U的形式可以表述为:

其中,C表示影响宏观经济的其他因素,Z表示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π表示影响因子权重,当π较大时表示债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π值为0表示债务对宏观经济没有影响。这里假设资本K是外生因素,放入生产函数可得:其中,Y表示国民经济的产出,α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假设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资本的折旧率为δ,资本的累积方程可以表述为假设时间的贴现率为ρ,可以计算出资本的平衡增长函数,债务对宏观经济的最大化影响可以转化为求解:

构造汉密顿函数H如下:

对上述公式进行最有条件求解可得:

假设总债务在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是常数,则可得:

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公式:

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联立方程求解可得债务资本比和平衡增长率:

利用上述公式进行静态分析可得:

上述公式表明,债务资本比和债务的影响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当债务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债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会越大;当债务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较小时,债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会较小,债务资本比和债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上述理论分析认为债务和宏观经济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不同的债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否存在一定差异,下文将分别实证研究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增长模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待估参数对控制变量反应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出现控制变量选取不准确等现象,这里为了避免控制变量选取的随意性,使用因变量和债务的交乘项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为: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Y表示经济增长或经济波动,GD表示政府债务,HD表示家庭债务,γ表示与地区相关的不可观测影响因素,μ表示随机扰动项。由于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一般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处理,这里使用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使用豪斯曼检验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1.2 数据说明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分析样本,数据的分析年限为2000—2015年。由于名义GDP含有通货膨胀的因素,这里使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GDP来衡量经济增长,相应数据来源于2000—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通常使用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来衡量经济波动,但由于增长率的标准差会因经济增长均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里使用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系数V代表经济波动:

其中,V表示增长率的标准差系数,Y表示实际GDP,g表示实际GDP的增长率,为了保证经济增长波动性指标的稳健性,使用HP滤波进行处理,得到以下公式:

其中,g表示实际GDP增长率,g*表示实际GDP的潜在增长率。

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使用变量占实际GDP的比例来测度,数据来源于2000—2015年《中国地方债务研究报告》。

2 实证分析

2.1 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1。其中,第1-3列分别是混合OLS、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回归结果;第4-5列分别是差分GMM和系统GMM的回归结果,GMM回归中加入了滞后项。从估计结果来看,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的相关系数符号为负,表示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即债务的增加不利于经济增长,政府债务的相关系数为-0.081,大于家庭债务的相关系数-0.053,表示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要大于家庭债务。从交乘项的估计结果来看,相关系数为正,表示初始的经济增长率g的差异会带来债务影响的差异;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由于较快的经济增长可以弥补债务的负面影响,此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相对较弱;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经济增长无法弥补债务的负面影响,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表1 债务异质性与经济增长的估计结果

为了更为清晰地表述经济增长和债务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用三维立体关系图来表述政府债务、家庭债务、总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如图1所示。

图1 债务异质性影响经济增长的三维立体图

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08年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负相关状态,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约为-0.35左右,家庭债务对经过经济增长的影响约为-0.17左右。但从2008年开始直到2011年这种负向影响呈现快速扩大趋势,可能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关,次贷危机期间中国增发了大量债务以提振经济。2012年之后这种负向影响出现减弱趋势,但负向影响依然较大,政府债务的影响约为-0.40,家庭债务的影响约为-0.23,要大于经济危机之前,因此当前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不容小觑。债务的增加会抑制经济增长,但这种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债务类别差异性,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性大于家庭债务,因此在实施“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债务要区别对待。由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大,政府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政府债务这一工具,根据国民经济需要发行适合经济增长的政府债务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政府债务发行量过多将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负面影响。同时也应该重视家庭债务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家庭债务作为私人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采取政策措施积极引导。

2.2 债务对经济波动影响的回归分析

使用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系数代表经济波动,对债务对经济波动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见表2。

表2 债务异质性与经济波动的估计结果

其中,第1列为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第2列为固定效应估计结果,第3列为随机效应估计结果,第4列为差分GMM估计结果,第5列为系统GMM估计结果,Hansen值和Sargan统计量都表明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具体来看,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的估计结果均为负,但政府债务在很多模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示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均具有抑制作用;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家庭债务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政府债务的相关系数,表示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消费需求是影响家庭债务的主要因素,国家财政政策是政府债务积累的重要原因,两种不同类型的债务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异。接下来进一步考查交乘项分析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偏效应,交乘项的相关系数为正,表示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虽然对经济波动具有减缓作用,但当经济波动幅度较大时,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减缓作用会越来越小,如果经济波动幅度非常大,债务可能会增加经济社会的不稳定。

为了更为清晰地分析债务异质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用三维锥形反应图来表述政府债务、家庭债务和总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如图2所示。

图2 债务异质性影响经济波动的锥形反应图

图2和图1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特征,即2000—2008年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负相关状态,2009—2011年出现较为明显的快速增长,2012年后债务异质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则出现下降回落。从债务异质性上来看,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政府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这和回归分析所得结论一致,在很大程度上论证了本文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虽然对经济波动具有减缓作用,但当经济波动幅度较大时,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减缓作用会越来越小,如果经济波动幅度非常大,债务可能会增加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应该对债务的这种作用辩证看待,科学合理地利用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平滑作用。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容小觑,当经济波动幅度较大时要更加注重家庭债务的影响,通过消费杠杆调节家庭债务,保持家庭债务的适度规模,让家庭债务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而不是成为国民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债务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机理,把债务分为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用政府债务代表公共债务,用家庭债务代表私人债务,使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0—2015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债务和经济增长及经济波动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经济增长均具有负面影响,且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大于家庭债务。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即债务的增加不利于经济增长,政府债务的相关系数大于家庭债务的相关系数,表示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要大于家庭债务。

(2)初始经济增长率是影响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由于较快的经济增长可以弥补债务的负面影响,此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相对较弱;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经济增长无法弥补债务的负面影响,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3)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均具有抑制作用,家庭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虽然对经济波动具有减缓作用,但当经济波动幅度较大时,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减缓作用会越小,如果经济波动幅度非常大,债务可能会增加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初始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会带来债务影响的差异,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由于较快的经济增长可以弥补债务的负面影响,此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相对较弱;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经济增长无法弥补债务的负面影响,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越大。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增长较快,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增发债务以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如果政府债务发行量过大不但不能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反而会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

[1]Cliff A J,Ord K.Spatial Processes:Models and Application[M].London:Pion,2015.

[2]Nye P S.The Effec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 the City Analsis of Cargo Hanling Operatins[J].Physica-VerlagHD,2015,(4).

[3]Weber L.Theory of the Belt and Road Location of Cit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6.

[4]Gheyre E M.The Loc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 Economic Activity of Inflation.[J].Mc Graw-Hill,2016,(4).

[5]Wardman K.Interurban the Belt and Road and Employment Risk Competition in Great Britain:Evidence From Direct Demand Models of Cit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15,5(4).

[6]Hoonoum M.Zhang A M,Zhang Y M.Optimal Demand for the Belt and Road[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13,(6).

[7]Lally D.A.Is the Belt and Road Expenditure Productiv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14,(23).

[8]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政府债务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5,(7).

[9]洪占卿,郭峰.政府债务、家庭债务和经济波动[J].世界经济,2016,(7).

[10]曾军,崔郁.中国政府债务的区域差异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12).

[11]唐晓云.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对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8).

[12]郭金海,韩雪,陈晓文.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的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J].经济学(季刊),2016,(3).

F812

A

1002-6487(2017)20-0161-03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资助项目(2014BSCX17)

任宇宁(1985—),女,北京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责任编辑/刘柳青)

猜你喜欢

经济波动负面影响宏观经济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关于总供给的理论探讨
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浅析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
金融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研究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