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017-11-04高月华瞿廷广江苏省扬中市农业委员会212200
何 伟 高月华 瞿廷广 (江苏省扬中市农业委员会 212200)
迟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何 伟 高月华 瞿廷广 (江苏省扬中市农业委员会 212200)
为确保江苏省扬中市小麦生产水平,针对扬中市连年小麦播期过迟的现状,进行了迟播小麦播期试验及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迟播小麦生育期变短、茎蘖生长迟缓、干物质积累下降、抗性趋弱、穗数不足、穗型变小、产量严重降低。同时对“宁麦1 3”“扬麦2 0”两个品种进行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在迟播1 5 d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增大种植密度、抗灾播种、调整肥料、科学除草、加强管理等技术措施,小麦每6 6 7 m2产量仍达350 kg左右。
小麦;迟播;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沿江苏南麦区常年小麦适宜播期在10月25日~11月8日。近年来由于水稻晚粳品种的种植、迟熟种植方式的推广、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等,水稻成熟收获期推迟,加之小麦播种季节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稻茬小麦偏迟播种已成为一种种植常态[1]。如2016年秋播期间,扬中市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秋收秋种,大面积小麦播期延迟。为提升扬中市小麦生产水平,笔者选用“宁麦13”“扬麦20”两个品种进行了迟播小麦播期试验,研究了播期对小麦生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示范田,探索了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迟播小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试验于2016-2017年设在扬中市八桥镇利民村的市级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内进行,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类型为砂壤土,肥力较好。供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3”“扬麦20”。所用农业生产资料均为当地农资市场正常购买、资证齐全。
1.2 试验设计
1.2.1 播期单因素试验
以扬中市小麦最适播期的下限为起点,直至传统最迟播期11月底,设4个播期处理,分别为11月8、15、22、29日,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100 m2,顺序排列。
1.2.2 大区示范
采用“宁麦13”“扬麦20”两个小麦品种,分别建2个面积为1 hm2的示范田,示范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
1.3 栽培措施
1.3.1 播期单因素试验
稻板茬田块人工开行条播,人工盖土,行距25 cm,播幅5 cm。以11月8日处理的每667 m2播量为10 kg,以后每推迟一个播期每667 m2播量增加3 kg。其它栽培技术措施一致。
1.3.2 大区示范
小麦播期统一为11月22日,每667 m2播种量为13 kg,机械旋耕秸秆还田,之后人工碎土,人工均匀撒播。简化施肥,调整比例,共施3次肥,合计每667 m2施纯N 16 kg,基肥∶蘖肥∶拔节孕穗肥=4∶2∶4;磷、钾肥每667 m2各施6 kg,一次性基施。
1.4 观察测定内容
每小区固定2个点,每点长1 m,系统考察小麦茎蘖动态,记载小麦物候期;成熟收割前,调查有效穗数;每个取样点随机抽取60穗考种,测定千粒重。每个小区选1个点,每点收获小麦5 m2,晒干后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迟播小麦生育特点分析
2.1.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较大。迟播对小麦全生育期的影响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步缩小,表明主要是缩短了营养生长阶段,且生殖生长阶段差异也逐步缩小。如最早与最迟播种的小麦全生育期最大相差17 d,而成熟期仅相差3 d。
由表1可知,小麦播种至出苗的时间受积温的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延迟,出苗天数递增,且出苗率降低。适期播种的小麦6~7 d出苗、出苗率较高,而11月29日播种的小麦出苗期长达16 d。同时,迟播小麦幼穗分化开始迟、时间短、发育快,且播种越迟、穗分化时间越短,但不孕小穗和小花相应增加,穗数粒数明显减少。
表1 迟播小麦主要生育期比较
2.1.2 叶龄进程和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播期不同,小麦茎蘖消长动态趋势差异较大,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一生总叶片数递减。同时,迟播小麦冬前积温少,苗小苗弱,冬前幼苗很少分蘖或不分蘖。如11月15日后播种的小麦冬前无分蘖,但扬中市小麦生长基本无明显的越冬期,越冬期间小麦基本是正常生长,分蘖增加较快,故播期11月8日和11月15日两个处理在返青期每667 m2总茎蘖数在40万苗左右,为足穗奠定了基础,表明越冬期分蘖对迟播小麦生长有重要作用。此外,更迟播的春生分蘖增加更快,3月20日,播期为11月8、15日两处理的茎蘖高峰已过,而播期11月22、29日两处理的分蘖正盛,超过了播期较早的两个处理。但是由于春生分蘖都是无效分蘖,徒耗营养、分蘖成穗率极低,最终以主茎独秆成穗为主。
表2 迟播小麦茎蘖动态比较
2.1.3 植株性状和抗倒能力
由表3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穗下节长、节间数、穗长均呈递减的趋势,总体上营养生长量逐渐减少。小麦抗倒能力受播期的影响也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拔节期相应推迟,拔节抽穗进程加快、时间缩短,茎秆壁薄、组织柔嫩,偏迟播种小麦灌浆前、中期抗倒能力弱,但灌浆后期及成熟期由于植株重量较轻和重心下移,抗倒能力有所增强,而适期及适期迟播小麦由于植株较高,灌浆后期及成熟期抗倒能力则相对较弱。
表3 迟播小麦植株性状考察
2.1.4 产量及产量结构
由表4可知,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递减的趋势。播期11月8日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 m2实产达383 kg,播期11月29日处理的每667 m2实产仅210 kg。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可看出,在相同栽培措施条件下,适期早播是不需要增加投入的高产措施,因此小麦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应尽可能抢早播种。扬中地区小麦生产适期迟播在15 d内,减产幅度较小,迟播20 d后则减产幅度增大。
表4 迟播小麦产量及其结构比较
2.2 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示范
2.2.1 选用耐迟播品种
迟播小麦宜选用相对耐迟播、抗寒性较好、分蘖性强、营养生长时间较短、灌浆速度快的偏春性早熟品种种植,以达到足穗、大穗、粒重的高产穗粒结构。从本试验的2块示范田来看,“宁麦13”“扬麦20”品种均较耐迟播。
2.2.2 加大播量,依靠主茎成穗
在适宜播期之后播种的迟播小麦的出苗率、成苗率下降,冬前积温少,苗小苗弱,分蘖明显减少,基本苗数少,易造成穗数不足,进而影响产量。因此,迟播小麦需通过加大播种量,以提高基本苗数,依靠主茎成穗,确保小麦有足够的穗数获得高产。小麦播期每推迟1 d每667 m2播种量宜增加0.5 kg,上限控制在22.5 kg以内,每667 m2基本苗数控制在20万~25万苗,偏迟播的每667 m2不超过28万苗。
2.2.3 抢早机械旋耕秸秆还田,人工碎土、播种
如连续阴雨造成迟播的年份,水稻秸秆离田成本大,只能还田,具体做法为:选晴天抢早田间略爽水,尽早机械旋耕秸秆还田。由于田间土壤水分饱和,土壤湿重,耕翻后土块仍然粘连,因此之后宜进行人工碎土。此外,迟播小麦不能采用机械条播(匀)播,宜采取人工均匀撒播,且不需再进行盖籽。
2.2.4 简化施肥,控前促后
迟播小麦由于田间基本苗数较多,生育期延迟并缩短,以冬发春发为主,在肥料运筹上可掌握“简化施肥,控前促后”的原则,可减少施肥次数和肥料用量,前期用肥量要适当降低,以防造成无效群体过大,中后期适当增加施肥量。本示范田,氮肥共施3次,合计每667 m2施纯N 16 kg,基肥∶蘖肥∶拔节孕穗肥=4∶2∶4;磷、钾肥每667 m2各施6 kg,一次性基施。
2.2.5 三沟配套,强化管理
耕翻播种前应先开挖临时沟系,迅速排水降渍;播后田间水分适宜时及时机械开沟,三沟配套,防涝防渍。特别要重点关注草害,播种后宜适期用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春季对杂草达标田块再进行化学防除。此外,要抓好病虫害防治,返青后主动防治小麦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等,且要结合防病治虫药肥混喷,以养根保叶、提高粒重。
2.3 示范成效
“宁麦13”“扬麦20”品种较耐迟播,在迟播15 d的情况下,通过集成应用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如增大种植密度、抗灾播种、调整肥料、科学除草、加强管理,每667 m2产量仍达350 kg左右[1,2]。
3 小结与讨论
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生育期均相应推迟,全生育期变短,各生育时段缩短[3]。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迟播对小麦全生育期的影响呈逐步缩小的趋势,主要是缩短了营养生长阶段,且生殖生长阶段差异逐步缩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成熟期相应延迟,但过迟播种,成熟期过度延迟,受高温逼熟影响风险加大,会影响后茬水稻的耕翻栽插。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在11月8日播种,每667 m2实产达383 kg;在11月29日播种,每667 m2实产只有210 kg。扬中地区小麦在适期迟播15 d内,减产幅度较小,但迟播20 d后则减产幅度增大。
示范结果表明,“宁麦13”“扬麦20”品种较耐迟播,在迟播15 d的情况下,通过集成应用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如增大种植密度、抗灾播种、调整肥料、科学除草、加强管理,每667 m2产量仍达350 kg左右。
[1]王志春.迟播麦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59-61.
[2]方陈秋.迟播麦的生育规律与增产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1989(4):9-10.
[3]贾振华,恽友兰,黄曾藩.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生育特点的初步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0(1):96-103.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