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杜甫诗歌两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

2017-11-04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杜诗许渊冲译本

江 珊

作者

:江珊,香港中文大学英语应用语言系研究生,999077。

基于语料库的杜甫诗歌两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

江 珊

虽然目前为止杜诗的英译本众多,但研究杜诗英译的论文却相对较少,关注译者本身的研究更为少见。因而本文自建语料库,旨在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词汇、句法、音韵三个角度客观分析许渊冲和路易·艾黎的杜诗英译本中的译者风格。

杜甫诗歌英译 语料库 译者风格 许渊冲 路易·艾黎

一、引言

在中国诗歌历史中,杜甫以其独特的成就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和现实主义传统的巅峰,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备受英语世界推崇。最早的英译杜诗可以追溯到1741年,其后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翻译家都翻译过杜诗,如Witter Bynner、Burton Watson、Rewi Alley、吴钧陶、许渊冲、杨宪益夫妇等。然而虽然现在杜诗英译的版本很多,研究杜诗英译的论文却还相对较少。目前的研究或是着重分析杜甫诗歌的翻译策略,或是运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杜诗英译,亦或总结杜诗英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这些研究多限于对于译作的回顾与赏析,极少关注译者的翻译过程或译者本身。因此,本文将着重关注杜诗两英译本中的译者风格特点,希望能对杜诗英译研究的完善有所贡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过去对于译者风格的分析主要是借助文体学途径,容易带有主观性。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学者开始将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张美芳指出“利用语料库进行研究,对一些难以捉摸的、不引人注目的语言习惯进行描述、分析、比较和阐释,能比较令人信服地说明译者的烙印确实存在”。然而到目前为止,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对语音则关注较少。文体分析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词汇、句法结构、语音和篇章结构,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语音的分析在诗歌的研究中不容忽视。朱光潜将诗定义为“具有音律的纯文学”,翁显良也有言“一切语言都有音乐性,凡属文学都讲究声律,尤其是诗”,两者均强调了诗歌中乐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语言诗歌中乐感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译者如何重现原诗的音韵特点有助于我们考察其翻译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偏好,进而分析其翻译风格特点。

因此本文将在语音层面关注译者如何呈现原诗的韵律美,同时在词汇层面关注形符类符比、词汇密度和高频词以及在句法层面上分析句子总数与平均句长来考察译者在词汇及句法上显示出的风格。本文自建语料库,语料来源于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出版的《许渊冲英译杜甫诗选》(以下简称“许译本”)和商务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杜甫诗选》(以下简称“艾译本”),译者分别为许渊冲和Rewi Alley(路易·艾黎)。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出版了大量的翻译著作。在诗歌翻译方面他倡导以诗译诗,将逾3000余首中诗翻译为英法韵文,在中西方读者和专家中都受到了广泛好评。《许渊冲英译杜甫诗选》中他选译了100首杜诗,包含“三吏”“三别”、《望岳》、《登楼》、《春望》等经典作品,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杜甫的诗歌。而新西兰翻译家路易·艾黎则被称为“中国的十大友人”,他长期居住在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杜甫诗选》中艾黎选译了124首杜甫诗歌,不仅体裁上选取了多种形式,题材方面也涉及广泛,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诗圣的生活、情感、思想、诗歌艺术和人格精神。因而本文选取了这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译本,研究对象为两本译作中均出现的杜甫诗歌,共62首,其中包含4首绝句,41首律诗,17篇长诗,许译本的词数为6161,艾译本词数为7334。采用的统计工具为Wordsmith 4.0、Antconc和在线工具FREE CLAWS TAGGER。形符类符比、高频词汇、句子总数和平均句长等的相关数据主要由Wordsmith 4.0统计,高频词研究中的验证工具为香港大学英语语言中心提供的在线工具vocabulary profiler。词汇密度的数据由FREE CLAWS TAGGER对文本进行词性赋码后,结合Antconc的工具对照C7的词性赋码集进行检索并计算后得出。音韵的数据由笔者标记诗歌韵律后整理并进行统计。

三、两英译本对比分析

(一)词汇

1.1 类符形符比

表一 杜诗两译本的类符形符统计

例1:

病马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许译本:

To My Sick Horse

You have been ridden long

Through cold, deep mountain pass.

In dust you toil along,

Sick at year's end, alas!

Is your coat not the same

As others? Meek till now,

You're dearer than your fame.

Can I not be moved? How?

艾译本:

The Sick Horse

For so long have I ridden with you,

Now on the frontier through bitter

Winter; you have worked long and well

And, I sadden that you are old and sick;

Only an ordinary horse, they would say,

Yet only I know how fine and loyal

You have been; just an animal, surely!

But to me a noble spirit, worthy of

This song of grief I sing.

许译本形符数只有46个,艾译本却有 69个,可以看出艾译本篇幅明显较长,许译本更简洁。如“岁晚病伤心”这一句,许渊冲并没有直译诗人的“伤心”,而是通过一个语气词“alas”暗表诗人的痛心,而艾黎则明确译出诗人感到悲伤并且还点出了原因。又如“驯良由至今”这一句,许渊冲用“meek till now”三词就简洁准确地表现出了马长久以来的温顺,而艾黎为了更好地表现诗人对马的情深义重,将世人与诗人对马的态度做了对比,再用了一个强调句来表达诗人对马的珍惜。由此可见许译本更注重表现原诗句子整齐简短的美,从而避免了译诗的冗余,而艾黎则采用显化的策略,偏向于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明晰句子的意思。此举降低了阅读难度,但也无形中增长了译文的长度。

1.2 词汇密度

表二

杜诗两译本的词汇密度

通过分析标注后的文本得出许译本的词汇密度为56%,艾译本的词汇密度为53.4%,可见艾译本相比许译本更简单,这也印证了前面标准类符形符比的发现。两译本词汇密度的区别反映了译者不同的风格。许渊冲在诗歌翻译时注重求美,在追求“形美”要求诗歌要简洁的情况下,为了传达诗歌的意美,势必更多采用实词而非虚词。 相比之下艾黎的翻译风格则更为自由,艾译本中使用了许多介词短语,并采用显化的策略,在译文中添加表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的连词,虚词的增加降低其译本的词汇密度。

1.3 词频

表三 杜诗两译本的词频统计

表四 两译本与常用词、学术词汇对比

表中的数据显示虽然分布在次常用1000词表的词数艾译本略低于许译本,但在最常用的1000词上艾译本明显高于许译本,在不属于两个学术词表中的总词数上艾译本也明显低于许译本,因此可以推出许译本比艾译本更正式,结论与上表推出的结论不符。笔者再对频次差距较大的“of”进行分析发现这与译者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有关。许渊冲采用诗体译法,追求句子工整简洁,较少用of进行修饰,而艾黎采取了自由体译法,风格更为随意,为了忠实原文和表现原文精神更常使用“of”进行修饰。以《悲陈陶》为例。

例2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许译本:

Lament on the Defeat at Chentao

In early winter noble sons of household good

Blended with water in Chentao mires their pure blood.

No more war cry beneath the skyon the vast plain;

In one day forty thousand loyal warriors slain.

The enemy came back with blood-stained arrows long;

They drank in market place and shouted barbarous song.

Our countrymen turned north their faces bathed in tears;

Day and night they expect the royal cavaliers.

艾译本:

Lament on the Battle of Chentao

The best of our youth

From ten districts have poured

Their blood into the bogs of

Chentao, mixing it with the mud

Of early winter; now the whole

Drear place is deserted, with

Skies clearand no sound of struggle;

Yet here some forty thousand

Of our men gave their lives, all

On one day; while now the tribesmen

Enemy wash the blood from their weapons,

Drunkenly shouting songs

In the market-places, and the people

Of Changan turn their faces

Stained with tears to the north,

Ever hoping for the loyal troops

To return.

表五 杜诗两译本的句子总数与平均句长

在例诗中,“of”在许译本出现了一次,在艾译本却出现了七次,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先以首联为例,在“孟冬”一词上,许译本译为“in early winter”,艾译本却将“冬”调至下句来修饰“水”,凸显凄冷的气氛。又如“都人回面向北啼”一句,唐朝的都城为长安,艾黎因此将“都人”译为“people of Changan”,使“都人”所指更明确,而许译本则用“countryman”,扩大了“都人”的含义,但是省去了点出“都人”所在的修饰成分,使译诗更简洁。因而由于译者采取的译法差别较大,两译本“of”的频次也出现明显差别,此时无法简单通过“the”和“of”的频次来判断译文语体的正式度。

(二)句法

在句法方面,杜诗两译本的翻译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句子个数和平均句长。平均句长主要由句子中所包含的单词数体现。平均句长越长,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越多,句子结构越复杂,文本越正式,平均句长越短,则句子结构越简单,文本越易懂。

使用Wordsmith 4.0得到的数据显示,两译本的句子总数差距明显,艾译本句子总数明显较少,平均句长明显较长。造成两译本明显差距的原因艾译本倾向于在翻译时常使用分句及从句,并明晰化诗句的意思,而许译本注重形式美和音韵美,因而在翻译时经常会做一些灵活的调整。下面以《不见》为例。

例3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许译本:

Longing for Li Bai

I have not seen Li Bai for long.

Men of the world have done him wrong.

He can’t but pretend to be mad.

How could a talent turn so sad!

At once he can write line on line;

What he asks for is cups of wine.

Come back to read, oh! in the height,

Let age snow on your head hair white!

艾译本:

Not Seen

A whole lifetime seems

To have passed since

Last I saw Li Po; a pity

He had to pretend to be

Crazy, but there were

Men of affairs who wished

To kill him; now it seems

I alone have pity for

Thousand poems; battered

By storms he has but

The solace of wine; in

His retreat at the Kuang Hills

He studied; can he, with hair

Growing white, but return there?

表六 杜诗两译本的音韵统计

(三)音韵

例4

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许译本:

The Winding River (Ⅰ)

Each fallen petal means a bit of spring passed away.

How sad to see so many blown down by the breeze!

Before all blossoms fall by the end of the day,

Fear not to drink more wine would put your mind at ease!

Kingfishers build their nest in a riverside hall;

An unicorn in stone before the graveyard lies.

We should enjoy life in response to nature's call.

Why should we seek for vainglory in people's eyes?

艾译本:

The Winding River (Ⅰ)

Every bit of fallen blossom,

Means so much less of spring;

I grieve to see petals flying

Away in the wind, yet happy

To let eyes rest on what still

Remains; drinking some wine

Though I know it is bad for me;

Kingfishers flit around

A little pavilion on the river bank;

By a tall grave-mound out on open

Ground stands a unicorn in stone,

Nature ever calls people to live

Along with her why should I be lured

By transient rank and honors?

四、结论

本文借用了语料库的工具,通过收集及分析数据,旨在客观分析杜诗两译本中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通过上述可以发现由于译者翻译目的和翻译理念的不同,两个译本在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总体来说艾译本相比许译本较简单,为了向英语世界国家的读者介绍杜甫诗歌,艾黎有意降低了译文难度,因而在用词方面更为明了易懂,在句子方面也更倾向于明晰化诗句的含义。但是由于忠实原文的翻译目的及使用大量长句、分句的习惯,艾译本相比许译本显得较为冗长,在音韵方面艾译本也由于注重追求流畅度、传达原作精神而选择了自由体译法,没有重现原文的韵律美。相比之下许渊冲在翻译杜诗时更注重美感,运用了诗体译法。具体来看,许译本用词相比艾译本更丰富多样,用句也因力求表现杜诗工整简洁的形式美而更为灵活。在音韵上译者也通过押脚韵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原作的音韵美。因而无论是在词汇、句法还是语音层面都一定程度体现了译者注重遵循其提出的“意美、形美、音美”原则。

注释

①李特夫:杜甫诗歌在英语世界的传播——20世纪英语世界主要杜诗英译专集与英语专著解析,《杜甫研究学刊》,2012年第3期,第89页。

②李特夫:第一首英译杜甫诗歌二三考,《外语教学》,2012年,第33卷第5期,第112页。

③李培甲、文军:杜甫诗歌英译研究在中国(1978-2010),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3期,第86-87页。

④张美芳:利用语料库调查译者的文体——贝克研究新法评介,《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2年,第25卷第3期,第57页。

⑤孔凡勇:简评《红楼梦》两译本中诗词翻译的译者风格——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30-34页。

⑥朱光潜:《诗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98页。

⑦翁显良:意象与声律——谈诗歌翻译,《中国翻译》,1982年第6期,第34页。

⑧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第1-5页。

责任编辑

潘玥

猜你喜欢

杜诗许渊冲译本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贫困无田杜太守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