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生心田播下一颗诗意的种子

2017-11-03邹勇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田古诗文诗意

邹勇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新时代的学子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窗口,也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祖国语言文化的最好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篇目要求,作为教育者,在学生心田播下一颗诗意的种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激发诗趣。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人们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古诗词枯涩难懂,让小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大,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要让学生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首先就必须要让他们感兴趣,这样他们的积累和赏析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可进行故事激发兴趣。如教《小儿垂钓》,设计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头:有一个蓬乱头发的男孩,拿着鱼竿来到了小河边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想问路,这个男孩连忙摆摆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已经进入积极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轻松,学生通过讨论、反馈,课堂非常活跃。其次,绘画激发兴趣。如教《村居》一诗,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美术基础,大胆发挥想象,画一幅“儿童放纸鸢”图。然后,再让学生相互比较、讨论、评比,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品评、鉴赏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再有,表演激發兴趣。古诗词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文和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会增进对诗的理解,从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

2. 诗书合璧。书法与诗词虽是不同的艺术,却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如同兄弟,携手并行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倡导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材料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的一个厚实的起点。可不能老让它们关在学生的脑海中,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学校作为书法特色学校,努力把诗词教学与书法练习有机结合,让诗意与墨香齐飞,让学生在书法练习中运用学过的古诗词,才更有乐趣。如春天来了,来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扫墓遇雨可以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风筝飞舞的日子,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朋友临别,挥笔写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送友人,父母外出打工时,写下“每逢佳节倍思亲”,让诗意走进学生的生活,流露于笔端。

3. 小诗创作。把诵读古诗文与学生的再创作结合起来,一直是诗词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少教师以学生年龄小而不敢企及。其实,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背诵《笠翁对韵》,学生的创作可以从“对对子”学起,通过简单讲解,教师可以给出上联,让学生讨论对出下联,在“对对子”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韵律及节奏。然后,连句成篇,创作出简单的绝句。当然,创作时,平仄及押韵也不必严格按照格律。学习完课本的古诗词后,学生也可以通过模仿创作出简单的小诗。当学生的创作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还可出版自己班级的诗集。虽然这些诗句还欠斟酌、推敲,但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赞赏,带给学生的却是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再创作的动力。实践证明,儿童的确是天生的诗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不学诗,无以言。”读诗是愉快的,教学诗歌亦然。为师者,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运用它的美,让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田古诗文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虫子的诗意奇旅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把春天种进心田
在我心田
永恒
冬日浪漫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