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词史·心史
2017-11-03杨树亚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宋代,美丽与哀愁并生/那段风雨颠簸的历史/留在了词人独特的感受里/被时光打磨得鲜亮/那些旧事,是历史,是词史,更是心史/它轻巧地触动你的心房/带你走进一场真实的穿越
因为看到了封底上的这段话,很喜欢;也因为《山月不知心里事》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同属于“漫漫古典情系列”,于是,买下了这本书。
对于宋词,从来没有刻意去背诵过,不喜欢那种“为赋新词强记忆”式的阅读方式。一直用浏览的方式对待古典的诗词,能记得的就记得,不能记得的就放过了。所以,直到现在,自己也背不出几首。
宋朝,一段风雨飘摇的历史,美丽并哀愁着。这段历史,写在词人的晓风残月里;写在词人泪迹斑斑的青衫上;写在词人执手相看的眼眸中。在宋词中读历史,首先得读苏轼。苏轼率先打破了词坛风花雪月的浮艳之风,有意识地将词看成与诗有相同功能的文体。苏轼相当重视词在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愿以内容迁就音律,这无疑为当时的宋词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为宋词注入了无限生机,更为宋词承担起了书写历史的特有的责任。苏词总是含有很深邃的理趣,“像一块海绵,不管谁来读,总能在里面挤出自己所想的东西”。苏轼不像秦观那样,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暗自神伤,他不管遇到什么,都可以付之一笑。面对悲欢离合,他不是局中人,而是站在另一个时空的智者。他是仕途上的倦客,宦海风波经历太多,因此心就像扁舟一叶,天涯逆旅,自在漂流。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梦是虚幻,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苏轼在其中拆解着宋朝漫长的历史。
在宋词中读历史,二读辛弃疾。“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稼轩。”“东坡词旷,稼轩词豪。”二人开创并引领着宋词豪放的潮流,更书写着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历史巨变。辛弃疾,这位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英雄,南渡后难酬趋乱救国的壯志。一个本该驰骋疆场的英雄,在残忍的现实面前,只能屈从于平淡。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他空怀一腔热血,无处释放!“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对于稼轩,退隐闲居的生活始于一场政治纷争,但并不妨碍他对生命的接纳。“归去来兮。行乐休迟。命由天、富贵何时。百年光景,七十者稀。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而今老矣,识破机关。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对于稼轩,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回首往事,爱过,恨过,用心追逐过,但“只留下一番愁绪,一场疾病与凋零”。年逾古稀的辛弃疾忽然明白,所有的营营役役,宠辱纷争,而今看来不过是一场猜不透规则的游戏。
词,兴于唐盛于宋。词比之于诗,更能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北宋前期的词,大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直至苏轼,在词的风花雪月之风中,才出现了新的境界。因此,词人在浅唱低吟与雨恨云愁之中,书写了历史,也书写着词的发展史。
与《人生若只如初见》相比,《山月不知心里事》少了很多的故事,因此,读得有点乏味。不过仍能从中读出“心史”。
在宋词中读“心史”,首先读陆游。“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遗憾有些只需挥挥衣袖便烟消云散去。有些遗憾却要“用一辈子来忘记,就像长在胸口的朱砂痣,诉说心房无声的哭泣”。一生气吞残虏的陆游,在爱情中也不免无法自拔地沦陷在旋涡中,剪不断,理又乱。相知相伴的美梦做到尽头,但悠悠情丝却难以斩断。想忘记却又根本无法忘记,没有办法从一个执着的生命里走出去,又怎么走进另一个生命之中?“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沈园,成了他们爱情长空当哭地。八十五岁的陆游,鬼使神差地重回沈园,写下他人生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人生已经风雨,往事怎须再提。沈园,陆游,一生遗憾,半生孤独。
读“心史”,二读李煜。这个钟爱雕琢文字的男子,除了江山社稷,样样玩得精致得当。北国的虎视眈眈,爱情的风花雪月,还有旖旎的霓裳红袖,构成了李煜的一半人生。在李煜的人生字典里,死亡是带不走爱情的,娥皇、嘉敏、小周后,她们都知道,这个缠绵款款的男人,有一颗琉璃做的心,虽然纯净透明,但是脆弱不已。“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山河。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再坚固的爱情也不能拿来抵抗战争。于是,“小楼昨夜又东风,只是风匆匆,楼空空”。
读“心史”,三读李清照。读李清照的词,“就像是身临其境地经历一场华丽而又忧伤的情事,再硬的心肠也会因其中的缱绻婉转的剧情而柔软心动。”李清照用与生俱来的才情,追寻着破碎的山河,更追寻着飘零的爱情。寻寻觅觅,但终究是冷冷清清。往日的繁华,今日的孤独,他人的欢笑,自身的疼痛,在她的词里,更在她的心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易安词,绝非一个“愁”字可说。
读陆游,读李煜,读李清照,忽然想起前几天听到的一句让我发愣的歌词:“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在词中,他们的“心史”就是如此吧!
读宋词,从历史,读到词史,再到心史,从纷争读到厚重,从厚重又读到了心酸。
(杨树亚,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