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

2017-11-03斯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字赏析星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请大家把第19课的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小小的chuán”。

师:先读准这个拼音——“chuán”。

生:chuán、chuán。

师:对,“船”是翘舌音。我们没有学过“船”字,现在看老师写。(板书:船)“船”字的偏旁是新的,这一小撇写短些,这一撇写长一些,叫竖撇。再写横折钩,当中一横有点像一提,但右边不要出头,上下两点,这叫“舟字旁”。

生:“舟字旁”。

师:“舟”字原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板书“舟”)当中一横两边出头,但作为偏旁,这一横右边不能写出头,到横折钩这里为止。舟就是船,作为偏旁叫“舟字旁”。大家再读两遍。

生:“舟”字旁、“舟”字旁。

【赏析】对新出现的偏旁,留给学生的“初印象”至关重要。对此斯老师非常经心在意、一丝不苟,她一边亲自板书、一边解说提醒,不仅让学生知道写字的笔顺,看到了如何起笔、运笔,而且让学生学习用“部件”分析字形,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眼耳心手并用,印象自然深刻。

师:“船”字的右半边我们是熟悉的,是哪个字的半边?

生:“船”字右半边是铅笔的“铅”字的半边。

【赏析】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尽量用大单位记忆法,简化了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师:讲得很好。“船”字比较难写,特别是“舟”字旁,我们大家用手来写一遍。举起手,预备,起——

生:一小撇,竖撇,横折钩……(书空“船”字)

师:太慢了,没有精神,能不能写快一点?

生:能。(精神饱满地又书空一遍)

师:在你们书空时,我听到一个小朋友把“横折钩”说成是“横竖钩”,这里应该是”横折钩”。大家再来书空一遍。

生:(书空)

师:这一遍大家写得不错。你们看到过船吗?有哪些船呢?

生:我看到过玄武湖的小游船。

生:我看到过小木船、帆船。

生:我见过大轮船。

生:还有装货的货船。

生:还有装油的船,叫油船。

生:还有宇宙飞船。

(有的学生举着手还想说)

师:对!小木船、大轮船、宇宙飞船都是这个“船”字。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里,讲的是什么样的船呢?请你们翻开第19课,自己先学一学,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

生:(学生自学,小声地读拼音,学生字)

【赏析】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具体明确。一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声读课文、读拼音、学生字,既有利于集中注意,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也有利于保护小学生稚嫩的嗓子。

师:(稍停片刻)看好的举手。放下。你们已经自己学习了这首儿歌,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一只船呀?

生:是弯弯的一只船。

师:是吗?大家再说说。

【赏析】一句反问“是吗?”一个要求“再说说”,启发了全班学生:读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意思。

生:是把月亮比作一只小船。

生: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

师:对!这只船不是小木船,不是大轮船,不是帆船,也不是宇宙飞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小的船。(放出幻灯,画面上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大家看,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这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把月亮当小船。

【赏析】教师没有讲什么比喻的知识,却让小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幻灯领悟到了什么是打比方。此时出示幻灯,恰到好处,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鼓励了学生,又用具体鲜明的图画强化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生:(欣赏幻灯画面)

师: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

生:尖的。

师:儿歌里怎么说的?

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在黑板上画个尖形的)上面小,下面大,叫“尖”。所以这个字……

生:上面是个“小”字,下面是个“大”字。

师:对了。读读这个拼音。

生:jiān。(“尖”的教学处理得干净利落。)

师:(指画面上的弯弯的月儿)这头怎样?那头呢?

生:都是尖的。

师:所以叫“两头尖”。这个“两”字我们已经学过了,还记得吗?

生:记得,猜谜语的一课有“两头牛”的“两”字。

师:对!那课谜语我们提前学了。现在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注意,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弯弯的”“小小的”要连起来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生:(照着老师的要求齐读一遍)

师:好!第三句讲什么呢?

生:我坐在船上抬头看。

师:这个“我”指的是谁?

生:这个“我”指的是坐在月亮上的小朋友。

师:对!(指画面上)就是指的这个小朋友。他坐在船上看什么?

生:他坐在月亮上抬頭看。

生:他坐在小船上抬头看。

师:“抬头”这两个字在哪儿学过了?

生:在第22课里学过了。

师:第22课的哪一句?记得吗?

生:第22课第二段第二句:“河边有头小水牛,喝起水来不抬头。”

师:你们记性真好,学过的课文都能记得。这个小朋友抬头看,看到了什么?看,课文里怎么写?

【赏析】顺势肯定,热情赞赏,教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学生们一定会更主动地注意积累语言,积累知识,逐步形成习惯。

生:他看到星星。

师:课文里怎么说的?

生:他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是呀,他不只看到星星,还看到蓝蓝的天呢!这个“只”字你们认识吗?

生:在下面第20课里有“一只乌鸦”的“只”字。

生:还有“一只蜻蜓”“一只蝴蝶”的“只”字。

师:不错。下面的课文你们都已经自学了,已经认识这个“只”字。但那是一只的“只”,读第一声“zhī”。今天学的“只”读第三声“zhǐ”。

生:zhǐ、zhǐ。

师:对,是翘舌音,要读第三声:“zhǐ”。“只”是个多音字,有的时候读第—声,有的时候读第三声,要看上下文,看它用在什么地方;这里是“只看见”的“只”。“只看见”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只”当什么讲?

生:只有的“只”,只看见的“只”。

生:“只”就是光光、单单的意思。就是只看见这个东西,没有看见别的东西。

生:“我只有一道数学题没有做出来”的“只”。

师:说得很好。这个小朋友抬头看,只看见……

生: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大家读读这个拼音“shǎn”。

生:shǎn、shǎn。

师:这是翘舌音,读第三声,两个第三声的读法和以前一样,再读一遍。

生:(生读)

师:“闪”字很好写(板书:闪)你们怎么记住它?

生:门里一个“人”字,就是“闪”字,闪闪的星星的“闪”。

师:讲得不错,可惜声音小了一些,请你大声地讲。

生:“门”里面一个“人”字,就是“闪”字。

师:好,这遍讲清楚了,以后讲话就要使大家都能听见。门里有一个人,一闪(动作演示),就是这个“闪”字。什么叫作“闪闪”?

【赏析】学生发言声音小,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很重视,指出缺点后,要求学生又大声讲了一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就要像斯老师这样,严而有格、扎扎实实,不仅要说普通话,在集体场合发言还要大声讲,讲清楚,让大家都能听见。在这里,教师对学生先表扬、先肯定,再很惋惜地指出不足,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关怀和期待,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闪闪就是……

师:你不知道,请坐下。谁知道“闪闪”是什么意思?

生:“闪闪”就是一下有、一下没有的意思。

师:闪闪的星星呢?

生:闪闪的星星就是一下亮了,一下不亮了。

师:你们看这里。(指幻灯画面上一亮一亮作为闪闪的星星的彩色小灯泡)这一闪一闪的是什么?

生:是星星在眨眼。

师:这些星星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闪一闪的,好像星星在眨眼睛。你们在晚上的时候看见过这种情景吗?

生:见过。

生:我晚上看见过星星是一亮一亮的。

生:我晚上和奶奶乘凉,看见天上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在眨眼睛。

【赏析】“闪闪”一词的教学,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一、在学生集体读句子“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后,学习“闪”字。先认读拼音,再指导识写。对“闪”的字形,教师没有简单地作拆笔画的分析,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字形,而后,教师动作演示,既肯定了学生对字形的记法,又让学生在演示中懂得了“闪”字的意思。二、学习词语“闪闪”,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理解词语意思。三、回到句子中,把“闪闪”与“星星”联系起来,通过幻灯演示,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进一步体会“闪闪”的意思,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师:要在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得到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叫“闪闪”。这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上,还看见什么?

生:还看见蓝蓝的天。

师:什么天气能看到蓝蓝的天?

生:要是晴天,天才是蓝的。

师:今天的天怎么样?

生:是晴天,也是蓝蓝的天。

师:白天,我们看到天是蓝色的,但到了晚上,天却是黑色的。这个“蓝”字没有简写,笔画比较多。现在我们先认识这个“蓝”字。要注意“藍”的读音。“蓝”的声母是什么?

生:声母是“l”。

师:“l”和“n”要区别开来。(用彩色笔写声母“l”,用白粉笔写韵母n)lán蓝,不要读成nán。大家读读看。

生:lán蓝、蓝。

师:读得对。我们南京口音“n”“l”不分,特别要注意,以后不要读错了。

【赏析】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注意因字而异,因人而异。根据“蓝”字和南京方言的特点,教师把读准字音作为指导重点,而对“蓝”宇的字形.只强调“没有简写、笔画比较多”。指出“笔画比较多”,能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识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强调没有“简写”,是提醒学生,不要把“蓝”字与笔画少的同音字混淆。未雨绸缪,对可能出现错别字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误把“蓝”字简写成“兰”字。教师在这里不出现“兰”字,而只强调“没有简写”,处理得干净利落而又十分巧妙。)

师:这个小朋友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他坐在小小的船上,会怎么想呢?

生:(都在动脑筋思考)

师:(启发学生想象)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什么?一朵朵的白云又像什么?船平常是在什么地方航行的?

生:(似有所悟)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大海一样。

生:他看见一朵一朵的白云在自己的身边飘过,好像海水的波浪一样。

师:对。把蓝天当作海,把白云比作波浪,想得很好。他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大大小小的,一闪一闪的,蓝蓝的天,又很大很大,一眼都看不到边,你们想想这景色美不美?

生:(齐声响亮地答)美。

师: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人能够飞上天,到月球上去,有的入还能飞到比月球更远更远的星球上去。你们也想上天去吗?想到月球上去吗?

生:想!(大家兴奋得拍手了)

师: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钻研科学,将来也能飞上天。现在我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哪几个字应该连起来读,还要注意“只看见”的“只”要读得長而重一些。还有,“闪闪的”“蓝蓝的”,头一个字也应该读得慢而重一些。试试看。

生:(齐读)

【赏析】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完全进入了诗的意境。“飞上天”“到月球上去”“到比月球更远更远的星球上去”是人类的理想,是这篇课文背后的意思。教师能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把理想教育很自然地融在教学中。教师从停顿、速度、重音等方面给学生朗读以明确的指示,在小学低年级,这样的提示对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是有实际意义的。

师:现在再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遍。

生:(读)

师:这首儿歌为什么读起来这样顺口?

生:因为只有四句话。

师:就是因为只有四句话吗?你们念念这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话的最末一个字:船chuán、尖jiān、天tiān,韵母都是什么?

生: chuán,jiān,tiān,韵母都是ɑn。

师:对了,韵母都是ɑn。这首儿歌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都是押ɑn韵的,所以读起来顺口。我们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还是读得不怎么好。现在来听遍录音,听听这个小朋友读得怎么样。(放录音)

生:(听录音)

师:她朗读得好吗?

生:好!

师:怎么好法?

生:她读得很清楚、很响亮。

生:他没有读错一个字。

生:她不是一个字一顿地读,而是把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几个字连起来读的。

生: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对,她读出了儿歌的感情。你们也像她这样有感情地读一遍,能吗?

生:能。(读课文)

【赏析】指导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验思考,领悟韵文句末押韵的规律,而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在学生朗读实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听录音范读并讨论领悟“好在哪里”,而后再鼓励学生学习录音中的小朋友,有感情地读。教师始终把握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把实践体验、理性领悟、原型示范、模仿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师:好!这遍读得比较好,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有谁能背呢?

生:(纷纷举手)

师:请×××上来背诵。再请××来背。大家都想来背。我们把书合起来一起背一遍。

生:(齐背)

师:很好,我们大家都能背了。这首儿歌里有好几个重叠的字,(出示小黑板)大家读一读。

【赏析】从“还是读得不怎么好”到“好!这遍读得比较好”再到“很好,我们大家都能背了”,教师对学生读书的评价既热情肯定,又十分注意分寸,真诚、恰当、实在,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调控、矫正和激励、引领功能,有效地推进了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朗读能力的提高。

师: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弯弯的,你们想想,为什么要用两个字重叠呢?小的、弯的、蓝的,不是也可以吗?“小的船”“蓝的天”和“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哪个好?

生:“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小的”比“小的”还要小。

生:“小小的”“蓝蓝的”,读起来更顺口。

师:对,你们也能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吗?例如“红红的”……

生:红红的太阳出来了。

生:玫瑰花是红红的。

师:还能用别的词重叠说一句话吗?

生:白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地图。

生:××穿着蓝蓝的衣服。

生:花园里长着青青的小草。

生:我的铅笔削得尖尖的。

生:(许多学生举手都想说)

师:现在不再说了,以后我们也可以运用重叠的词来造句和写话。今天学了这几个生字,现在再来复习一遍。(用小黑板复习巩固)

生:船、尖、两、抬、只、闪、蓝。

【赏析】先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运用重叠的词的意义,再采取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重叠的词在生活中的作用,词语理解落到了实处。

师: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家里人听听。现在我们把这几个生字写一写,每个字写三遍。注意拿笔和写字的姿势。

(学生写字,教师来回巡视,纠正姿势)

(下课铃响)

师:下课。

斯霞(1910~2004)女,浙江诸暨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932年起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工作。她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事业,倾尽心血,贡献卓著。新华社播发通讯《斯霞和孩子》向国内外传扬了她的感人事迹。多次被授予全

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英雄等称号,先后当选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经验》《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文集》等。

[课例评议]

质朴扎实简约

《小小的船》是斯霞老师在20世纪70年代上的一节教学观摩课。

凡听斯霞老师的课,总觉得被一种魅力吸引着,是一种极为愉快的美的精神享受。吸引人们的不只是斯老师巧妙的提问、生动的语言、活泼的神态,那份平和、亲切、自然、循循善诱,还有她的学生们。她一进教室,学生们就个个全神贯注,扑闪着眼睛凝神地望着她。瞬间,他们的情绪就稳定下来了,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斯老师紧紧扣住课文的语言环境,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勤于思考,积极探求。学生们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语文的基本素养不断获得发展。

众所周知,斯霞老师是随课文分散识字的高手,领军人物。从1958年起,她进行了“随课文分散识字”实验,率先向传统的“三五观点”(每课书只学三五个生字)挑战,从改编教材和改进教法两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多年来,她严守和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原则,对汉字教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随课文分散识字,是指在小学低年级教了拼音,教了一部分独体字以后,采用结合课文教生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它的特点是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边阅读边识字;大量的生字新词也是通过阅读得到巩固,学会运用的。

具体到教学一篇课文,是先教识字,还是先教课文,课文又怎样进行教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何出现?如何讲解?斯霞老师总是从具体课文与学生认识结构以及学科体系关系的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精当简约,讲求实效,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没有刻板的程式和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主义。

《小小的船》课文较短,生字不多,斯老师就采取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处理的方法,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学生既学会了生字,也读懂了课文内容。对教材中少数课文较长、生字新词较多的篇目,斯老师则采取先教生字新词再教学课文的方法。如《小壁虎借尾巴》,全文有330多字,其中生字新词有21个。斯老师就在第一课时教完生字。第二课时再学课文,因为生字的障碍不扫除,学生读通课文有困难,所以得先教生字。

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如何出现,斯老师也总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需要、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既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又注意灵活运用,“怎样有利于学生接受就怎样教”(斯霞老师语)。斯老师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便于教、便于学的环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掌握生字词。

在一般情况下,斯老师是随课文内容顺序出现生字词的。如《小小的船》一课中,“船”这个生字,就结合读课题先予教学。课文里生字词的逻辑关系较紧密,老师按照课文内容顺序依次呈现“两、尖、抬、只、闪、蓝”,并且联系课文内容来释义。因此,生字教完,课文的内容也就全清楚了,教学时间得到了经济利用。

有一些课文的生字新词顺着课文内容教学有困难,斯老师就稍作变通,使生字新词的教学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我们爱老师》一课中的第二句,有“祖国,花朵、辛勤、园丁”这几个生字新词,考虑到“祖国”这个词比较抽象难懂,而“花朵”这个词比较具体形象,斯老师就不按课文中生字新词出现的顺序教,而是先教“花朵”。由“花朵”引出“园丁”,由“园丁”带出“辛勤”,最后才教“祖国”。识字的关键是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在学生头脑里建立音形义一体的联系。斯霞老师在随课文识字教学中讲究生字词出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使学生头脑中汉字的第一印象能正确、鲜明地建立起来,提高识字的效率。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由于知识基础的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存在的困难也不一样。就识字而言,初识字阶段,接触的字词大多为常用实词,且有具体形象的图画配合,字(词)义的理解就不是难点。字音因为有汉语拼音这一工具,也不难掌握,字形与书写便成了学习中的难点。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就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从笔画笔顺入手,培养儿童掌握字形的能力。在儿童掌握一两百字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独立分析字形的能力初步形成,就不再需要一笔一画地认记汉字了。《小小的船》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9课,斯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学“船”字就采用了“部件”分析的方法,突出了新出现的偏旁——“舟”字旁,而对学生已熟悉的右半部,则调动他们旧有知识经验,整体识记。

从“船”字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斯霞老师非常重视教师板书。她平常很强调,教初入学的儿童识字,得一笔一画当堂板书,而不要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好教学时一挂。她认为,教师要练就一手规范的粉笔字楷书。小学生在听教师讲笔画笔顺时,看到老师怎么起笔、收笔,怎么摆布间架结构。这是给儿童最好的示范。

当然,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十几个生字,音形义也各有难点,并不是套用一般规律就能解决所有具体问题的,应各有侧重。斯霞老师总是依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经验,从实际出发确定矛盾的主要方面,再选择方法,重点突破。譬如,《小小的船》一课中的生字,斯霞老师是这样安排的:“只看见”的“只”,在学生读过的课文中作为量词已经出现,字形学生熟悉,字义联系上下文也不难理解,“只”字的教学重点便放在了字音的教学上,因为“只”作为量词读第一声,而“只看见”的“只”读第三声。“蓝”字笔画多,暂不要求“四会”,只要求认识,懂得意思。因南京人n、l不分,所以加强“蓝”字的正音指导。“尖”字比较形象,斯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尖形的∧,让学生一想到“尖”,就能想到上面是个“小”字,下面是个“大”字。

要低年级小学生掌握汉字字形和字词的意义,教学是否形象、直观,关系极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具体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好变化,爱新异。如果采用单一呆板的方式进行教学,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调动不起来。当然也就学不快,学不好。为此,斯霞老师总是形象生动地运用各种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斯霞老师认为形象、直观并非一定要做多少繁难的准备,而是要对教学内容深入思考,精心安排,正确处置。正因为这樣,所以她举手投足之际,便会产生许多令学生难忘的教学镜头。例如,教学《小小的船》中的“闪”字,她用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意会门里有一个人一闪即“闪”的字形。至于“闪闪的星星”,则用事先准备好的幻灯放映出来。一亮一灭,好像天上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眼睛的样子,将“闪”的意义形象地表示出来。

这样生动形象又简约质朴的教例,在斯老师的课上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在斯霞老师随课文识字的课堂里,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灵活变化的——读拼音、识汉字、书空、阅读课文、听录音、回答问题、口头造句、朗读、背诵、写字、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斯老师总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完成了识汉字和学课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斯老师精心组织,善于引导,学生们始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譬如,斯老师教《小小的船》中的“船”这个生字时,先出现拼音,要求读准,并提醒学生注意“是翘舌音”。然后,看老师板书“船”的字形,边写边重点介绍新偏旁“舟”的笔画和笔顺,板书“舟”字,讲解“舟”的意思,比较“舟”字与“舟字旁”的区别,再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整体识记“船”的右半边。为了使学生记住这个字形,斯老师让学生边读笔画边书空。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义,加强对字形的印象,斯老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看到过哪些“船”(组词、说话)。学生列举“游船”“木船”“帆船”“轮船”“宇宙飞船”以后,斯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各自小声读拼音,学生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斯霞老师问“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一只船”,引导学生把“船”这个字(词)放到句子中去领会,理解它的比喻义:“把月亮当小船。”

再如,教学这一课中的“只”“闪”“蓝”时,斯老师把识字与学习课文内容紧紧结合起來,生字学完了,这句话的意思也就理解了。紧接着,斯老师又启发学生想象“看到蓝蓝的天像什么”,学生一个个神驰天外,沉浸在课文诗般美丽的意境里。斯老师因势利导,相机介绍人类航天的有关知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兴致勃勃地用心学习、认真朗读课文,把理想教育很自然地融在语言训练之中。这样的思想教育丝毫没有板起面孔训人的样子,而是那样质朴自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包含了字音、字义、笔画、笔顺、构字规律等汉字基础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智力,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

斯霞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蕴含着极丰富、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从《小小的船》教学实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尽管一年级小学生才开始学写字,一笔一画写得很艰难,但斯老师就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写;每个字她只要求学生写三遍;她在学生执笔方法、写字姿势、笔画笔顺、间架布局等方面严格要求并随时检查、纠正。我们看到,在对字词的巩固方面,斯霞老师从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创造机会练习、巩固,在课文教完后及时复习,在学习新知识时注意联系,相机复习,巩固以前学的字词。我们看到,斯老师总是热情地表扬、教励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和愉快的情绪。斯老师的评价又是恰当、有分寸、实事求是的,在热情鼓励、充分肯定中坚持严格要求,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去努力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并在这方面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乐趣……整整一节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自然地糅合在一起,人文性与工具性紧密结合,了无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在斯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真是太多太多了!

几十年来,斯霞老师曾经多次对青年教师说过:“我认为课要上得朴实、扎实、讲究教学效果,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当删减,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应当摒弃,弄虚作假的教学思想应当制止,把精力集中到教会学生,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上来。”(斯霞:《我的教学生涯》《指导青年教师的几点体会》,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这样的纯真、朴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扎实、简约的真功夫,便形成了斯霞老师的教学风格。

这样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因素自然有许多种,其中很突出的一点便是斯霞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可以说,斯老师的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她对学生的准确了解,而对学生的准确了解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源于她对学生真挚的热爱。出于爱,她平时对学生“三抓两管”,“三抓”即一抓思想,“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二抓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教师应全面掌握”;三抓生活,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细节。“两管”即管校内、管校外,也就是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覆盖到学生的全部时空。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斯老师的课总是那么得心应手,那么为学生们所喜欢,把孩子们教得那么活泼聪明。

今天,我们重温斯霞老师昔日的教导,再来学习她当年的课堂教学实录,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改革,什么是教师,什么是和谐的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什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袁浩赏析、评议)

[本文原载于《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生字赏析星星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早梅(节选)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星星洗澡
生字变身
步辇图赏析
来自星星的玩笑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