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之桥
2017-11-03
从书声琅琅的金色校园,到岁月悠悠的人生长途,朗读是一座神奇的桥,一座以文字和声音建造的心灵之桥。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学科和语种,连接我们学习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给你知识,给你智慧,给你热情与安慰;给你思维与精神的营养,给你语言与行动的力量——因为建造它的,不仅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世世代代的书香门第、私塾公庠,更有“三味书屋”“知心大姐”“百家讲坛”,直到最近在CCTV这个超级平台上开播的“诗词大会”,由董卿创办和主持,同样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朗读者”。
当然要论“朗读”传媒的强势、“朗读者”个人魅力与影响之巨,也许还可以举出历史上或我们这代人共同记忆中那些更加“经典”的特例:如《列宁在十月》中挥动着手臂翻滚起人浪旗海的广场演说,丘吉尔借英国广播公司向“日不落帝国”和全世界发出的回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动员令,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响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那句湖南口音浓重的开国宣言……
尽管如此,我想强调的还是“朗读之桥”这个最普通、最质朴,也最根本、最深刻地树立在我们的语文天地和精神世界中,联系着我们自己和他人,联系着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毛细血管”和“人格立交”——它无所不在,又无远弗届;它无所不通,又如影随形。是的,对它来说,任何“比喻”不仅跛足,而且多余:因为它既是我们身为人类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表达”和“接受表达”的能力,更是要从“学前”就要抓起、亟须重视和认真培养的“童子功”。毋庸讳言,我们悠久的中华文明和语言文字,为炎黄子孙留下了博大精深的诗教传统和文化遗产,但自近代以来,我们在普通话推广、中文教育由古典向现代过渡中所遇到的挑战、干扰与困难之多,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的负面影响所及,窃以为也是我国民众素质全面提高中必须大力解决的“症结”与“瓶颈”。
所幸的是當代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最近,我有机会同诗人孙友田、名师任小霞、来自宝岛的儿童诗作家林焕彰一起,参加在常州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举办的“童心里的诗篇”——海峡两岸童诗研讨活动。新桥小学的语文公开课、生动活泼又卓有成绩的童诗教学所焕发出来的新一代园丁与孩子们的亲和力、创造力与想象力,就像校园楼顶上所垂挂的一幅主题词大标语所传达的那样:“花开是满天的希望,花落是满地的祝福”。让我这个曾经的小学生和老教师,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欣慰,因为我看到了新世纪基础教育园地上一代新人的成长、方兴未艾的语文基础教学的成功实践与美好憧憬。我在发言中说:“今天的新桥,就是明天的剑桥。”此言一出,获得了与会者的满堂掌声。
我想补充说明的是,新桥也好,剑桥也好,都离不开那座看似平凡、简易,其实是坚韧无比、华美之至,飞架和联通着世界与你我的“朗读之桥”。
(冯亦同,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南京作家协会顾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