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秋食俗:进补开始 强身迎寒

2017-11-03车永行

长寿 2017年10期
关键词:食俗花糕霜降

文/车永行

晚秋食俗:进补开始 强身迎寒

文/车永行

进入10月份,我们迎来了两个节气——寒露和霜降。这是从秋季迈向冬季的过渡阶段。此时,天气已经比较寒凉,人们开始注重进补,这是强身健体、迎接寒冬的准备。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全国各地有山的地方都是登高的好去处,特别是名胜风景区,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在食俗上,也有许多讲究。

一、寒露食俗

1.吃花糕。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糕”与“高”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后制成五颜六色,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桂花 (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2.饮菊花酒。寒露节气,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我国许多地区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有的是提前在白酒里泡上菊花,于寒露时节饮用,更添节日气氛。

3.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芝麻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化积滞、顺气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经衰弱,延缓衰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食疗。

4.吃螃蟹。老南京寒露有吃螃蟹的习俗,他们认为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蒸食螃蟹最营养!将螃蟹刷净,上笼屉用大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把姜剁成姜末,放一小碗内,倒入米醋,蘸着螃蟹吃,再喝些白酒或黄酒,真是其乐无比!

5.吃寒露蜜桃。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此节较昂贵的水果,为人们所青睐。

二、霜降食俗

1.吃柿子。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还能够养肺护胃,清热润燥,止咳,利肠。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有些地方则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到了冬天嘴唇不会干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情况下不应吃柿子,容易在胃中滞留形成胃柿石。

2.吃萝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一种家常蔬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生吃或做成热菜、汤饮、粥品、主食均可,甚至还能做成药膳。吃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萝卜入肺,肺应秋季,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能促进大肠运动。

3.吃牛肉。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用牛腩煲之类的食物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强健。除牛肉外,羊肉、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4.鸭子好吃霜降补。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 “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一年通通补,不如霜降补”,就充分地看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得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猜你喜欢

食俗花糕霜降
重阳花糕
霜降
重阳花糕
深秋寒霜降
清代山西婚丧食俗探析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霜降
Les 24 périodes solaires
花糕,我爱摆弄
赣南食俗文化的体验式旅游开发探析
浅析满族婚礼中的食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