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尚关:于时何尚以与先文化觉创、意先产业行协、同先发展倡的思考1
2017-11-03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院设计学院
文/ 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学研究院;设计学院)
创意设计与美学 Creation Design and Aesthetics
时
——尚关:于时何尚以与先文化觉创、意先产业行协、同先发展倡的思考1
文/ 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学研究院;设计学院)
一、引 言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是在既有的制造产业链中寻求新业态的发展商机,如今推动这一产业进步已成为我国诸多城市开辟新产业链的重要举措。然而,文化创意产业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以文创产品的独创性和时代性开掘并引领市场,尤其是开掘市场的三股合力,即文化金融的驱动力、市场谋划的主导力和集聚人气的号召力,可谓缺一不可。时下这“三力”在国内外社交媒体的传播G点已越来越二次元化,呈现为一种在二维虚拟世界里的独特形象和话语,以至构成特有的时尚认知和审美体系。具体来说,以往业界普遍公认的漫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二次元构造因素如今发生了变化,时尚元素更为突显,且时尚设计的种种方式直接影响90后、00后,在他(她)们的世界里几乎都有二次元的时尚生活,这是年轻一代的潮流。君不见,击中二次元G点的公众图文传播,乃至微信转发,对于用户而言叫“兴奋点”,对于产品而言叫“卖点”。必须承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越来越被二次元文化逆袭主流而一次次获得成功,这表明引领生活的时尚潮流不可小觑。由之,围绕先觉、先行和先倡来讨论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这一主题,“时尚”便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这个抓手比较容易阐释两者间的协同关系,也比较容易为市场所接受。
图1 “小露更性感”的时尚标签
图2 《Vogue》美国时尚大片
俗话说,时尚是花,芬芳灿烂;时尚是歌,悦耳动听;时尚是酒,让人陶醉。故而,我们在谈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时,时尚作为与大众体验和互动性极强的市场推手,如若未能涉及则势必会脱离现实而落伍。而时尚产业的价值,其所包含的文创产品实现全方位的商品化运作。这表明,时尚产业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产业,而是涉及到技术、创意、审美、传播和消费诸多环节的放射性产业链,是对各类产业的整合与提升。比如,衬衣前襟用绑带代替扣子这样的元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由不羁,交叉的绑带不会让衬衣完全敞开,正好印证了那句“小露更性感”的时尚标签(图1)。而对于时尚达人来讲,在平日里既想舒适、休闲、惬意,又想保持时尚形象,这样的装扮是最值得借鉴的。又到换季时节,小清新的家居风又一次吹起。优美的家居总是离不开各种家居饰品的点缀,而家居饰品的选择却是一项时尚智力的考核,将房间格局转化为清新模式,有趣的挂件以及小物品足以帮助人们共同构筑更美丽的家居生活。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解开许多人对时尚存有误读,像这种日常化生活的改变可能不被认为是时尚,反以为铺张奢华,高贵立异才是时尚,如果时尚是这样被曲解的话,那么,的确无法求解。
通常而言,时尚是一种富有个性意味的生活方式,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情形,也可以是一种潮流风尚,更可能是一种另类前卫,甚至是一个时期内社会风尚的流行文化而被公众争先效仿(图2)。但不管怎么说,时尚还是有其特点的,即可用“先觉”、“先行”和“先倡”来概括。这六字是套用文艺时评的说法,意思是说,先觉才能先行,先行方能先倡,这是一个渐次递进、螺旋上升的艺术规律。先觉者,是那些具有独立思考精神、拥有对时代和现实超前认识的智者,而非人云亦云、唯上唯利之徒。先行者,也即勇于创新、敢于特立独行的探索者。先倡者,是不怕打击不怕争议、内心有强大力量的勇者,既能引领时代潮流又能脚踏实地。这一转借概念的解释,道理非常明白,时尚始终是一种洋溢着活力且永不退色的生活艺术。时尚又有其独立性和超前性,是一种“面向未来”为生活注入新的感知和体验的生活话题。相反,我们以往说得比较多的文化创意,则没有时尚那么清晰可近,甚至联系产业而言,产业似乎被制造业所淹没,且面目始终是模糊的。时尚产业却有不同,其产业的价值,就在于对其所包含的文创产品实现全方位的商品化运作。这表明,时尚产业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产业,而是涉及到技术、创意、审美、传播和消费诸多环节的放射性产业链,是对各类产业的整合与提升。例如,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依托淘宝商品的选择,注重开发文化性、纪念性、独特性、轻便型和时尚性文创产品,其品种有收藏礼品、文化用品、家居潮品、时尚服饰、专题书籍等。这些商品的装饰与造型均源自上博藏品的灵感,受到顾客的拥趸,且采取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逐步扩充辐射商圈,市场业绩显著。在国内,上海的城市发展定位与文化创意产业所需市场环境十分吻合。况且,上海市政府在2016年初多次表示要发展时尚产业,即都市工业。上海人均GDP在国内各省市中排行是最高的,并正以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都市标准塑造城市的功能和形象,发展时尚产业可说是上海打造国际大都市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 据此而言,当我们在谈论文化创意产业未来构成时,是绕不开时尚这个核心话题的。
图3 电影——时尚先锋香奈儿
二、如何认识时尚与产业的关系
何为“时尚”?用最简便的办法来解释,就是将“时尚”与后缀名词连接使用便可得知。比如,时尚文化、时尚生活、时尚消费等。这样的构词方式,往往很容易将原词旨意改变而为新义,这说明“时尚”是在不断的逐新。诚如,德国文化学者本雅明所述,时尚是“永恒重生的新”。然而,时尚并不只是永远向前的新,当我们回望历史同样能够发现,时尚仍有驻足的新义。比如,东晋南朝诗人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园”,便是古代文人向往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可说是一种旧时观念下的“时尚”生活。所以说,自古至今时尚总是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体现出生活的一种理想境界。当然,就“时尚”词义分析来说,还是有所讲究的。在英文中与时尚相关的词汇有“fashion”、“style”、“mode”、“vogue”、“trend”、“fad”等,可最常用也是最接近的词汇是“fashion”。这个词最初译为“流行”,现大多译为“时尚”。这么看来,“时尚”又分为“流行时尚”和“经典时尚”。(图3)前者有“为时尚早”的意思,多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段内,由少数人率先开始实现,而后发展成为大众所追崇和效仿的生活方式。如流行服饰、流行音乐等。后者不但具备时髦,而且具有经典传承。如古典建筑和传统家具,具有的古典元素一直在延续创新发展,形成永不落伍的完美形式。综合而言,如果给“时尚”下定义的话,可说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流传较广的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及文化理念。
对此定义,一直以来观点纷呈。这里,笔者试图转借史学研究新论给予补充阐述。2014年底,有两位美国历史学者Jo Guldi&David Armitage(乔•古尔丁和戴维•阿米蒂奇)合作出版了一本新著《历史宣言》(The History Manifesto)美国书评家Annalee Newitz(安娜尼)撰写了一篇书评,题目是《为什么21世纪史学应取代经济学》(Why should replace the economics history in twenty-first Century)。文中提出,当今史学研究要恢复大历史考察的长远眼光,这有别于以往经济学研究过于追求当下利益的局限。长远眼光可能一时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回报”,但能给予许多矫正的视角。为此,北京大学教授罗志田先生就此观点发表意见认为:在此世风影响下,“史学也变得倾向微观和短程。但该书的两位作者最终以为,史学应重新回归长程思路,以为今后决策者所借鉴”。这里,笔者提出的问题是,既要讨论属于“短程思路”的认识,又要讨论属于“长程思路”的眼界。理由是时尚如果被理解为是“短程思路”的话,那么,可说与流行捆绑;但如果理解为是“长程思路”的话,那么,就与经典捆绑,这就涉及到对时尚内涵的重新理解。所以说,关于“时尚”定义的阐释,还有比较多元的说法,如“长程思路”与经典捆绑,即可作为“时尚”产业持续开发的思考路径,会有更多或更加广泛的商业空间可寻。
话说回来,以“时尚”来指称产业,较之以往所说的设计产业而言,有更加明确而广泛的认知度。比如说,时尚是具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包涵的内容非常全面,既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而设计指向往往多倾向于物质的。如果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来看,“时尚”又是资本在市场上特别运作出来的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兼并重组等具有资本运作方式的呈现,这比较适合对“时尚”产业的调整与规划。这就如同股市会受到追捧,自然需要时时重点关注股票的行情。而以板块观点来说,尽管“长程思路”与经典捆绑的时机需要等待,但较之流行盈利会有显著恢复,这是做长短线的区别所在。故此可言,时尚产业一旦启动,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采用各种时髦和新颖的方式,将人们的欲望尽收其中,尤其是在时尚口号或观念的引导下,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生活行为方式与文化理念,甚而产生惟恐落伍的追逐念头。正是这种看似悄无声息的时尚念头,终将成为改变生活方式的动力源泉。进言之,就生活品质而言,时尚是“实现自我需要”的集中体现。况且,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节奏,“时尚”概念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人们对时尚的理解更趋多元,其概念又拓展出更大的外延。比如,现在有许多品牌都在提“时尚”,如何区分“普通”与“时尚”这层关系,这里就有一个品牌个性的问题。仔细斟酌,能把共性熔炼为个性,就是向时尚品迈出的关键一步。如此说来,从品牌风格来讲,奢侈品牌富有个性,是否属于时尚品牌呢?其实不然,奢侈品牌彰显的是财富和地位,它强调的不是个性,而是品牌的社会角色意义。诸如,财富、权势和地位。反之,时尚品牌则灵动多变,代表的是新潮、趋势和未来。或许在市场观念中,时尚品和奢侈品一样昂贵,但它们吸引的却是不同价值理念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奢侈品,代表的更多是成熟,而不一定是时尚(图4)。当然,市场上也会出现许多低端品牌的“时尚风潮”,那是在跟随流行,多半是对时尚品的简单复制,这只是流行品而非时尚品。真正的时尚,就是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位,而不游离主流。从这一点来讲,品牌定位应是“时尚”流行的关键,这是迎合现代人的消费主流观。
图4 《Vogue UK》中发布一组关于运动的时尚大片
图5 城市规划鸟瞰图及国外环境艺术
图6 工业设计、服装服饰、家居家纺
当然,关于时尚产业的界域范围可说的话还有许多。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后,由时尚导致的社会经济效益迅速增长之势,社会经济学家逐渐关注于此,“时尚产业”的概念便是由此应运而生。应该说,时尚产业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可说涉及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即通过各种技艺、创意、传播和消费的方式,对其传统产业资源进行规划重组与提升,上至交通运输工具,环境与建筑,乃至城市规划(图5);下至家居纺织、美容美发、服饰鞋帽(图6)、数码娱乐、极限运动(图7)、视觉传达等等,可谓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开始与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明时尚产业,大多是先由概念影响所至,其后以商品为后盾,服务于社会生活,且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如台湾经济学家石滋宜认为,服装工业应是时尚产业的核心,理由是服装流行速度快、形式多样,由其带动的流行趋势将直接影响其周边的产业链。如同世界五大时尚中心——巴黎、纽约、伦敦、米兰、东京一样,服装是其时尚文化和时尚产业的支柱,其他周边时尚是其共同支撑。事实证明,经过20世纪发展,服装工业已经成为最成熟的时尚产业,并且具有强有力的流行引导作用。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时尚产业主要以北京和上海两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跟进的区域有京津唐、长三角和广深等地。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国际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电视节以及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如火如荼,在国际时尚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此外,上海通过对百余处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利用,形成了诸如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与图片生产基地、福佑路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心、天山路上海时尚产业园、“八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图8)、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图9)、共和新路上海工业设计园(图10)、莫干山路春明都市工业园区(图11)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园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上海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相比较而言,作为长三角近邻上海的特大城市——南京,曾在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推出以南京云锦为构想的时尚文化产业品牌——“龙缔丝脉”(图12)。但要知道,云锦是采用昂贵、稀缺的自然材料,开发高端品质的饰品,以所谓“龙缔丝脉”的品牌推荐,这与普通人生活,或者说日常生活相距遥远。至于产业,其主要标志是突显产业集群的发展,即产业链的有效整合。产业链整合发展具有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开拓市场、扩张规模、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优势。同时,还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形式。这些对云锦说来,似乎也是遥远的理想。当然,就江苏区域而言,地域优势十分显著。201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就指出,“以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和广告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在这一市场策略引导下,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大有蓄势待发的气象。
图7 奢华的数码科技娱乐浴缸、极限运动
二、时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
就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态势而言,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仍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分类实施的指导意见,向来比较模糊。比如,现阶段各地主要是以区位依托构成的文创产业类型。诸如,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以大学为区位依附;以艺术家村或传统特色文化社区为依附。然而,依附或依托的根本主张是什么?抑或是说其产业性质,乃至最为根本的产业链在哪里?其实,业界认知并非明析。这不仅影响产业集群的培育,更影响产业链形成的规模效应。如是说来,将时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则有跨越以区位依附或依托的局限,开启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起码可以明确为是一种混合产业类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时尚为引导,同步发展与之相关联的各类产业,形成多元产业链。因此,当时尚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共识概念之时,就能成为产业发展的优势,这不能不说是文化创意产业探索与发展的一条优化思路。
图8 “八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
图9 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
图10 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
图11 莫干山路春明都市工业园区
至此,时尚也从小众潮流,转向大众生活,即从特定的少数人群的实验预测与流行范围,转变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转变与发展举措进一步表明,以追求时尚为根本主张的新业态,确实能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乐于从时尚中丰富自身审美,萃取生活中的丰富精髓,彰显自身品味并打造“美丽”生活。所以说,当时尚从小众专有转向大众生活,时尚便化身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其意义在于改变既有的生活方式,引领新的生活追求,赋予大众愉悦的心情。由此而言,时尚概念的延展带动了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当然,就时尚产业而言,仍有许多模式值得探讨。一般说来,时尚产业是由时尚理念商品化带来的产业模式,这其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几乎覆盖着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各个领域。这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时尚产业具有发散性和包容性,它是以时尚为关联点的产业集群,即以生活相关联的产品为中心,涵盖设计、生产、推广和流通诸多相关领域,同时横跨传统产业中的一、二、三产,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并且,也表现出对产业升级的积极助推作用。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鉴于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状况,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创产业概念及形态:包括对时尚产品和时尚服装进行设计、采购、制造、推广、销售、使用、消费、收藏等。这是针对时尚产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中国时尚产业蓝皮书》中给予文创产业的概念。由之,孕育出时尚经济,这是指与时尚产业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表现为时尚效用、时尚需求与供给,以及时尚对消费者产生的经济影响力。
图12 南京云锦的“时尚文化产业”之路
近年来,时尚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形势迅猛,对其经济研究有许多所跟进。比如,借助《201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的视角来观察,随着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快速兴起,新一代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将会是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此有专门说明。而在这七个产业覆盖的各类生产领域中,必然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时尚创意新概念,进而带动起与这些产业相适应时尚产品问世。诚如,《时尚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书,以一般经济学角度来探究时尚产业经济形态所指出的,时尚产业结构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时尚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时尚文化创造力及其社会影响力要大的多。尤其是在“经济时尚一体化趋势下,经济时尚一体化将‘时尚’这一抽象概念中的商品属性剥离出来,使时尚理念成为活性因子促进经济发展,即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与时尚的一体化发展是一种双向需要,经济需要时尚元素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新的境界,而时尚需要物质寄托,需要在经济中实现其持续发展与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在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二者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融,经济生产的重心已经由物质领域拓展到精神层面,从而形成了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综合体。……通过这一方式,获得时尚领域中包括服装、动漫、数码产品等在内行业的丰厚利润,致使时尚产业的开发与壮大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点”。
如若放眼来看,在这方面韩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与日本相比韩国商品毫无技术优势可言;与中国商品相比,它又毫无价格优势可谈。在此危机的迫使下,韩国借势在我国刮起了一股“韩版”时尚风。从饰品到化妆品再到时装,从穿着搭配再到家居陈设,只要是“韩版”,无不受到时尚潮人的追崇和效仿。对此,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韩国时尚产业为何会这么红火?究其原因,便是韩国企业在中日之间求生存的法宝——时尚创意设计和时尚产业的不断创新。在首尔街头,可以见识到当今世界所有的“流行趋势”,但这已经不能满足韩国人的“胃口”,一种快餐式新时尚(fast fashion)正悄然兴起。一些服装店每天都要进新款,商品周期超过7天,年轻的顾客就不乐意了。再有,现代的时尚产业领域已然超越了单纯的服饰范畴,从影视、音乐、游戏、互联网甚至电子产品……
图13 时尚商品制造业
图14 时尚服务业
结合当前时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可以将时尚产业的范围大致界定为两类:一类是时尚商品制造业,包括时尚珠宝、名表、化妆品、香水、饰品、皮草皮具、服饰鞋帽、美食、电子产品等(图13);另一类是时尚服务业,包括时尚书籍杂志、影视摄影、流行音乐、漫画动画、美容美发、餐饮酒吧、健身旅游等娱乐产业(图14)。而时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又呈现出四大特征;第一是时尚对于经济的依赖性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时尚领域的状况;第二是时尚产业周期缩短,更新与全球化同步性趋势加强;第三是“炫耀性消费”符号化;第四是产业附加值与风险性呈正比。如此一来,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体系重组背景下,时尚产业必然走向国际化,可谓是世界经济格局中显示国际分工和竞争最为活跃的产业。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前些年出现金融危机后,纷纷将产业经济进行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此时机,时尚产业因其创意作用,所显现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高创新度等知识经济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以整合周边创新资源,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成为各国和各区域推动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以下结合相关案例给予求证:
[案例1] 奢侈品与艺术家的联姻
奢侈品牌的经销商逐渐意识到,艺术可以为商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特别是当二者结合越来越紧密之时,所表现出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呈现的内涵更是越来越具深度和扩展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就通过向法国老牌皮具品牌Lancel1Lancel (兰姿)创立于1876年,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国箱包品牌,以它贵族化的设计理念,为彰显地位、亮明身份的人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款款新包。兰姿 (Lancel)既保持了传统的风格,又使品牌更富有时代感。兰姿(Lancel)高雅时尚型主要以蟒纹、鸵鸟、鳄鱼等纹样为主。定制手袋的方式,来向他的妻子表达情意。而这款包也被Lancel命名为“达利包”,成为了Lancel畅销至今的经典款式。此外,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借用荷兰抽象艺术大师皮特•蒙德里安的名作《红黄蓝构图》,设计出了举世闻名的蒙德里安裙,也成为当代时装史上最著名的奢侈品与艺术跨界合作的案例。YSL2YSL(圣罗兰),是法国著名的奢侈品牌,主要有时装、护肤品,香水,箱包,眼镜,配饰等。以伊夫圣罗兰名字命名开始名声鹊起时蒙德里安已故多年,当年并不流行版权官司,所以这还不算是艺术家与奢侈品的合作,只能说是YSL的一次灵感借鉴罢了。这之后的奢侈品行业还算风平浪静,为数不多的几次与艺术的关联,也都仅限于赞助艺术家办展,或是与艺术组织做联名开展。这样的模式大多无可厚非,基本上你画你的画,我出我的钱,还没做到一家人的地步。随后,奢侈品的“越界”行为越发显得大胆,直接将自己的丝巾展、皮具展、珠宝展开进了博物院、美术馆,大有喧宾夺主的架势。后来还借着皇室婚礼、名人纪念的名义,向一些艺术家们发出合作的邀约,设计出“限定纪念”版本的商品,也正是开了这头,才有了如今奢侈品屡屡发布与艺术家合作项目的频繁案例。
[案例2] 法国时尚设计
法国与时装并列的是音乐、绘画、戏剧、芭蕾、电影,这些全部都是法国文化的代表。由之,法国文化独特的开发性多元性造就了法国设计师的开放性,时尚也更加开放。法国品牌最看重的是高品质,色彩设计、精致面料与讲究做工。在法国市场,“质价比”是消费者最看重的,裁减合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服装生产与加工工业在巴黎已经不存在了,在浓厚的文化背景下,创意与创造更新的产品是法国设计师追求的重点。巴黎追逐的时尚只是外壳,灵魂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法国诞生了全球24小时播放时装秀和时尚人物采访的电视台。没有任何解说,没有主持人,只有24小时永不休止、永不寂寞的T台风暴。法国的方式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它更像是一条优雅的河流,慢条斯理却执着地存在着。相比较美国的实用主义,法国的人文精神也更容易引起大家持久的激情。如果说“美国梦”是一个鼓励大家白手起家的神话,“法国梦”则是一个人“起家”了以后,如何学会真正去艺术地生活的故事。太多在几百年前就问世的法国高级品牌强化了这种感觉。卡地亚、香奈儿、路易•威登和无数街头咖啡馆们把法国塑造成全世界最懂得生活艺术的国家。让我们觉得,关注法国、爱上法国,甚至研究法国,都是为了让生活真的成为生活。当时尚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融进最平常的生活里,这才是时尚的最高境界。而对于情调主义者来说,法国味道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即使你从没到过法国,它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使你无论看待什么东西,不是先看它有多实用,而是看它有多美,多么与众不同。诚如,法国时尚学院(IFM)和巴黎HEC商学院在教科书里写道:懂得穿着的内涵是时尚最重要的,时装是一种态度,和谐的组合、色彩的搭配、产品的多样性反映了内在的品位与修养。除此而外,音乐、戏剧、芭蕾和电影都是巴黎文化的代表,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巴黎最突出的特点。法国文化独特的开发性多元性造就了法国设计师的开放性,时尚也更加开放。在浓厚的文化背景下,创意与创造更新的产品还有生活发生,是法国设计师追求的理想,时尚不是某一项产业,而是触动人们灵魂的思潮。
[案例3] 中国时尚消费市场的五个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科技化。目前IT数码产品成为装点人们时尚生活的重要日用品,而大量的时尚产业也正是依托电脑、手机等高新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如动漫、游戏、影视等)。
第二个特征是群体化。社会学家指出,时尚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特征,就是同化与分化群体归属,常常扮演着划分社会阶层的角色,每个阶层的人为了将自己所属群体与其他阶层区分开来,常常会创造一些时尚符号和时尚标志,这一点在中国人的时尚特征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不同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消费观念的人形成了不同的时尚中心,他们对时尚的追求也不一样,最终导致了不同群体的时尚指数差异。
第三个特征是地域化。一线城市由于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和开放程度较高,时尚消费水平普遍高于二线城市,上海、北京是时尚指数最高的城市。此外,一些有着浓厚时尚氛围的城市也不逊色,如成都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同样对时尚有着高度的热情。
另外两个重要特征是娱乐化和品牌化,这与时尚产业和时尚产品的属性密切相关。
[案例4] 梵高以1200种面目席卷而来
2015年3月31日在上海开幕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上,主办方特意将梵高的《夜间的咖啡馆》打造成一间真实的咖啡店,供观众休闲小憩。这一天恰是梵高诞辰162年纪念日,当天一款身着画家自画像中的“烟斗服”的“梵高小熊”在网络上火了。虽然离正式开幕还有段日子,从手机壳、丝巾到创意小熊,还有“有脑子”的茶杯和油画拼图“抱枕”……“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特展借着层出不穷的衍生品创意,已经让申城艺术爱好者们刷了好几轮朋友圈。要论对于“梵高”的衍生品开发,当属荷兰人领先全球。关于梵高的文化营销早已上升为一种国家行为。那么,“梵高”作为被高频开采的IP,不仅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更成为荷兰重要的文化标签与对外交流的名片。主办方认为,衍生品的价值正是在于“让人们换一种方式拥有艺术”。
在中方策展人周谊看来,不论是U盘、iPad,还是最新款越野车,作为经典艺术文化传播介质都毫无违和感,就如同日本《每日新闻》尝试在矿泉水瓶上做新闻一样,载体越亲民,传播效果越好。而在已经提前亮相的十余种梵高展衍生产品中不仅有雨伞、手包、笔记本等常规用品的“梵高”式艺术开发。更有不少新鲜创意加入进来,总计将有70多种大类、1200余种衍生品亮相,为近年来商业展衍生品开发之最。从故宫朝珠耳机、“雍正行乐图”App开始,艺术衍生品中不断涌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
在此次“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上,主办方特意将梵高的名作之一《夜间的咖啡馆》搬到现实中来。这种“开放式体验”的衍生品可谓想象力丰富,既能满足观众在观展之余的休闲需要,又能对梵高的艺术品做一次“扩展阅读”,堪称一次商业与文化巧妙融合的尝试。文创领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设计新锐加入进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与之相伴的是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充分说明文化传递比消费更重要,而作为一种“二次创造”,衍生品设计往往比原创更费心力。业内人士认为,困难之处并不在于创造,而在于学会沉淀。很多人认为“不变”就是落后,其实过度追求变化才是缺乏文化自信心的表现。
在拥有艺术的过程中,“体验”是最重要的。在欧美一些地区,观赏者更注重的是将观展的情感延续并且保留下来。当一位观众被一幅画作或一件雕塑震撼到时,他会前往博物馆商店去买下那份“纪念”,或许是一个同比例缩小的钥匙扣;或许是能装饰家居的印刷绘画。他们的最终诉求是保存美的感受,或把这份美好分享给家人与好友。文化衍生品营销在他们眼中,早已不仅仅是最初的“名人效应”。
总之,当时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时尚便有了产业可言,其产业的三项主题也就日益突显,即生产、消费和品牌。这些产业内涵值得从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给予时尚产业以更加细致的确证。
四、结 语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于8月中旬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数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这一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外国专家学者积极评价中国创新发展战略及成果。据统计,2016年的全球创新指数前25强创新经济体中,有15个来自欧洲,瑞士连续六年稳居榜首,其次是瑞典和英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创新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政府多年来一贯支持创新,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中国公司每年的研发支出以20%的速度在增加,而美国公司仅为1%至4%,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充满创新产品和创新想法的国家。这则报道说明,我国近年来的创新发展战略及成果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公认,那么,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必然会有更大的生长空间,这是一项利好的消息。他山之石可供借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前三的英国,在时尚产业打造上突出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展,甚至与制造业紧密挂钩。英国时尚协会、伦敦制造业咨询服务中心、英国时尚与纺织协会等组织近年联合组成“制造业联盟”。这大大突破了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把“时尚”定义为纯粹的“时装设计”的传统概念。“制造业联盟”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伦敦有与巴黎同样的世界“时尚之都”的雅称,时尚业已经成为英国创收和助力经济的一个特殊产业。
与之对比,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自发生长之中,虽说有政府支持与产业政策出台,但主要是推动策略,多呈现为宏观指导,缺乏顶层与中层环节的有效设计。况且,在长期推进过程中又主要是从经济与文化交叉角度试图结构出产业面貌,对于实质性的抓手或项目选择缺乏微观思考与推动。在设计界,长期误认为设计已经形成产业,似乎只要设计介入文化创意产业就能形成效益,可是这个产业并不被市场和广大民众真正接受,就像提倡近十年的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设计”一样,由于缺乏品牌崛起的意识培养,尤其是创新设计需要通过品牌确立未能形成共识,以至于我们许多理想往往难以落地。君不见,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信得过,且国际化程度高的国货品牌还是很少,大多数仍停留在市场中低端环节,即便是走出国门,实现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也还是依靠“性价比高”胜出。特别是消费品工业领域,吃穿用度,尽管我国处处拿下世界市场产量第一的金牌,可高大上的品牌却以洋货居多。本文提出以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强调的是一个抓手,意图非常明确,这是比较容易为市场和大众接受的观念。因此,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资源紧张、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举措,应当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这对于探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之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张江等:《文艺家何以先觉、先行、先倡》,载《人民日报》2015年5月1日第8版。
[2]Jo Guldi,David Armitage,The History Manifest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12.
[3]罗志田:《君子之学与王者之学》,《南方周末》2015年2月12日。
[4]转引:黄海燕《时尚产业链分析及相关建议》,《上海百货》2015年第7期。
[5]参见,中国文化报记者徐涟报道:《南京云锦的“时尚文化产业”之路》,载《中国文化报》2009年4月3日“文化产业”周刊。
[6]高长春:《时尚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社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7]资料来源:詹德斌、诸慧琴、乔新峰:《韩国经济竞争中的“时尚”因子》,载《决策与信息》2007年第5期。
[8]资料来源,奢侈品牌与艺术联姻:谁沾谁的光(评论分析),新浪收藏collection.sina.com.cn.
[9]法国的时尚,资料来源:国际时尚联产业研究院博客,http://blog.sina.com.cn/iffsh.
[10]转引,国际时尚联产业研究院博客,http://blog.sina.com.cn/iffsh.
[11]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五大特征,资料来源:中国网 china.com.cn,2012-08-07.
[12]资料来源,文汇报记者童薇菁报道:《梵高以1200种面目席卷而来》,载《文汇报》2015年3月31日第6版。
[13]记者张志文、高石等报道《中国首次跻身世界创新前25强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人民日报》2016年8月18日。
[14]参见,黄培昭《时尚创意与经济发展》,载《人民日报 》国际副刊,2013年10月13日第12版。
Fashion: Ways to Make Prophet, Antecedence and Precedence--Contemplation about Synergetic Development between Fashion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当时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时尚便有了产业可言,其产业的三项主题也就日益突显,即生产、消费和品牌,这些产业内涵值得从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时尚还有其特点,即可用“先觉”、“先行”和“先倡”来概括。道理非常明白,时尚始终是一种洋溢着活力且永不退色的生活艺术。而时尚产业的价值,就在于对其所包含的文创产品实现全方位的商品化运作。这表明,时尚产业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产业,而是涉及到技术、创意、审美、传播和消费诸多环节的放射性产业链,是对各类产业的整合与提升。据此可言,当我们在谈论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与发展时,是绕不开时尚这个核心话题的。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资源紧张、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举措,应当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这对于探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之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All When fash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t then would establish its own industries.Among them,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brand have been increasingly emerging and their industrial connotation is worthy of being investigated deeply from both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 aspects. Fashion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generalized by prophet, antecedence and precedence. Obviously, fashion is an art of living which will be energetic and never fade from the beginning to end. The value of fashion industry lies its omnibearing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It indicates that fashion industry is not an one-dimensional industry. On the contrary, fashion industry is an emissive industry chain which involves many links such as technology, originality, aesthetic appreciation, dissemina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so on. It is the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we can not avoid the core topic of fash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perspective, .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s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resources shortage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lacking th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it deserves heightened attention to focus on the new measures of 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between fashion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
fashio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synergetic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674-4187.2017.01.002
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史与设计史学。
1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项目“中国特色艺术理论与文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ZSTD008)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