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自我和谐与幸福感调查分析
2017-11-03潘玲
潘玲
军队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自我和谐与幸福感调查分析
潘玲
目的 探讨军队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自我和谐及幸福感水平。方法 2016-09—10应用职业倦怠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认知与情绪幸福量表等对18~40岁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组为医院的165名护理人员,对照组为96名在医院参加单位健康体检者。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情绪耗竭[(3.06±1.28)分VS(2.72±1.12)分]、去人格化[(2.04±0.91)分VS(1.73±0.82)分]评分较高,成就感低落评分较低[(4.15±1.42)分VS(4.74±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总分[(99.47±18.45)分VS(88.58±16.71)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48.06±9.66)分VS(44.25±8.63)分]评分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自我刻板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灵活性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认知幸福[(5.12±1.66)分VS(5.83±1.74)分]、情绪幸福[(3.65±1.02)VS(3.94±1.10)分]和主观幸福感[(3.85±1.14)VS(4.14±1.21)分]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军队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存在职业倦怠,自我和谐程度低,主观幸福感差,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护理;职业倦怠;自我和谐;幸福感
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紧张,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因工作量大、任务重、收入与工作付出不符等原因,工作满意度普遍比较低。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下,针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1]。研究指出,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仅次于发生率最高的教师[2],护理人员人才流失较多[3-4]。自我和谐表现为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的协调统一,是为了适应外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进行的自我调节[5-6]。有研究发现[7-8],自我和谐程度高者更倾向于选择积极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程度低者则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按照其自身的标准对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估[9]。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作时间的不稳定性均可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对军队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自我和谐及幸福感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护理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单位:450000 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空勤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为2016-09—10,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对象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对象为军队三级医院18~40岁女性护士,对照组为同期在医院参加单位健康体检的18~40岁女性。所有研究对象无严重躯体疾病,无颅脑外伤史,无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经向知情者确认以往从未患过各类精神障碍。
研究组165人完成有效问卷,年龄19~37岁,平均(25.8±4.8)岁,受教育年限12~19岁,平均(14.7±2.6)年,工作时间1~15年,平均(4.6±1.8)年;对照组96人完成有效问卷,年龄20~38岁,平均 (26.2±4.7)岁,受教育年限12~18年,平均(14.3±2.6)年,工作时间1~12年,平均(4.4±2.1)年。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工作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工具
1.2.1 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婚姻、受教育年限、工作时间、科(处)室、职称、职务等内容。
1.2.2 职业倦怠量表 由Michael Leiter开发,经国内学者李超平、时勘[10]翻译和修订后形成15个条目的中文版本,采用0~6分7点计分法,包括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低落(反向计分)等3个维度。
1.2.3 自我和谐量表[11]由35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5级评分,1(完全不符合)~5分(完全符合),包括自我刻板性、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等3个维度。量表总分是先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1.2.4 认知与情绪幸福量表[12]由Cantril的10级生活阶梯和反映情绪幸福的6个条目组成,生活阶梯共10级,级数越高,分数越高,对生活整体评价越高;情绪幸福量表包括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共6个条目,采用6级计分,量表总分越高代表越幸福。两项得分总和,再转换为均数即为主观幸福感得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职业倦怠量表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情绪耗竭、去人格化评分高,成就感低落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表1)。
表1 两组职业倦怠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职业倦怠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情绪耗竭 去人格化 成就感低落研究组 165 3.06±1.28 2.04±0.91 4.15±1.42对照组 96 2.72±1.12 1.73±0.82 4.74±1.58 t值 2.164 2.750 3.104 P值 0.031 0.006 0.002
2.2 两组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评分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自我刻板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灵活性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自我刻板性 自我灵活性 自我与经验不和谐 总分研究组 165 20.03±6.43 44.46±7.92 48.06±9.66 99.47±18.45对照组 96 18.66±6.14 46.35±8.21 44.25±8.63 88.58±16.71 t值 1.687 1.837 3.193 4.758 P值 0.093 0.068 0.002 0.000
2.3 两组认知与情绪幸福量表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认知幸福、情绪幸福和主观幸福感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表3)。
表3 两组认知与情绪幸福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认知与情绪幸福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认知幸福 情绪幸福 主观幸福感研究组 165 5.12±1.66 3.65±1.02 3.85±1.14对照组 96 5.83±1.74 3.94±1.10 4.14±1.21 t值 3.273 2.151 2.071 P值 0.001 0.032 0.039
3 讨论
在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强;在成就感降低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弱。本研究发现,军队三级护理人员情绪耗竭、去人格化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成就感低落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提示护理人员存在显著的职业倦怠。长时间工作、大量的劳动付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均可能使护理从业人员产生疲惫不堪的状态[13]。
自我和谐是人格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学习、生产实践、人际交往活动中,自我体会到的直接经验与从外界评价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不一致时,心理上就会产生冲突,表现为不和谐。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人员自我和谐程度偏低。协调一致的主客体经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心理障碍往往起源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9],良好的自我和谐状况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及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着重大意义[14]。提示,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自我和谐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自我和谐程度。自我灵活性是指在成长过程中能充分依据机体的内在评估过程来应对环境的变迁。护理人员自我灵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提示其在工作、学习、交往等活动中,面对困难或压力时尚能主动调节自我,寻求必要的帮助或支持。
主观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研究发现[15],护理人员认知与情绪幸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其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较低。李玲[15]研究指出,护士工作压力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军队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角色有军人、文职人员及人事代理人员,军人及文职人员在常规的护理工作之外同时承担必要的军事任务,人事代理人员则需要随时填补其执行军事任务期间的岗位空缺,工作量及工作压力均高于非军队性质三级医院,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或自尊来提升主观幸福感[15]。
综上所述,军队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存在职业倦怠,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程度均偏低,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1]Maslach C,Schaufeli WB.Job burn 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1):397-422.
[2]文金宁.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杨艳,张敏,冯婷,等.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550-552.
[4]李蒙智,李显文,孙磊,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3):248-251.
[5]杨颖,鲁小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7):1004-1007.
[6]刘伟丽,杨振宁,刘婕,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949-951.
[7]相麟,骆宏.大学生家庭环境、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67-269.
[8]曾伟杰,范智文,支峭原,等.应对方式对基层官兵状态焦虑的影响:自我和谐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5):681-685.
[9]陈灿锐,高艳红,申荷永.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9-26.
[10]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12]Kahneman D,Deaton A.High income improves evaluation of life but not emotional well-being[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0,107(38):16489-16493.
[13]李静.门诊护士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6):522-525.
[14]康战科.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4.
[15]李玲.医院护士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
2017-06-09)
1005-619X(2017)10-1100-03
10.13517/j.cnki.ccm.2017.1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