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

2017-11-02邹佳秀汪东尹小英

城市地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

邹佳秀+汪东+尹小英

摘要:要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应只强调外在景观的条件,更应发展其文化支撑。古文化资源对当今旅游者们产生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因其遥远的时代、神秘的历史、独特的资源及不可再生性,使人们在旅游途中,不仅能愉悦身心,更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旅游的趣味,使旅游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古文化;特色旅游

1.引言

对经营者而言,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但对旅游者而言,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古文化资源具有双重功能:它既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而古文化资源经济功能发挥的最好载体便是旅游叫。古文化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见证着一个民族历史、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发展的,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与文化载体,它不同程度的承载着当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长时间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坏,使得古文化资源已成为一种极易损坏的脆弱物品。一经破坏,便会造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可逆转的枯竭,使一段历史记忆消逝。

2.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

2.1玛纳斯文化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英雄和领导者,是力量、勇敢和智能的化身。历史上柯尔克孜族人民为争取自由和幸福,在他一家八代人的领导下为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而斗争,便是史诗《玛纳斯》叙述了的故事。史诗《玛纳斯》共八部,以玛纳斯的名为全诗的总名,其余各部分别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萊克》、《奇格台依》。这部史诗长达21万多行,共2000万字。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性史诗——《玛纳斯》,规模宏伟、色彩瑰丽,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文学、艺术、宗教、历史和大自然的结晶,博大精深,内蕴深厚,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影响至深致远,现在仍被无数民间歌手以口头形式传咏着。

2.2十二木卡姆文化

维吾尔文化正是在横跨整个新疆的古代国际内陆交通干线 ——“丝绸之路”这个作为东西方文化重要交汇点的地域产生的,而音乐艺术作为维吾尔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其族群范围内有众多部落,地域分布辽阔,因此其文化与音乐具有两个特点:多源流、多层次。

十二木卡姆乐集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她集维吾尔音乐之大成,是舞乐艺术之瑰宝,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音乐财富,她巧妙地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着维吾尔人民绚丽的生活、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与追求,以及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维吾尔人民的喜怒哀乐。

2.3尼雅文化

尼雅遗址,被世人誉为“东方庞贝”,坐落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这里是精绝古国所在地,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这个绿洲小国,曾经在丝路上繁荣一时,在公元4世纪悄然沉没于沙海之中,当时的国都尼雅,宏伟的建筑带着文化也都沉睡在大漠深处。自此,尼雅文化成为千古之谜。尼雅遗址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至今已经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古代房屋、院落、果园、墓葬、佛塔等。在房屋中深深的积沙底下,发现许多无价之宝,如各种铜、铁、银、铜、木、琉璃等器皿,印章、花押、钱币、木犊和丝、棉、毛织物,显示当地在公元前后数百年间的灿烂文化。

2.4和田玉文化

色泽温雅,质感柔润,形质高贵的和田玉,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千百年来被赋予人性的品质,达到了“人即玉,玉即人”的境界。中国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精美的玉成了皇室权贵们争相传诵的宝物。国家之宝,皇室之珍,连城之璧,皇帝之玺,都离不开玉。由此,和田玉文化又被称为皇室文化。

和田玉文化体现出中国历史的绵延传承和文化的灿烂积淀。

2.5沙漠文化

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领略西部浩瀚的大漠风光,沙漠探险,是越来越多人的梦想。比诗句更为深远而独特的大漠文化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展示,并在此打造新疆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2.6宗教文化

新疆是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称“西域”,纵观西域两千年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现有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及萨满教等八种宗教并存,其中以信奉伊斯兰教者居多。在南疆研究区主要以伊斯兰教和佛教影响为主。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新疆,历史上的龟兹是西域佛教文化中心之一。10世纪中,伊斯兰教开始传入新疆。

2.6.1佛教

研究区的历史和文化受佛教的影响巨大。这一地区的历史进程、文化发展、商贸往来、社会稳定和各民族间互相了解受佛教文化影响深远。研究区的佛教早在公元1世纪(约东汉明帝时),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代替佛教止,在新疆兴盛了1000多年。

公元四世纪,佛教在龟兹王国已很兴盛,修建了很多规模宏大、装饰富丽的寺庙,公元3世纪至公元10世纪期间,开凿了众多佛教石窟,现已发现数十处,其中克孜尔千佛洞以其丰富的壁画而列为新疆诸石窟之首。克孜尔千佛洞现己被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3到13世纪建造,共236个洞,现存壁画画面约10000平方米,是新疆最大的一处佛教文化遗址。

阿扎克乡境内的罕诺伊故城和莫尔佛塔、加上上阿图什乡境内的三仙洞,是目前发现的新疆最早的佛教遗址,反映了古疏勒国佛教文化。

主要遗迹有:莫尔佛塔、三仙洞、苏巴什佛寺遗址、克斯勒塔格佛寺、热瓦克佛寺等。

2.6.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公元10世纪中叶开始向新疆传入,首先皈依伊斯兰教的便是喀拉汗王朝的著名可汗苏里堂·布格拉。伴随萨曼尼王朝向外不断扩张伊斯兰教势力,于田也继阿图什后成了伊斯兰教的又一个基地。阿克苏、库车、焉耆、伊犁等地区在13世纪传人伊斯兰教。研究区内各地都分布有大小不同的清真寺,库车成为新疆伊斯兰教中心长达二百余年。

主要遗迹有:艾提尕尔清真寺、苏里堂陵墓、阿帕霍加墓、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于田艾提卡大清真寺等。

2.7古城文化

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流动沙丘自北向南移动,故塔克拉玛干沙漠向着昆仑山麓推进,不断向南扩张,丝绸之路南道的绝大部分古城已被风沙湮没。

楼兰遗址、海头古城、米兰古城(伊循古城)、鄯善古城、瓦石峡古城(弩支城)、且末古城(莱利勒克古城,唐代)、圆沙古城、安迪尔古城、安得悦古城、夏央塔克古城、尼雅古城、喀拉墩古城、丹丹乌里克遗址、乌宗塔提古城、阿克斯比力古城、约特干遗址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珍贵的古城文化资源。

3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研究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玛纳斯文化、十二木卡姆文化、尼雅文化、和田玉文化、沙漠文化这六大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玛纳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性史诗。以十二木卡姆乐为代表的十二木卡姆文化体现出新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在尼雅遗址发现的大量文物显示了当地在公元前后数百年间的灿烂文化,也使尼雅文化成为人类历史的千古之谜。和田玉被视为玉之珍品,被称为皇室文化的和田玉文化是中国历史绵延传承和文化灿烂积淀的杰出体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并分布着大量的人类古文化遗址,各个民族的文化与其历史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研究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发展了千百年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与汉文化迥然不同的特色。这些文化资源是世界罕见,为国之瑰宝,急需保护,并向世人展示其魅力。

4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以体验西域文化的瑰麗,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并将其传承发扬开发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西域民族文化的体验、认知和精神追求,近期重点开发牛玛纳斯文化、龟兹文化、十二木卡姆文化、尼雅文化。中远期逐步开发和田玉文化、沙漠文化及其它文化主题。

可策划丝路文化旅游节、追寻“玛纳斯史诗”、十二木卡姆乐的演出及录音制作、和田玉文化旅游节、沙漠汽车拉力赛、沙漠探险(徒步穿越沙漠比赛)、大漠沙雕艺术展、南疆国际文化摄影大赛、塔什库尔干高原民族文化旅游节、世界训鹰大赛与高原民族文化旅游节等项目,形成以喀什为中心的十二木卡姆文化旅游区、以和田为中心的尼雅文化、和田玉文化旅游区、以喀什、和田为主的沙漠文化旅游区,建立文化旅游俱乐部,为旅游者和民族爱好者提供交流的空间和场所。顺应世界文化旅游发展潮流,使文化旅游商品化,加强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旅游开发经营者,必须本着保护古文化资源的初衷,合理开发利用该旅游资源。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
地域文化下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究
依托地域生态优势 推进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浅析特色旅游开发
陕西汉中苗族生活现状调查
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景区品牌创建研究
特色旅游开发区发展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谈赫哲族文化保护与特色旅游的开发策略
哈尔滨犹太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前景
韩流和韩国旅游发展
基于创新驱动探析天柱山特色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