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规划及管理浅议

2017-11-02周可婧

城市地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规划校园

周可婧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规划适用性、可持续发展性、生态性、人文性等特点进行分析,探析了提高校园规划品质的措施与途径。旨在通过思辨与归纳,为高校规划设计提供多元的参与方式与参考主体。

关键词:校园;规划管理

1、引言

我国改革开发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家制定了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上世纪末,国家提出要在21世纪建立100所重点大学的目标。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的合并、学生的扩招、征地、新校区的建设。由于学校之间的合并、社会化后私人资本的唯利是图、建设项目时间的压缩,带来了校园规划失去宏观控制作用、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没有保障等问题,造成了社会化资源的大量浪费。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分析了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校园规划的特点、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求克服高校校园规划中的不足,提高校园规划的质量。

2、高校校园规划的特点

高校校园是培养高校科技、文化、管理人才的阵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规划与设计综合性强,不仅涉及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人文、生态、节能环保等学科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多元参与者只有认识校园规划特点,才能做到既满足师生员工的基本使用要求,又能创造高品质的人文环境。

2.1适用性

高校校园,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培养国家发展战略的高等级人才场所,需要重视其科教功能的落实。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部分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片面放大了观赏性、忽视了适用性。部分在新校区规划设计中,没有根据原有地形地貌做规划,而是刻意追求超前,强调中轴线,挖山填湖,砍伐树木,破坏自然生态,制造人工景观。忽视了学生学习需要清净、安全的特点。大连大学新校区规划体现了良好的实用性,校园东侧为教学楼中心区,以学术为轴心,学生生活区分为两片,避免了学生出行距离过长、人流过于集中的问题,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要求。

2.2可持续发展性

现代高校,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和充电器”,要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必须考虑适用性、发展性、多学科联合性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海绵城市、人工智能、智慧校园等手段,使校园规划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应考虑相关学科相对集中的情况,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使校园得到工程管网集中敷设、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以利于学科间的协作、渗透和新学科的生长。如深圳大学在校园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学科间的融合、协调,教学区建筑采用网络型组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3校園规划的生态性

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大量生态用地和生态空间被吞噬,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城市生态功能退化,人居环境恶化。高校校园是一个综合性生态体,既要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基本的学习、生活要求,又要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以达到生态和谐的人居条件。

生态性体现在节地、节能、保护自然和建筑物具有生机。在选择校园地址时,要注意尽量少破坏耕地和良田:在规划项目时,要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功能相同的建筑物尽量相对集中:更重要的是,要合理规划绿化用地,最大限度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对土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等形状进行了充分而详细的调查,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了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的理念。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乡特色,沿河布置了低密度低层数的学生宿舍,创造了优美的学生村落,使规划的生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2.4高校校园规划的人文性

校园的主体是人和文化,在规划设计时需以人为核心,创造宜人室内外环境,要为师生员工提供优美舒适又利于学习的高品质空间,营造文化氛围,根据高校不同的文化背景,延续当地文脉。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指出: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理由”。

历史与人文,是校园特色形成的主导。武汉大学在校园规划中延续独特的发展历史、人文环境、学科优势,鼓励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方式。通过绿道规划,完善了校园功能区域的衔接和校园文脉的传承;通过设置七大主题区,再现武大人文景观与东湖自然景观的联系与融合,将校园融于东湖的自然风光之中,带动人与文化的融合。

3、提高校园规划品质的措施与途径

3.1减少形式主义驱动的外在干预

制定“多规合一”的规划审批制度,深化体制改革,减少行政介入,把规划的收益群体归还给师生。只有让“以人文本”的规划理念充分得到落实,才能打造宜人和谐的校园空间,作为延续知识与创新的温床。

3.2让校园规划真正成的纲领性文件

制定相关制度,让校园规划成为校园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校园规划一旦确定,任何人都要遵守。不能让规划朝令夕改,成为摆设。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对规划进行修正,但必须通过专家论证。某高校,校园规划制定若干年后,领导年年有想法,每年都要调规,年年搞修编。在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和报建时,由于没有最终规划,受到严重制约。

3.3规划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是优秀规划设计的保障

只有素质良好的规划师,才能设计出好的规划作品。校园的功能分区、主次人口的位置、停车场及交通系统、植物的分布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都要有详细的体现。空间轴线定位是否适当,建筑布局重心是否合理,空间形态的继承与创新,建筑物、用地等各类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都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

3.4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规划设计作为校园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理念、新型材料都会对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如,互联网思维海绵城市、人工智能、智慧校园,都将对校园规划提出不同的挑战。因此,要预留合理的发展空间,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结语: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规划设计更具有自身特点。要促使高校规划发挥效力,必须在《城乡规划法》中明确多元参与决策和多元监督。同时,如何使得校园规划设计既满足自身的使用要求,又具有生态性、人文性和可持续发展,是规划师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规划校园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