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地语境下文化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初探

2017-11-02费金晶

城市地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城市设计

费金晶

摘要:面对现在城市大规模快速建设导致的“千城一面”的现象,本文尝试基于城市设计当地语境中的文化环境要素,深入挖掘城市精神内涵,运用多种城市设计策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传统,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并赋予城市新的活力。文末以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地段历史追溯、现实生活需求、古城空间本底的解读,利用有机更新、创新性延续和活力激发来探索由文化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在城市更新中的运用。

关键词:文化环境;历史文脉;城市设计

1研究背景

城市,作為人们精神寄托的物质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在城市大规模快速建设中,城市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和生活气息常常被忽略导致逐渐消失。如今,综观我国城市的建成环境,在总体风格上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陷入了“千城一面”的困境。

中国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传统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突显城市特色。如何将城市设计扎根于城市历史记忆的积淀,在当地语境中把握地域性和本土性,传承城市历史传统,发扬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城市精神魅力,使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有所感知,正是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文化环境是城市设计的根基

城市设计语境包括当地的、全球的、市场的和调控的。其中当地语境包括地理环境、生命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科技环境。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当地语境保持敏感,作出反应,这样才能体现出地域差异性,使城市设计能够突出城市特色,成为扎根于当地的设计。当地语境中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深深的蕴涵在城市之中,有其特定的场所和环境,如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中所言,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空间关系密切,场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城市空间的目的就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从而满足人们的基本精神需求。城市设计就是要以城市文化环境为根基,挖掘整理各场所空间和城市历史文化间的关系,创造性的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突显城市特色,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

3当地语境下文化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

3.1梳理拼合城市文化环境

基于城市文化环境具有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纵连横的方式来梳理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合纵,就是就是根据时序来梳理,将城市中历史文化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落到时间轴上,形成事物发展的脉络;连横,就是根据不同主题来梳理,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方面来整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对空间布局、建筑特色、手工技艺、文化活动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整合城市文化环境资源,形成有序的资源网络,在纵向上尊重历史,在横向上尊重现实,为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构建城市特色奠定基础。

城市文化环境与城市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环境保存于城市空间之中,又通过城市空间来传达意义。城市空间形式不只是一种构图游戏,形式背后包含着某些深刻的含义,这是由城市事件组成的,正是这些城市事件丰富的故事赋予了城市空间丰富的意义,使之成为市民喜爱的场所。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对城市文化环境、城市功能和社会生活等信息进行人为的提取加工,然后通过拼合叠加的方式来重构城市记忆,让城市空间具有多样化、连续化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环境。

3.2创新性延续

延续和创新的协调一直都是城市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许多城市采用了过度的“文脉遵从”手法,一味的模仿旧有历史文化风格,用大量仿古建筑代替历史遗迹,这种停留在表形阶段的复古行为没有体现深层次的城市文化内涵,不具有任何历史价值。诺伯格·舒尔兹专门提出了“新传统”的概念,他认为新传统并不是要创造全新的东西,而是应该把握传统,寻求一个总的根基来解决“开创性”和“永恒性”之间的关系。

对传统的回归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把握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弘扬,在城市设计中要努力寻求创新的源泉和切合点,提取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设计要素,与现代需求相结合进行加工,从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并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新的城市脉络。

3.3织补城市肌理

城市空间整合就是将文化环境与城市空间格局相叠加,各个城市文化环境的特征需要相对应的建筑形式和空间肌理来承载,不同的历史文化功能也有其特定的空间选址的需要。

城市的空间肌理是传承城市文化环境的物质载体,也是体现城市设计地域性和本土性的关键要素。我国的传统城市一般呈现出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和肌理特征,以清晰的街道和重要的场所为城市骨架,将高密度的低层建筑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将城市传统肌理加以创造性的传承发展,保护好街巷的尺度和走向,关注广场、街巷等公共空间的围合感,以人的尺度为基础来控制城市空间和建筑的尺度,形成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

3.4渗透城市活力

在城市设计中应得当地运用当地语境,将历史文化环境融入设计中,可采用拼合叠加的方法,通过提取分析拼合重构的过程,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提炼出具有地域性和本土性的设计元素,结合文化遗存来合理布置公共空间,使其作为媒介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从而保护城市风貌,以点带面式的激发城市活力。

城市的活化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社会生活的延续,还要让人们真正参与其中,将人的活动与城市空间相融合,使空间具有被利用的价值,才能促进城市生活的延续,激发城市活力。城市活力的激活需要依托于功能活动的再生,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植入多样性、混合型城市功能,既满足市居民多样性的要求,增强其对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4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4.1项目背景

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位于古城区内,基地东至北仓街,西至园林路,南至白塔东路,北至东北街,总用地面积约37公顷。

街坊内有平江路延伸段,将平江历史街区与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和狮子林等历史文化遗迹连接起来,其中古井、古桥、古树林立,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怡人。两千五百多年苏州深厚文化的积淀,造就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丰厚的人文遗产,苏州评弹、苏扇技艺、苏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基地奠定了独特的文化基调。

街区内拙政园历史街区和平江歷史街区的空间联系被割裂,内部新建街坊、传统街坊、工业企业等使街区整体形态多样化,体量冲突,公共空间碎片化,不成系统。本次城市设计重点从地段历史追溯、现实生活需求、古城空间本底三个方面着手,通过重点研究地段的历史文化、功能定位和空间形态特征,遵循“传承彰显、融古铸今”的全面保护思想,“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观念,利用“承、转”的空间序列定位控制,织补整合、介入激发的更新技术手法,将目标具体化为苏州古城旅游精华区和典型苏式生活体验区。

4.2城市设计策略

4.2.1有机更新

在加强街坊发展与演变的历史研究、梳理城市文化环境脉络的基础上,针对街坊内不同年代、价值、质量的物质空间和建筑群体,遵循“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注重品质、公共优先,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探索小尺度、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模式。同时,通过小尺度的外部“介入”,强化集聚原有和新增要素,塑造高品质的典型地段。

在12号街坊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传统,优化整合当地文化环境资源,提取出焦言浜街巷文化、丰碑义仓漕运文化、亲仁堂旧宅文化等设计要素,拼合叠加进行城市设计,同时植入新的城市功能

大师工作坊,与故宫学院、丰备义仓等共同构成创智创意、文化传播和展览为主题的功能片区,作为展现苏州既古老又现代的文化媒介,既传承姑苏传统文化,又赋予其新的活力。

4.2.2延续苏式生活

在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城市活动的多元化是城市生命力之源。本次城市设计将致力于将城市空间与公众活动的多样性紧密结合,通过建立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体系、景观体系,建立建筑风貌的控制引导策略,改善街坊内居民生活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古城的环境品质,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重点对13号街坊巷弄空间进行梳理和整治,功能定位以商业、文化休闲、特色民宿为主,其中东麒麟巷历史地段形成向东延伸至环古城河绿带的旅游连接线,引导沿巷居民开设民宿或转变其他功能,同时建立起公共空间体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延续苏式传统生活,成为深度旅游功能的延伸和补充。

4.2.3公共空间织补

按照不同的区位特点,街坊内的现状公共空间可分为巷弄空间、街头绿地、滨水空间、桥头空间、河埠头等:按照不同的功能和形态特征,又可分为花坛空间、井台空间、转角空间类型。城市设计中结合地域文化环境和这些特色公共空间,打造成若干重要空间节点,梳理文化环境和空间连接关系,强化节点空间的标识性意义,形成富有文化意义且形式多样的公共空间体系,如:丰备义仓广场——“丰备留馀”:平江路北端“岁月平江”:蔷薇弄入口——“蔷薇院香”等。

以潘家桥桥头空间为例,作为平江路与重点设计地段文化博览区的衔接,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结合丰碑义仓改造而成的漕运博物馆,将其一端设计为以“丰备留馀”为主题的广场开放空间,采用浮雕下沉广场设计,通过浮雕重现漕运盛况,沿河漕运码头旧址改建为游船码头,古为今用,传承城市记忆。另一端结合平江路北出口新建平江亭一座,以碑刻记录平江路历史变迁,结合苏式长廊及休憩设施,打造“岁月平江”平江路北入口广场,具有标示性意义,也完整了平江路整体的“起、承、转、合”空间序列。(图1)

结论:苏州古城12、13号地块的城市设计充分考虑到城市设计当地语境下的文化环境要素,以城市历史文化为导向,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提取设计要素,综合地段历史追溯、现实需求、古城空间本底三方面考虑,突出城市文化环境在城市设计中的引导作用,在保持街区传统风貌的同时,植入新的功能定位,满足城市发展和现代生活需求,既强化本土性和地域性、传承城市记忆,又激发了新的城市活力。

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特色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在长期坚持保护城市风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做到“真传承”,努力打造尺度宜人、风貌突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只有在城市设计中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新的城市脉络,为未来城市奠定发展的基调。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城市设计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滨海地区城市开发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建筑遗产文化价值构成及评估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