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1-0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胆酸胆汁原发性

刘 莉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 莉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保肝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泼尼松龙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和皮肤瘙痒缓解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退黄效果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肝酶谱变化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

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中所出现的肝硬化,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再生结节均是肝硬化的病理特征[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是一种少见的肝脏慢性疾病,常见于中年女性,临床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疲劳乏力等症,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色素沉着、肝脾肿大,严重者会出现黄疸症状,并发高血脂症、骨质疏松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因此,本组研究对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效果加以研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为(45.3±5.4)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为(46.1±5.8)岁;40例患者均已确诊为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症状,排除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排除终末期并发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给予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行保肝治疗以及支持性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参照组患者口服泼尼松龙,每天药剂初始量为30 mg,经2周治疗后将药物剂量逐渐调整为每日10 mg,分2次服用;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每次250 mg,每日3次,4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1个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生化项指标以及临床症状。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加以描述,行t检验,若P<0.05,则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的乏力、尿黄、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缓解效果。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退黄效果幅度大幅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生化指标比对(±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生化指标比对(±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0 134.65±42.12 92.63±32.25参照组 20 125.61±41.93 93.61±33.12 t 0.8048 0.1121 P<0.05 <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酶谱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酶谱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酶谱变化对比(±s)

注:除ALB指标外两组指标的组内前后对比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存在P<0.05

参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LT(U/L) 20 112.36±47.29 36.85±19.65 121.25±48.56 62.68±18.69 AST(U/L) 20 124.36±60.58 41.56±17.12 126.35±62.38 76.2±24.68 GGT(U/L) 20 452.68±70.68 340.87±50.69 465.24±71.26 385.29±63.57 ALP(U/L) 20 425.6±79.21 281.36±52.94 415.25±76.58 349.25±74.95 ALB(g/L) 20 35.36±4.32 35.47±4.25 36.24±4.68 35.87±4.29 TBA(μmol/L) 20 41.68±17.52 27.65±15.26 39.48±18.69 30.25±16.57项目 n 研究组

3 讨 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多由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障碍所致,临床主要表现特征为肝内小、中胆管可发现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患者血清检查中抗线粒体抗体呈现出高滴度表现,此病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纤维化。根据流行性学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率每年可达到(0.4~3)×10-1万人,同时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诊断依据为肝组织活检、肝内胆汁淤积所形成的酶谱表现以及抗线粒体抗体。临床表现症状中皮肤瘙痒和乏力症状较为常见,同时合并干燥综合征、肠道疾病以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等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并发症也较为常见[4]。现今,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准确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免疫系统以及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药物多为激素类药物,可以对炎症细胞因素和炎症介质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自身免疫机能也有改善调节的作用[5]。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对胆酸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对于疏水性胆酸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消化道症状与皮肤瘙痒的缓解效果优于参照组;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退黄效果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研究组患者的血生化值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酶谱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肝功酶谱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生化值,降低患者的肝功酶谱检查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行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肝功能异常指标缓慢恢复,疾病的组织学进展也可得到有效延缓,使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均能显著提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奉春.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生化应答及长期预后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2):141.

[2] 韩炎炎,戴晓波.云芝肝泰胶囊辅助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对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12-6814.

[3] 周新源,田耀洲.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4,34(11):1185-1188.

[4] 史文丽,张晓锋,李建宇,等.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19):1660-1663.

[5] 孔祥璐,郭晓霞.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系统评价[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4):379-382.

[6] 邱春婷,王艳荣,卢建华,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14(36):56-59.

R575.2

B

ISSN.2095-8242.2017.46.9045.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胆酸胆汁原发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牛磺熊脱氧胆酸对黄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痰热清注射液中熊胆氧化成分的推测